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东巡路上的秦始皇突然病逝。秦始皇去世后,在李斯和赵高的帮助下,胡亥继承皇位,被称为秦二世。对于秦二世很多人都比较熟悉,秦朝的灭亡他要付很大的责任。在秦二世B死的兄弟姐妹中,扶苏是非常可惜的。因为很多人觉得,如果不是秦二世,扶苏应该继承皇位,秦朝也不至于灭亡。更有人觉得扶苏当年应该起兵反对秦二世,成功之后就能挽救秦朝。其实,扶苏即使起兵,也一定不会成功,我们看一下大致原因。
先看一下胡亥继承皇位这件事。很多人觉得胡亥是在赵高和李斯矫诏之后,他才能有机会继承皇位。因为秦始皇是想让公子扶苏继承皇位的,他让公子扶苏戍守边疆就是想让他建功立业,之后才好立他为太子。如果不是赵高和李斯,扶苏一定能继承皇位。但事实上,这件事是真是假真的很难确定,因为疑点有很多。
首先,秦始皇有没有让扶苏继承皇位的打算没人清楚。即使真的有这个打算,也只是打算,并没有详细的诏书;其次,秦始皇对扶苏确实是有不满,这一点可以确定。而且秦始皇也很喜欢胡亥,否则他东巡的时候也不会带着他;第三,秦始皇去世后,李斯和赵高确实封锁消息。不过有没有矫诏没人清楚: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段历史多数是《史记》中记载的,这本书虽然影响很大,但有很多不符合史实。
这样的话,扶苏即使起兵也是名不正言不顺,支持的人也不会太多。当然,有人说可以自己编写理由,毕竟历史上很多人都这样做过。朱棣就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进行起兵的,而且也成功的。确实,理由是可以随便编,扶苏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名声让别人相信,这样在舆论上也有利于自己。不过扶苏即使真的有起兵的理由,也完全无法胜利。
我们现在看一下扶苏的优势。首先扶苏名声好,这点就不用说了。要不然,很多人也不会为扶苏的死感到可惜。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在考虑打着谁的口号时,就有想过用扶苏的口号。
其次扶苏有军队支持。扶苏在戍边,他是跟着蒙恬戍边的。秦朝的军队主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守卫长城的军队,这些人是蒙恬领导的。而蒙恬是扶苏的师父,他绝对支持扶苏。第二部分是在中央的军队,这部分就是章邯后来带领和项羽对抗的那些。第三部分是镇守岭南的军队,这部分军队一直在镇守百越地区。这三部分军队,镇守岭南的几乎无法调动,而扶苏因为蒙恬完全可以掌控镇守长城的军队。这支部队和章邯领导的军队比起来还是有优势的。
如果只是这样看的话,扶苏的胜算还是很大的。不过我们却忽略了很严重的一点,就是当时百姓是否支持扶苏、统治阶级是否支持扶苏?可以确定地说,百姓绝对不会支持扶苏。而统治阶级即使想支持扶苏,也没有这个能力。
先看一下百姓为何不支持扶苏。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即位的第一年,就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其他起义接连不断,秦国遍地是起义军。这绝对能说明一件事,这些人的起义和秦二世关系不大,毕竟秦二世刚登基还没来得及做什么。即使秦二世真的是十足的昏君,他不可能刚成昏君,做了几件错事,天下这么多百姓都冒着掉脑袋的风险造反。可以说,这些人之所以起义,和秦朝本身有关,和国君没什么关系。
这样看来,即使是扶苏做了皇帝,这些人该起义还是起义。毕竟扶苏不可能刚即位就把秦朝很多方面进行改变,他未必有这个能力。即使有这个能力,也未必敢这样做,这毕竟是乱来的。就是说,不管谁即位,秦朝都不会改变太多,百姓该反对还是要反对。
其次看一下统治阶级的状况。统治阶级在秦朝的统治下,是既得利益者,他们肯定会支持秦朝。 不过他们虽然支持,却没任何能力支持。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六国,原因有很多。可以确定的是,绝对有统治阶级的支持,而且这些统治阶级的能力非常强。如果不是这样,秦国即使制度再先进、军事实力再强大,也未必能统一六国。不过秦国的统治阶级在秦朝建立后状况发生了变化。
秦二世农民起义的时候,秦朝几乎是无人可用。否则,也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起义军。虽然章邯很能打,但终究还是失败了。章邯之所以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能证明秦国统治阶级发生了变化,其战斗力和之前完全无法相比。换句话说,秦朝的统治阶级在统一后战斗力下降,迅速地没落。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当时到处都是起义军。否则,以秦军的战斗,即使有起义,也不会全国到处都是。这能说明全国很多统治阶级都没落了。
在这种状况下,扶苏即使名声再好,军队战斗力再强,作用也不大。毕竟支持他的人没有这个能力,有能力的百姓又都不支持他。即使起兵,到时候也是死路一条。简单的说,就是秦朝的灭亡已经是必然,不管扶苏是否起兵,都没什么用。
参考资料: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