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百味之首。自从有人类历史以来,即与社会生产、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中国的食盐生产技术史上,四川井盐有着重要的地位。世界第一口超千米的盐井在四川,人类历史上开凿的第一口用于煮盐的天然气井在成都。
▲自贡燊海井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公元前256年(一说为前277年),秦昭王任命李冰为蜀郡守。李冰任职期间,为巴蜀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除了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系统外,还开发了四川井盐。《华阳国志》记载:李冰“识察水脉,穿广都盐井诸陂池,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这是有关中国古代盐井开凿的最早记载。
李冰利用巴蜀先民长期食用自然盐泉和含盐岩层积累起来的盐矿地质经验,开凿了四川第一口盐井——广都(在今双流、仁寿县境)盐井。从此也揭开了川人凿井、采卤、制盐的历史,对此后巴蜀地区的井盐生产影响深远。
历史上蜀中盐业,以临邛、蒲江、井研、仁寿、富顺、荣县、南安(今乐山)、自贡、隆州等地尤为兴盛。
《华阳国志》记载:西汉宣帝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时又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所”。至秦汉时期,巴蜀地区已经是“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
自古以来,盐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盐的开采和经营都是暴利行业,所谓“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汉代,巴蜀地区的井盐生产成为国家重要收入来源。为增加盐税收入,朝廷加强了对产区盐业生产和运销的管理,除成都已有的盐、铁市官外,又在临邛设置盐铁市官,主管盐铁交易。
当时的盐井属于由人工挖掘的大口径的浅盐井,采用简单的机械汲卤的方法,也使用了竹笕(引水的长竹管)输送卤水和牛尾灶煎制食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邛崃出土了井盐生产画像砖,其图像生动地再现了早期盐井的生产实况:层峦叠嶂的山间,有人在汲卤、烧灶、背柴,还有人狩猎,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
▲ 井盐生产画像砖
四川井盐生产的发展还同火井历史息息相关。在成都周边的地下,蕴藏有天然气资源,并时有喷发。西汉史学家扬雄《蜀王本纪》记载:“临邛有火井一所,纵广五尺,深六十余丈……井上煮盐。”
西汉时期,临邛的井盐生产者在开凿盐井过程中,发现了天然气资源,并创建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天然气井——临邛火井,用于煎制食盐。《华阳国志》生动记录了临邛火井煮盐的场景:临邛“有火井,夜时光映上照,民衣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顷许,如雷声,火焰出,通耀数十里。以竹筒盛其光藏之,可拽行终日不灭也。井有二,一燥一水。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家火煮之,得无几也”。
▲ 熬制井盐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至蜀汉时期,成都地区的经济在诸葛亮治理下得到较大发展,井盐生产更是十分繁盛。相传诸葛亮还曾亲往视察和利用临邛火井煮盐。西晋张华《博物志》就曾记载:“临邛火井一所,井在县南百里。昔时人以竹木投以取火,诸葛丞相往视之。”
火井镇的一些老人,还能记得当地一首古老的童谣:天上有星星,地下有火井,人间有孔明,孔明来火井,去看六角井,六角井,火又大,水又清,熬得盐巴亮晶晶。
因为火井的发现和利用,北周时期,临邛火井所在地命被名为“火井镇”,隋朝,设火井县。火井镇成为世界上公认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气的地方,比西方最早开采天然气的英国早了十多个世纪。川人用天然气煮盐,更创世界之首例,开历史之先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