清朝面积比明朝大那么多,历代统治者下了很大功夫,增加认同感
明朝永乐年间国土面积997万平方公里,是明朝疆域最辽阔时的面积。到1435年明宣宗内迁开平卫,明朝势力彻底退出长城以北,加上随着明朝国力的衰落,在青藏高原地区的羁縻统治名存实亡,明朝中期以后,帝国的实际疆域面积只剩下两京一十三省,即350多万平方公里,这一面积数一直保持到明朝末年。清朝国土面积高达1316万平方公里,长时间在1000万平方公里以上。为什么清朝面积这么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保持各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对少数民族统治驾轻就熟。清朝统治者也是少数民族身份,对于蒙古高原、西域及青藏高原上的蒙古各部有着驾车就熟的统治手腕,这使得清朝能彻底解决困扰中原王朝数千年的游牧民族问题。一方面清朝统治者推行满汉联姻,将蒙古吸纳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并通过盟旗制度、八旗蒙古军以及大兴黄教等手段,将统治力度空前加强;另一方面清朝和沙俄等邻国签订了一系列近代新质的边界条约,确定了蒙古各部对清朝的归属。因此即便蒙古离心,也是清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对于外藩蒙古,清朝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府,对喀尔喀四部进行军事控制。乾隆时期设立科布多、唐努乌梁海、库轮办事大臣等管理外蒙古的民政,清朝在这里还有内阁、户部、兵部、理藩院四大衙门。
二是签订系列边界条约,保持北方边界的稳定。清政府与周边国家签订了许多边界条约,最为著名的是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与1727年的《恰克图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让清朝的疆域正式确定下来,且有了法律和历史依据。
三是对边疆加强管理,增强中央政权管理力度。清朝和明朝疆域的主要差别在新疆地区、青藏地区、蒙古和东北地区,而清朝在这些地区分别设置了伊犁将军(后期设省后设置巡抚和布政使)、驻藏大臣和西宁办事大臣、乌里雅苏台将军和四大衙门等、东三省将军(盛京、吉林和黑龙江,后期设省后设置了东三省总督)等,这些将军和衙门均受中央政府的直接管理,从而实现了中央政府对这些地区的有效管理。边疆地区的行政体制与内地保持一致,不仅加强了中央的管理,也增加了边疆地区对朝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