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说敦煌是汉武帝命名,谈点不同意见。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图3截图)。从史记这段记载,可知这个地方原来就叫敦煌。
前221年,经过数百年发展,秦国终于统一天下。但在秦国把重心转向东方六国时,在秦国西陲不远,有一个民族强势崛起,占据了河西走廊及周边地域,势力扩充至甘肃西部,这便是月氏人。月氏的强大一度令周边诸国无不慑服,连匈奴人也送质子于月氏,这名质子便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冒顿单于。
关于月氏的来源,中外史学家看法颇不一致。据中国学者王国维考证,月氏即《逸周书·王会解》中的“禺氐”,《穆天子传》中的“禺知”或“禺氏”。
此时,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匈奴人也逐步统一。一山不容二虎,加上冒顿单于曾在月氏做过人质,月氏与匈奴的摩擦几乎不可避免。
公元前177年前不久,月氏击破敦煌附近另一个小游牧部落乌孙,杀其王难兜靡,夺其地,难兜靡的儿子猎骄靡才刚出生,他的部落因为失去首领,不得不逃奔依附匈奴,也因此引发匈奴和月氏的举国之战。
公元前177到前176年间,匈奴冒顿单于遣右贤王大败月氏。前174年,冒顿单于再次派右贤王大败月氏,后杀掉月氏王,把他的头骨做成酒器,匈奴也全面占领河西走廊,这一地区的二十六个小国全部臣服于匈奴。此时,汉朝为汉文帝时期。
月氏人被迫南迁,到了公元前139至前129年间,乌孙小王猎骄靡长大,在匈奴人的支持下,发誓为其父报仇,遂率部众西击月氏,月氏只好又一次迁徙。这一时期,正是张骞出使西域时期。张骞历经千辛万苦,虽然找到了月氏,但月氏人已经吓破了胆,再也没有勇气挑战匈奴,一心往西、往南发展。也因此对汉朝来说,愈行愈远的月氏只剩下传说。
前121,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右击匈奴,在陇西郡和北地郡基础上,增设河西四郡。河西四郡之一就有敦煌。
月氏人虽然没有留下自己的文字记载,但作为长期统治这一地区的民族,其影响深远。因此敦煌这一地名来自月氏语并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至于敦煌是“盛大辉煌”的意思这个说法,史书并无正式记载。而是出自东汉末年汉献帝时期泰山太守应邵在注解《汉书》时所说“敦,大也。煌,盛也。”请注意,这个注解是用汉语字面意义来解释“敦煌”地名,并不能作为“敦煌”一词来源的证明。到了唐朝,唐宪宗时期宰相李吉甫编了一本《元和郡县图志》,书中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月氏人是印欧语系,白种人,西方史书如《草原帝国》等称他们为吐火罗人,并非我们华夏土地上的古老民族。不了解的人可以去查下“小河公主”“小河墓地”即知,那些地方密密麻麻埋葬着三四千年前的遗骸,具有典型的白人体征。
最后强调一点,汉家自有文明,无需假他人之手。华夏文明五千年之辉煌灿烂,留给我们太多骄傲和自豪的文化瑰宝,一点也用不着靠这样瞎编乱造去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