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孤烟
1948年11月底,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14兵团司令官宋希濂奉命前往南京面见蒋氏,途径武汉时,向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作一汇报。白将宋请进家中密谈,说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话,大意是:总统叫你去南京,肯定是让你带14兵团加入徐蚌战场。眼下的战场局势十分不妙,去了也是无济于事。你一走,我手里只剩下张淦一个兵团,武汉空虚,万一被刘伯承趁虚而入,天下大势去矣!
白崇禧说这番话用意何在呢?不少人认为白阻挠宋希濂参战,是要故意拆蒋的台,希望南京当局垮台,桂系势力正好取而代之。这种看法未免太简单,白崇禧就是再糊涂,“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还是懂的。尽管蒋桂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在与我为敌的立场上终归是一致的。白崇禧之所以死活不肯把华中部队悉数调往徐蚌,除了拥兵自重之外,还有出于从军事态势上的分析。
白崇禧、陈诚、胡宗南等蒋军将领合影
蒋桂双方在抗战时期总的来说,合作是好的,桂系部队也是出了死力,赢得广泛赞誉。不过,到了1948年副总统选举时,李宗仁在白崇禧的鼎力支持下击败了蒋氏看好的孙科,桂系势力顿时达到历史顶点。蒋氏对此大为不安,于是免去白的防长职务,外放武汉,让他去对付跃进大别山的刘邓。
为防止白氏拥兵自重,中原战区被划为徐州和武汉两个“剿总”。徐州集团较之武汉集团兵力更多,位置更重要,这既是对白崇禧集团的力量分散,也是对白的牵制。即便在武汉战区所辖部队中,黄维和宋希濂兵团均为蒋氏嫡系,只有张淦兵团是桂系本部,白看似兵权在手,实则处处受制。
白崇禧
徐州和武汉分设两个战区,弊端实在太多,为此,白崇禧早就建议合二为一,并自告奋勇统一指挥。从军事上讲,此举无疑为上策,但蒋氏对白实在忌惮,担心其尾大不掉,便不肯答应。直到1948年秋天华野攻克济南、中野拿下郑州,两大野战军会攻徐州的态势渐趋明朗,何应钦和顾祝同都认为刘峙难堪大任,建议由白暂时统一指挥。
蒋氏对白崇禧的军事才能一直是很看重的,曾当面说他是“世界上数得着的军事家”,这话固然有客气的成分,但蒋氏给其他人却从未说过这种客气话。眼下徐蚌会战的成败关乎江山谁主,有能力为自己火中取栗的,放眼天下也只有白崇禧了,为此蒋氏不得不答应让白统一指挥两个战区,并且慷慨地表示:“让他一直指挥下去好了。”
李宗仁、白崇禧和蒋氏在一起
古往今来,能指挥百万大军的名将有几人?能得到这样青史留名的机会,白崇禧自然是高兴的。不过,“小诸葛”素来谨慎,决定先到南京探明消息再决定是否上任。
何应钦和顾祝同极力催促白崇禧尽快前往蚌埠上任,并尽力夸大战场优势,以便让白打消顾虑,但对于具体的军事部署细节,他二人却又答不上来。“小诸葛”自然不是那么好忽悠的,第二天就从其他渠道获得了大量徐州战区请报,发现刘峙把麾下各兵团摆在陇海和津浦两条铁路线上,呈一个十字架状,古今战例中找不出这样奇怪的布阵。至于黄百韬兵团,则被孤立在徐东苏北地区,随时都会遭到灭顶之灾。
这样的战场态势,和之前商量好的“守江必守淮”相去甚远,完全就是一个打不赢的死局,而且关键是现在重新部署已经来不及了。白崇禧既然是“世界上数得着的军事家”,当然一眼就看出此战凶多吉少。毕竟战略上一旦出错,再高明的战术也挽回不了。
白崇禧当然不会去做战败的替罪羊,坚决不肯赴任,理由是徐州离南京不远,总统可以亲自指挥,不需要增设机构,叠床架屋。对此,蒋氏也是无可奈何。
淮海战役爆发后,蒋氏的一系列草作昏招迭出。为了救海州的一个军,让黄百韬的四个军去等,结果葬送了五个军;为了救黄百韬,又从武汉战区调黄维兵团参战,结果黄维被围;如今为了解黄维之围,又要从武汉战区抽调宋希濂兵团,如同DU徒输钱红了眼,DU注越下越大,只怕会输得血本无归。
黄维兵团是蒋氏嫡系,蒋要抽调,白自然无话可说,也没有理由阻拦。宋希濂是蒋氏的天子门生,备受器重,自然也不会听白的话。但宋兵团所辖三个军里,有两个军是杂牌,其中20军为川军劲旅,之前在滕县、确山与华野、中野部队多次交手。白利用川人不愿远征的心理,教唆军长杨干才向南京请求免调。第2军是嫡系,但白下死命令不许装船,蒋白二人电话谈崩,就此决裂。
淮海战役中的支前队伍1
假设当时白崇禧全力支持蒋氏,将宋兵团乃至张淦兵团都调往徐蚌战场,其结果又会如何呢?
打仗就像下棋一样,开局布势阶段就没下好,到了中局拼杀就会处处被动,等到杀棋出现的时候,无论填多少子进去,结果只能是填一个吃一个。淮海战役我军兵力不占优势,从战前态势看确实是“一锅夹生饭”,但在战役进程中通过逐次转移兵力,在各个局部战场上均是以多打少,再加上即俘即补,有效弥补伤亡损失,实际上越战越强。即便在中野围歼黄维,兵力运用已达极限的时候,刘伯承也早就做到心中有数,所谓“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中的“看一个”,就是已经做好了宋希濂兵团参战后的应对准备。
以当时糟糕的交通状况,大兵团调动困难重重,再加上沿途地方武装和游击队的袭扰破坏,宋兵团抵达徐蚌战场绝非短时间所能做到。即便到达战场,也将面临两种局面:一是黄维已经被歼灭,中野和华野转兵围攻宋兵团,宋成为下一个黄维;二是江汉军区、桐柏军区部队围攻武汉,华中兵力空虚,势必调宋兵团回防,结果疲于奔命,一事无成。
正是出于对战场局势的考虑,白崇禧才对宋希濂说“形势已无法挽救,去亦无补于大局”。事实上也正是白崇禧阻止宋希濂和张淦兵团加入淮海战场,才使得这一部分有生力量暂时保留下来,否则蒋氏不仅会在徐蚌战场上把老本彻底输光,甚至还会丢掉武汉。如此说来,白崇禧比起蒋氏来说,至少在军事上是要明智不少的。
被俘的蒋军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