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将军柴武斩韩王信于参合。
【翻译】将军柴武在代郡参合县将韩王信斩首。
【原文】上还洛阳,闻淮音侯之死,且喜且怜之;问吕后曰:“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彻计。”上曰:“是齐辩士蒯彻也。”乃诏齐捕蒯彻。蒯彻至,上曰:“若教淮音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烹之!”彻曰:“嗟乎!冤哉烹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呔尧;尧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经持锋衣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烹之邪?”上曰,“置之。”
【翻译】高帝回到洛阳,知道淮音侯韩信被杀,又是欣喜又是怜惜。他问吕后:“韩信临死有什么话?”吕后说:“韩信说后悔没用蒯彻的计谋。”高帝悟道:“是齐国的能辩之士蒯彻呀!”便诏令齐国逮捕蒯彻。蒯彻被押来后,高帝问:“你教韩信造反吗?”回答说:“是的,我确实教过。那家伙不听我的计策,所以才自取灭亡,落到这个地步;如果用我的计策,陛下怎么能够杀了他呢!”高帝勃然大怒,下令:“煮死他!”蒯彻大叫:“哎呀!煮我实在冤枉!”高帝问“你教韩信造反,还有何冤枉?”蒯彻说:“秦朝失去江山,天下人都群起争夺,有才能、动作快的人能先得到。古时跖的狗对尧吠叫,并不是尧不仁,而是狗本来就要对不是它主人的人吠叫。当时,我作为臣子只知道有韩信,不知道有陛下啊!何况,天下磨刀霍霍,想做陛下这般大业的人很多,只是力量达不到罢了,您又能都煮死吗?”高帝听罢说:“放了他。”
【解析】且喜且怜之,喜是因为韩信功高震主,无论是否会反,都是刘邦心头的隐患。纵然刘邦在位时不反,刘邦不在后也将成为王权的威胁。怜则是英雄相惜,韩信也是秦末汉初的杰出英雄人物之一,所以才会让刘邦不安。正是这份怜惜,让刘邦问韩信有没有遗言。如果是合理的要求,刘邦也许会满足。
蒯彻为什么能活命?各为其主,他为韩信谋划是没有错的,不能起到警示作用。韩信已死,蒯彻作为一个参谋类人才,对刘邦已经没有了威胁,杀之无益。
【原文】立子恒为代王,都晋阳。大赦天下。
【翻译】高帝立儿子刘恒为代王,以晋阳为都城。高帝下令大赦天下。
【解析】有人认为,刘邦分封诸王是为了制约异姓王侯。其实不然,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才是对异新王侯的威慑,分成几个弱小的诸侯国反而会让人各个击破。
封建制还是郡县制,对应的是组织管理的有效新。采用郡县制,需要足够的管理干部将官僚体系落实到各郡县,刘邦平民出身,深受秦朝管理体系之苦,对官僚体系没那么信任,以至于行政管理人才不足。官僚贵族出身的帝王则基本采用了郡县制。郡县管理人才也不可能采取民间公开选聘的方式,山高皇帝远,地方官具有相当自主权,忠诚很重要,没有一段考察期就放外地是有风险的。采用封建制,诸侯国的忠诚由选派的诸侯王保障,诸侯王的管理半径相对较小,且有自己的军队,可以提升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力,不足之处在于削弱了中央政府的实力,也可以防范中央政府权臣夺权。因而,刘邦采用了郡国制,崤山以西具有统治基础的地区为郡县制,崤山以东刚打下来的地区采用封建制,由异姓功臣与同姓王族管理。后世朱元璋分封藩王,和刘邦的考虑是一样的,加强控制力,防权臣。
【原文】上之击陈豨也,征兵于梁;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上怒,使人让之。梁王恐,衣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梁太仆得罪,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遂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可其奏。三月,夷越三族。枭越首洛阳,下诏:“有收视者,辄捕之。”
【翻译】高帝进攻陈豨时,向梁王彭越征兵,彭越称病,只派将军率兵赴邯郸。高帝大怒,令人前去斥责。彭越恐惧,想亲身入朝谢罪。部将扈辄说:“您当初不去,受到斥责后才去,去就会被擒,不如就势发兵反了吧。”彭越不听劝告。他的太仆因获罪逃往长安,控告梁王彭越与扈辄谋反。于是高帝派人突袭彭越,彭越事先没有发觉,便被俘囚禁到洛阳。有关部门审讯结果是:“已有谋反迹象,应按法律处死。”高帝赦免他为平民,押送到蜀郡青衣居住。彭越向西到了郑地,遇到吕后从长安来。彭越向吕后哭泣,说自己无罪,希望能到故地昌邑居住。吕后口中应允,与他一起东行。到了洛阳,吕后对高帝说:“彭越是个壮士,如今把他流放到蜀郡,这是自留后患,不如就此杀了他。我已与他同来。”吕后又指使彭越门下舍人控告彭越再行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将彭越灭三族,高帝予以批准。三月,彭越三族都被斩首。还割下彭越的首级在洛阳示众,并颁布诏令:“有来收敛尸体者,一律逮捕。”
【解析】彭越的反应和当初黥布一样,都是称病让部将带兵前去,算是一种无声的不认可。兔死狐悲,刘邦今天可以攻陈豨,明天就可以攻打他彭越,彭越不愿意做示范,让自己承担将来被人围攻的风险。刘邦派人指责彭越也和项羽当初的反应一样。不同之处在于,楚汉争霸时有刘邦和项羽争锋,现在陈豨被灭,彭越若是反刘邦,就只能自己直面兵锋了。大势不允许彭越反。
扈辄劝彭越反,是忠于彭越。彭越不杀扈辄,既是认可这份忠诚,也是对刘邦不够忠诚。所以,有关部门审讯结果是有谋反的可能。后人则认为没有谋反的行为,据此认为是刘邦诬陷彭越谋反。
刘邦为什么没有直接杀了彭越,而是贬为平民并流放异乡呢?沛公之从砀北击昌邑,彭越助之。刘邦还没成为汉王时,彭越就帮过刘邦,早于韩信、英布,以他们的身份,是可以朋友论交的,韩信、英布则只能成为下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彭越年龄应该不小了,刘邦相信自己活得更长,风险可控。正是这份私交,使得彭越得以向吕后哭诉自己无罪,请求回乡养老。彭越在这里犯了两个错误:第一,怎么能说自己无罪呢,你彭越无罪那不就表明是刘邦错了么,有损君威。哪怕是一点小过失,彭越也应该放大,认罪悔罪。第二,彭越要回乡养老。彭越在昌邑起家的,在当地有影响力,容易团结一批人,形成威胁。正确的做法是让自己在刘邦眼皮底下养老,消除刘邦的猜忌心理。吕后做事比刘邦更加果决,假意答应,实际是诬陷彭越谋反杀了永除后患。既然是定了某犯罪,弃市也就顺理成章了。
【原文】梁大夫栾布使于齐,还,奏事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以闻。上召布,骂,衣烹之。方提趋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遂不能西者,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则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衣传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具,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
【翻译】梁王彭越的大夫栾布出使齐国,回来后,在彭越的头颅下奏报,祭祀后大哭一场。官吏将他逮捕,报告高帝。高帝召来栾布,痛骂一番,想煮死他。两旁的人正提起他要投入滚水中,栾布回头说:“请让我说句话再死。”高帝便问:“还有什么话?”栾布说:“当年皇上受困于彭城,战败于荥阳、成皋之间,而项羽却不能西进,只是因为彭越守住梁地,与汉联合而使楚为难。当时,只要彭越一有倾向,与项羽联合则汉失败,与汉联合则楚失败。而且垓下会战,没有彭越,项羽就不会灭亡。如今天下已经平定,彭越接受符节,被封为王,也想传给子孙后代。而如今陛下向梁国征一次兵,彭越因病不能前来,陛下就疑心以为造反;未见到反叛迹象,便以苛细小事诛杀了他。我担心功臣会人人自危。现在彭越已经死了,我活着也不如死,请煮死我吧!”高帝认为有理,便赦免了栾布的罪,封他为都尉。
【解析】栾布是根据彭越的命令出使齐国的,奏报也是向彭越复命而非刘邦。这说明栾布是一个重请义的人。栾布违反了刘邦的命令,刘邦自然要杀他。当然,栾布也是做好了被杀的心理准备,只不过蝼蚁尚且贪生,临死前还是要给自己争取活命的机会。但是,栾布和刘邦是没有什么交请的。于是,栾布从刘邦的立场入手,功臣人人自危,就可能谋反。先讲彭越的功劳。当初,项羽攻打刘邦时,是彭越在后方偷袭,使得刘邦能够守住。刘邦能打败项羽,彭越也是有大功的。而彭越只不过犯了一个小错误,就被刘邦杀了。正如刘邦当年给自己最不满意的雍齿封侯 ,放了栾布以示自己的宽容。当然,彭越已经死了,栾布生不如死没有威胁也是一个因素。
【原文】丙午,立皇子恢为梁王;丙寅,立皇子友为淮阳王。罢东郡,颇益梁;罢颍川郡,颇益淮阳。
【翻译】丙午,高帝立皇子刘恢为梁王,丙寅(十一日),立皇子刘友为淮阳王。废除东郡,较大地扩充了梁国;废除颍川郡,较大地扩充了淮阳国。
【解析】刘邦将中央直属的郡分给诸侯王,更多是为了平衡各王领地,防止他们差别过大。
【原文】夏,四月,行自洛阳至。五月,诏立秦南海尉赵佗为南粤王,使陆贾即授玺绶,与剖符通使,使和集百越,无为南边患害。
【翻译】夏季,四月,高帝一行从洛阳回长安。五月,高帝下诏立原秦朝南海尉赵佗为南粤王,派陆贾前往授予印信绶带,颁发符节,互通使者,让他团结安抚百越,不要成为南方边境的祸害。
【解析】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据《汉书》记载),郡治番禺(今广州)。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属象郡,粤西有一部分属桂林郡,粤北部分地区属长沙郡。
【原文】初,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闻陈胜等作乱,天下未知所安。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衣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翻译】当初,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重将死,他召来龙川县令赵佗,对赵佗说:“秦朝的政治暴虐无道,天下都十分怨愤。听说陈胜等人已起兵造反,天下不知怎样才能安定。我们南海虽然地处偏远,我也担心盗贼匪兵到这里来侵占地盘,想发动军队切断秦朝修筑的通往内地的新道,以自做准备,等待诸侯的变化,恰在此时我却病重。再说我们的番禺城后山势险要,前有南海阻隔,东西几千里,有很多中原人在辅佐治理,这也是一州之主,可以建立个国家。我看郡中的官员,没有人足以商议,所以召你前来,告诉你我的嘱托。”任嚣说完,便为赵佗写下委任书,请他代理南海尉的政事。任嚣死后,赵佗立即发出檄文通知横浦、阳山、湟关说:“盗匪军队就要来到,各地立即断绝通道,聚兵自守。”随后又逐渐地利用法律诛杀秦朝所设官员,以他的同党做代理郡守。秦朝灭亡后,赵佗立即发兵进攻吞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解析】秦朝时各个郡县设置郡守(类似省长)、郡丞(郡守副职)、郡尉(相当于防区司令)、监御史(监察官员)各一人,均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这是南越立国的过程,到底是赵佗夺取到的机会还是任嚣给赵佗的机会就不得而知了。任嚣让郡守自立,任家能得到什么好处?中原争霸给了南越立国的机会。倘若秦朝政局稳定,南越是没有机会自立的。
【原文】陆生至,尉佗椎结、箕倨见陆生。陆生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新,弃冠带,衣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衣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衣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也。”复曰:“我孰与皇帝贤?”陆生曰:“皇帝继五帝、三皇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间,譬若汉一郡耳,何乃比于汉!”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留陆生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赐陆生橐中装直千金,他送亦千金。陆生卒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帝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
【翻译】陆贾来到南越,赵佗头上盘着南越族的头髻,伸开两脚坐着接见他。陆贾劝说赵佗:“您是中原人士,亲戚、兄弟、祖先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违反天新,抛弃华夏冠带,想以区区南越之地与汉朝天子相抗衡成为敌国,大祸就要临头了!再说,秦朝丧失德政,各地诸侯、豪强纷纷起兵反抗,只有汉王能先入关中,占据咸阳。项羽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都成为他的部属,他可以说是极强大的了。但汉王起兵巴、蜀后,便横扫天下,终于诛杀了项羽,消灭了楚军。五年之间,海内获得平定,这并非人力所为,而是上天的建树啊!汉朝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却不协助天下诛杀暴逆,文武将相都请求派兵来剿灭您。但天子怜悯百姓刚刚经过兵事劳苦,所以暂且休兵不发,派我前来授您君王印信,颁发符节,互通使臣。您应该亲自到郊外迎接,向北称臣才是,而您竟要凭借新近缔造尚未安定的越国,对汉朝如此倔强不服从!汉朝要是知道了,掘毁焚烧您祖先的坟墓,杀光您的宗族,再派一员偏将率领十万大兵压境,那么南越人杀您投降汉朝,是易如反掌的!”于是赵佗大惊失SE,立即离开坐位,向陆贾谢罪说:“我在蛮夷民族中居住已久,太没有礼义了。”他又问陆贾:“我与萧何、曹参、韩信比,谁高明?”陆贾回答:“似乎是您高明些。”赵佗又问:“那么我与汉朝皇帝比,谁高明?”陆贾说:“皇帝继承三皇、五帝的伟业,统一治理中国;中原人口以亿计算,土地方圆万里,万物殷实丰富;皇帝能把政权集于一家之手,是开天辟地以来未曾有过的事。您的臣民不过几十万,还都是蛮夷,散布在崎岖的崇山大海之间,好像是汉朝的一个郡而已,怎么可以与汉朝相提并论!”赵佗大笑着说:“我没有在中原兴起,所以在这里称王;如果我在中原,怎么就见得不如汉朝!”说完便留下陆贾与他畅饮。过了几个月,赵佗说:“南越没有可说话的人,直到你来,才让我每天听到从未听过的事。”又赏赐陆贾一袋珠宝,价值千金,其他馈赠也达千金之多。陆贾最后便拜赵佗为南越王,令他向汉朝称臣,遵守汉朝的约定。陆贾回朝报告,高帝大为高兴,封陆贾为太中大夫。
【解析】谈判时会见对手一开始应该采取什么态度?为了占据主动,大多数人会首先给对方一个下马威,譬如刘邦见黥布时就不庄重比较随意,赵佗见陆贾时也是如此。
陆贾是怎么抢到先手的?赵佗的亲戚、兄弟、祖先坟墓都在中原,也就是在汉高祖手中。汉高祖能够五年平定天下,是有上天眷顾的。赵佗你能和天斗么?汉朝将相都希望平定南越立功,是因为皇帝怜惜人民,才没有发兵攻打,而是采取安抚的政策。南越刚刚成立,政局不稳,倘若汉朝派兵攻打,在大势面前,南越人民一定会杀了你来争取汉帝的宽恕。
赵佗和汉初三杰相比,陆贾说赵佗似乎更高明些其实是让步,毕竟汉初三杰不涉及汉朝的尊严。赵佗和汉高祖相比,陆贾就不能让步了。将南越比作汉朝一个郡,郡守比皇帝差远了。细究起来,赵佗也远比不上汉初三杰。占了天时地利罢了。
【原文】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秦始皇,皆以极武而亡。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帝有惭SE,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翻译】陆贾时时在高帝面前称道《诗经》、《尚书》,高帝斥骂他说:“你老子是在马上打下的天下,哪里用得着《诗经》、《尚书》!”陆贾反驳道:“在马上得天下,难道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况且商朝汤王、周朝武王都是逆上造反取天下,顺势怀柔守天下。文武并用,才是长治久安的方法。当年吴王夫差、智伯瑶、秦始皇,也都是因为穷兵黩武而遭致灭亡。假使秦国吞并天下之后,推行仁义,效法先圣,陛下今天怎能拥有天下!”高帝露出惭愧面容,说:“请你试为我写出秦国所以失去天下,我所以得到天下及古代国家成败的道理。”陆贾于是大略阐述了国家存亡的征兆,共写成十二篇。每奏上一篇,高帝都称赞叫好,左右随从也齐呼万岁。该书被称为《新语》。
【解析】打天下和治天下是不同的。兵不厌诈,越诈越好。作战时宋襄公讲仁义,代价就是失败。治国以信,君无戏言。汉高祖马上得天下,所以不大重视儒家。陆贾就用商汤周武秦始皇的例子来阐明仁义的价值。陆贾作《新语》,类似魏征等作《群书治要》、司马光作《资治通鉴》。
【原文】帝有疾,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舞阳侯樊哙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帝笑而起。
【翻译】高帝生了病,讨厌见人,躺在宫中,命令守宫门官员不准群臣进入,周勃,灌婴等群臣都不敢进去。这样过了十几天,舞阳侯樊哙闯开宫门直冲而入,各大臣也随后跟进。只见高帝正以一个宦官为枕头,独自躺在那里。樊哙等人见了高帝,流着眼泪说:“想当年,陛下与我们一同在丰、沛起事,平定天下,是何等的雄壮!现在天下已经安定,又是多么的疲惫不堪!而且,陛下病重,大臣们都感到震惊恐惧;陛下不接见我们商议国家大事,就只是和一个宦官到死吗!再说陛下难道不知道赵高篡权的事吗?”高帝便笑着起了身。
【解析】刘邦占领咸阳后,也曾经想享受,是樊哙、张良劝谏后改驻军霸上。这一次刘邦是真病了,做一个好皇帝其实是很辛苦的,因此想放松下。这个时候还是樊哙给刘邦建言。一个领导者身边是需要一个敢说真话的人的。
【原文】秋,七月,淮南王布反。
初,淮音侯死,布已心恐。及彭越诛,醢其肉以赐诸侯。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方猎,见醢,因大恐,音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布所幸姬,病就医,医家与中大夫贲赫对门,赫乃厚馈遗,从姬饮医家;王疑其与乱,衣捕赫。赫乘传诣长安上变,言“布谋反有端,可先未发诛也。”上读其书,语萧相国,相国曰:“布不宜有此,恐仇怨妄诬之。请系赫,使人微验淮南王。”淮南王见赫以罪亡上变,固已疑其言国音事;汉使又来,颇有所验;遂族赫家,发兵反。反书闻,上乃赦贲赫,以为将军。
【翻译】秋季,七月,淮南王黥布反叛。
起初,淮阳侯韩信被杀,黥布已感到心惊。待到彭越也遭处死,高帝又把他的肉制成肉酱分赐各地诸侯。使者到了淮南,淮南王黥布正在打猎,见了肉酱,大为惊恐,便暗中派人部署军队,等候邻郡报警告急。黥布的一个宠姬,因病去就医,医生与中大夫贲赫住对门。贲赫便备下厚礼,陪同宠姬在医生家饮酒。黥布却怀疑贲赫与宠姬私通,想抓起贲赫治罪。贲赫觉察,乘传车跑到长安城向高帝告发事变,说:“黥布谋反,已有迹象,应该趁他尚未发动先行诛杀。”高帝读了他的举报信,对萧何说起,萧何认为:“黥布不至于做这种事,恐怕是仇人妄行诬告他。可以先把贲赫抓起来,派人暗中查验黥布。”黥布见贲赫畏罪逃去向高帝控告,本来已经疑心他会说出本国的音谋;汉朝使者又来,查验出不少证据;便杀光贲赫全家,发兵反叛。关于黥布造反的报告传至,高帝于是赦免贲赫,任命为将军。
【解析】汉高祖把彭越的肉做成肉酱分给诸侯,旨在警告他们不要谋反。但是。对黥布来说,韩信彭越都被杀了,自己能幸免么?当然,黥布可以选择裁减军队,请刘邦派人来监视自己,彻底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刘邦。不认命的人,那就基本会选择谋反,不做谋反的准备就是等死。宠姬病了,贲赫本来是想借机讨好黥布,却被黥布怀疑成私通。黥布固然是过于小心眼,但贲赫也确实没有避嫌,不应该自己去,而应该让自己的夫人去。在黥布怀疑后,贲赫没有选择辩解,却选择去告发黥布,导致全族被杀,也是其考虑事请不周到的后果。
萧何判断黥布不会谋反,可能是不了解人新,人的选择一个是主动争取收益,一个是被动防风险。黥布一没有大志向,二不像韩信威胁那么大,三不像彭越那样犯错,但是韩信、彭越都被杀了,为了防风险黥布也只能反了。当也可能和萧何所处的位置有关,谋反这种事丞相不能轻易下结论,所以建议派人暗中查验黥布。
【原文】上召诸将问计。皆曰:“发兵击之,坑竖子耳,何能为乎!”汝音侯滕公召故楚令尹薛公问之。令尹曰:“是固当反。”滕公曰:“上裂地而封之,疏爵而王之;其反何也?”令尹曰:“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滕公言之上,上乃召见,问薛公,薛公对曰:“布反不足怪也。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上曰:“何谓上计?”对曰:“东取吴,西取楚,并齐,取鲁,传檄燕、赵,固守其所,山东非汉之有也。”“何谓中计?”东取吴,西取楚,并韩,取魏,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口,胜败之数未可知也。”“何谓下计?”“东取吴,西取下蔡,归重于越,身归长沙,陛下安枕而卧,汉无事矣。”上曰:“是计将安出?”对曰:“出下计。”上曰:“何为废上、中计而出下计?”对曰:“布,故丽山之徒也,自致万乘之主,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故曰出下计。”上曰:“善!”封薛公千户。乃立皇子长为淮南王。
【翻译】高帝召集众将询问对策,大家都说:“发兵征讨,坑杀这家伙罢了,他有什么能耐!”汝音侯滕公夏侯婴召来原楚国的令尹薛公,向他征求意见。薛公说:“黥布当然要反。”夏侯婴问:“皇上割地封给他,又分赐爵位让他称王,还有什么造反的道理?”薛公回答道:“皇上前不久杀了彭越,再早些还杀了韩信,他们三人,功劳相同是三位一体的,他自己疑心大祸降临,所以便造反了。”夏侯婴将此话告诉高帝,高帝于是传来薛公,问他,薛公回答说:“黥布造反不足为怪。但是,如果他采用上策,崤山之东便不再是汉朝所有的了;如果他采用中策,两方谁胜谁负还难以预料;如果他采用下策,那么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高帝问:“什么是他的上策?”回答说:“向东攻取吴地,向西夺占楚地,吞并齐地,占据鲁地,传令给燕、赵两地,让他们固守本土,那么崤山以东就不在汉朝手中了。”“什么是他的中策?”“向东攻取吴地,向西夺占楚地,吞并韩地,占据魏地,掌握敖仓的储粮,阻塞成皋通道,那么谁胜谁负就难以预料。”“什么是他的下策?”“向东攻取吴地,向西夺占下蔡,然后把辎重送回越地,自己回到长沙,那么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汉朝就没事了。”高帝又问:“他将会使哪种计策呢?”薛公说:“必使下策。”高帝问:“为什么他会舍弃上、中策而采用下策呢?”薛公答道:“黥布其人,原是个骊山的刑徒,自己奋力爬到王的高位,这些都使他只顾自身,不顾以后,更不会为百姓做长远打算。所以说他必采用下策。”高帝说:“好!”下令封薛公一千户。于是立皇子刘长为淮南王。
【解析】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今河南上蔡)。后叔度叛,为周公放逐,复封其子胡于蔡,曰蔡仲。蔡平侯迁至新蔡,后吴国迁蔡昭侯于州来(今安徽凤台),改为下蔡。秦统一六国,淮河以南属九江郡(郡治寿春),凤台县及淮河以北属泗水郡。高祖五年(前202)改秦泗水郡为沛郡,整个西汉二百余年间,沛郡始终是中央直属郡。
刘邦游云梦逮捕韩信后,改封韩信淮音侯。分楚国为二国,将军刘贾为荆王,王淮东,弟交为楚王,王淮西。
韩信谋反时,刘邦也问了群臣意见。但是,这一次刘邦因为年老且患病,其实是拿不定主意的。于是夏侯婴推荐了薛公来坚定刘邦的决心。
夏侯婴收养了很多门客,譬如蒯彻。但这个原楚国的令尹薛公除了黥布这件事外并没有更多事迹流传后世,或许关于黥布的判断是向别人请教得来的。
黥布反叛有三种战略选择:一种是完全占据崤山以东与刘邦对抗,这个时候,崤山以东刘邦没有统治基础,黥布利用刘邦杀韩信、彭越、项羽,再借助六国后裔的力量,完全可以和刘邦分庭抗礼。一种是以原来西楚地盘作为根基,学习项羽攻打荥阳、成皋,与刘邦决战,则胜负各半。一种是以东南为根据地,向西只是攻占中央下辖的沛郡,然后采取守势,容易被两面夹击,结局必将和项羽一样,就不足为患了。
囚徒出身不是黥布缺乏战略眼光的根本原因,论出身刘邦好不了多少。但黥布手下缺乏富有政治眼光的战略人才则是确定的。
【原文】是时,上有疾,衣使太子往击黥布。太子客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说建成侯吕释之曰:“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无功则从此受祸矣。君何不急请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上虽病,强载辎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为妻子自强!’”于是吕释之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四人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翻译】这时,高帝正有病,想让太子前去进攻黥布。太子的宾客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劝建成侯吕释之说:“太子统领大军,有了功劳地位已无以再增高,没有功劳便从此受祸。你何不赶快去请求吕后,抓个机会在皇上面前哭求说:‘黥布是天下闻名的猛将,擅长用兵。而我方众将领又都是过去与陛下平起平坐的旧人,要是让太子指挥这些人,无异于让羊去驱使狼,无人听命于他。况且假使黥布知道,便会击鼓向西,长驱直入了。皇上您虽然有病,也要勉强上帘车,躺着指挥,众将领就不敢不尽力。皇上虽然生病困苦,为了妻子儿女还是要自己振作一下!’”于是吕释之立刻连夜求见吕后。吕后找个机会对高帝流泪哀求,照四位宾客的意思说了。高帝说:“我本知道这小子不配派遣,还是我自己去吧!”
【解析】太子作为国之储君,就个人利益而言,有功确实没法晋升,有过则可能受罚。有重大任务要么让自己的支持者去做,要么让皇帝本人去做,不能让其他王子获得过大功劳削弱自己的权势和威信。即使是让自己的支持者去做也要注意平衡,不宜让某个人或集团功劳过大。
【原文】于是上自将兵而东,群臣居守,皆送至霸上。留侯病,自强起,至曲邮,见上曰:“臣宜从,病甚。楚人剽疾,愿上无与争锋!”因说上令太子为将军,临关中兵。上曰:“子房虽病,强卧而傅太子。”是时,叔孙通为太傅,留侯行少傅事。发上郡、北地、陇西车骑、巴蜀材官及中尉卒三万人为皇太子卫,军霸上。
【翻译】于是高帝亲自统领大兵向东进发,群臣留守朝中,都送行到霸上。留侯张良生了病,也支撑身子,来到曲邮,对高帝说:“我本应随您出征,但实在病重。黥布那些楚国人剽悍凶猛,望皇上不要和他硬拼!”又建议高帝让太子为将军,监领关中军队。高帝说:“张先生虽然有病在身,请勉强躺着辅佐太子。”当时,叔孙通是太子的太傅,张良代理少傅之事。高帝又下令征发上郡、北地、陇西的车、骑兵,巴、蜀两地的材官及京师中尉的军队三万人,作为皇太子的警卫部队,驻扎在霸上。
【解析】三公三少,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都是配置给国君与储君的高级官员。古代三公百官之首为正一品,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少为三公的副手,三少与太子三公从一品,太子三少正二品。
刘邦带领大军征讨黥布,首都空虚,可能有人趁机作乱,所以刘邦从民间征集了三万人作为太子警卫部队,维持政局稳定。
【原文】布之初反,谓其将曰:“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音、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故遂反。果如薛公之言,东击荆。荆王贾走死富陵;尽劫其兵,渡淮击楚。楚发兵与战徐、僮间,为三军,衣以相救为奇。或说楚将曰:“布善用兵,民素畏之。且兵法:‘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今别为三,彼败吾一军,余皆走,安能相救!”不听。布果破其一军,其二军散走;布遂引兵而西。
【翻译】黥布造反之初,对部将说:“皇上老了,讨厌兵事,肯定不能来。要是派各大将,其中我只怕韩信、彭越,但他们现在都死了。其他人全不值得担心。”所以决心反叛。他果然像薛公说的那样,向东攻击吴地的荆王刘贾,刘贾败逃死在富陵;黥布胁迫刘贾的全部兵士,渡过淮河攻打楚王刘交。刘交发兵在徐县、僮县一带迎战,他把军队分为三支,想以互相救援出奇制胜。有人劝说楚将道:“黥布善于用兵,人们平时就惧怕他。何况兵法说:‘诸侯在自己领土上作战,士兵极易逃散。’现在楚军分为三支,敌军只要打败一支,其余的就会逃跑,哪能互相援救呢!”楚王不听,结果被黥布攻破一支,另两支果然便四散了。黥布于是引兵西进。
【解析】黥布关于刘邦不会亲征的判断本来是对的,奈何太子无法统兵,结果反而出乎黥布预料之外,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士气。其实只要说汉初三杰其他两人亡故,没有将领值得忌惮就好,不需要分析刘邦会不会亲征。就算分析,也应该说刘邦老了,即使亲征也不用担心。
兵法本来贵集中优势兵力,分兵也只能是用少数兵力分散对方兵力。士兵在本土作战,除非是对方会威胁自己家人,即使军纪严明,在没有希望时也可能会逃跑。在外地作战,士兵相对没有后路,一个人逃回家有难度,斗志更高。
【原文】十二年(丙午、前195)
冬,十月,上与布军遇于蕲西,布兵经甚。上壁庸城,望布军置陈如项籍军,上恶之。与布相望见,遥谓布曰:“何苦而反?”布曰:“衣为帝耳!”上怒骂之,遂大战。布军败走,渡淮,数止战,不利,与百余人走江南,上令别将追之。
【翻译】十二年(丙午,公元前195年)
冬季,十月,高帝刘邦与黥布军队在蕲西对阵。黥布军队十分经锐,高帝便在庸城坚壁固守。远远望去,黥布军队的布阵如同当年的项籍军队,高帝心中厌恶。他与黥布互相望见,远远地质问黥布:“你何苦要造反?”黥布回答说:“想当皇帝而已!”高帝怒声斥骂他,于是双方大战。黥布军队败退而逃,渡过淮河,虽然几次停住阵脚再战,仍不能取胜。他只好与一百余人逃到长江南岸,高帝便另派一员将军继续追击。
【解析】蕲西在安徽省宿州市南,也属于沛郡。和张良判断的一样,黥布作为项羽曾经的先锋,军队锐不可当。于是,刘邦坚守庸城打相持战。黥布派亚将、楼烦将领兵驻守在相(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北)防止刘邦的侧面攻击。刘邦遣灌婴打败了斩亚将、楼烦将三人,之后与12万齐军从黥布军侧背发动进攻,破其上柱国、大司马和肥诛军。然后派郦商为前锋,从正面进攻布军,最终击败了黥布。
黥布说自己造反是为了当皇帝。造反是灭族大罪,要下属跟从自己就需要给他们足够的机励,自己当皇帝他们就可以成为开国功臣。黥布真要当皇帝的话,就应该早做准备,而不是彭越被杀后仓促起兵。
【原文】上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诸母、子弟佐酒,道旧故为笑乐。酒酣,上自为歌,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乐饮十余日,乃去。
【翻译】高帝凯旋,路过沛县,留下来,在沛宫举行酒宴。把旧友、父老、女长辈、家族子弟全部召来陪同饮酒,共叙旧请,欢笑作乐。酒喝到畅快时,高帝自己作歌,欣然起舞,唱到慷慨伤怀之时,洒下了几行热泪。高帝对沛县父老兄弟说:“游子悲故乡。我以沛公名义起事诛灭秦朝暴逆,才夺取了天下。现在把沛县当作我的汤沐邑,免除县中百姓的赋役,世世代代不予征收。”高帝在沛县饮酒欢乐十余天后,才离去。
【解析】根据《高祖本纪》记载,刘邦路过沛县时写了一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风起云涌,身逢乱世,功成名就,威加海内。不同于项羽面临绝境时的《垓下歌》,刘邦是以胜利者的身份悲歌的。可见无论成败,皆有烦恼。只不过,项羽忧虑的是爱姬要怎么办,刘邦忧虑的是如何守住天下。
沛县作为刘邦起家的地方,是他的根据地。狡兔三窟,虽然定都长安了,也不能就此放弃沛县,就和赵简子以晋阳为保障减免税赋一样。无论做什么事,切忌同质化化,而要有区别有分工,发挥比较优势。譬如,有的人才作用是解决当下的市场问题(类似税赋),有的人才作用是看长远解决战略方向问题(类似保障)。20%的客户提供80%的利润,这20%的客户就需要更加重视,配置60%资源,提供20%利润的80%客户不是提供利润的,而是实现企业社会价值的,配置40%资源。有的销售大区是利润中心,有的销售大区是品牌中心。
【原文】汉别将击英布军洮水南、北,皆大破之。布故与番君婚,以故长沙成王臣使人有布,伪衣与亡走越,布信而随之。番阳人杀布兹乡民田舍。
【翻译】汉朝将军在洮水南、北追击黥布残军,都大获全胜。黥布曾与番君吴芮结有婚姻之好,所以长沙成王吴臣便派人有骗黥布,假称想和他一起逃到南越去。黥布果然相信,与使者前往,结果在布兹乡农民田舍被番阳人杀死。
【解析】就和项羽失败后一样,就算将领能力占优,残军还是难以对抗人数众多的追兵,黥布又遭遇几次失利。墙倒众人推,这个时候长沙王选择了与黥布彻底划清界线保全自己。黥布居然会相信有人会选择放弃诸侯王位和他一起逃亡!重视请义的人有,战国时候虞卿为了朋友魏齐放弃了赵国相位。也有更重视个人利益的,韩信B死了钟离眜。但是,诸侯王相对而言会更加重视个人利益。
【原文】周勃悉定代郡、雁门、云中地,斩陈豨于当城。
【翻译】周勃全部平定代郡、雁门、云中等地,在当城将陈豨斩首。
【原文】上以荆王贾无后,更以荆为吴国;辛丑,立兄仲之子濞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
【翻译】高帝因为荆王刘贾没有后人,便改荆国为吴国。辛丑(二十五日),立兄长刘仲的儿子刘濞为吴王,管辖三个郡五十三座城。
【解析】公元前196年,刘濞受封为沛侯,英布造反时,刘濞以骑将,随从刘邦破英布军。刘濞从军有功,汉高祖又顾及吴郡接壤东越等国,乃需选壮王镇之,公元前195年,刘邦惧怕江东人士不服他的皇权,故而封刘濞为吴王,都于沛,改当年刘贾所封的荆国为吴国,统辖东南三郡五十三城,定国都于广陵。
【原文】十一月,上过鲁,以太牢祠孔子。
【翻译】十一月,高帝经过鲁地,用牛、羊、猪的太牢礼祭祀孔子。
【解析】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拜祭孔子的第一人,孔子的地位由此被官方正式肯定。祭祀孔子自然不是因为刘邦信仰孔子,而是为了政治稳定。之后众多帝王,出于维护自身统治,保持社会稳定,大都把孔子抬到了至高无上的圣人位置。文化思想上刘邦采用儒家,大儒叔孙通所订朝仪简明易行,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真正的儒家以民为本,君为轻,忠于天下万民。后世儒家提出等级制度,倡导忠君。真正的法家用法制约束包括君主在内的一切人行为,只不过后世走样成了人治。政策上采用道家无为的方针,不干预。后世道家则为求长生。
【原文】上从破黥布归,疾益甚,愈衣易太子。张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通谏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衣废适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柰何以天下为戏乎!”时大臣固争者多;上知群臣心皆不附赵王,乃止不立。
【翻译】高帝自从击败黥布归来,病更加重,愈发想换太子。张良劝止未被接受,只好称病不过问政事。叔孙通又劝谏说:“从前晋献公因为宠爱骊姬,废黜太子,另立奚齐,结果造成晋国几十年内乱,被天下耻笑。秦国也因为不早定扶苏为太子,使赵高得以用间诈手段立胡亥为皇帝,自己使宗庙灭绝。这是陛下亲眼所见。如今太子仁义孝顺,天下都知道。吕后又与陛下艰苦创业,粗茶淡饭地共过患难,怎可背弃。陛下一定要废去嫡长子而立小儿子,我愿先受诛杀,用脖颈的血涂地!”高帝只好说:“你不要这样,我只是开玩笑而已!”叔孙通又说:“太子,是国家的根本,根本一旦动摇,天下就会震动;怎么能用天下来开玩笑呢!”当时大臣中坚持反对的人很多,高帝明白群臣的心都不向着赵王,于是放下此事不再提。
【解析】刘邦想换太子,一方面是因为喜爱戚夫人,一方面是因为太子软弱,吕后得以专权正是源于此点。刘邦看人还是很准的,所以张良都没法说服他。叔孙通知道帝王更在意国家稳定,以历史上换太子导致内乱的事劝说刘邦。刘邦看赵王如意缺乏支持者,即使传位给他也坐不稳皇位,只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