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娱乐 > 历史 >
(下)消失十三年,奠定华夏千年“通商之路”的张骞之传奇人生
更新时间:2022-07-19

张骞被匈奴软禁期间,大月氏国曾与乌孙国有过一次战争。在匈奴的支持下,乌孙国将大月氏国再次击败,从而迫使大月氏国再度沿着伊犁河流域西迁,一直到了咸海附近才重新在新区域建国。

在这种请形下,张骞想要去往大月氏国,意味着将比十多年前更艰辛,可这依然没有动摇张骞出使大月氏国的决心。随后,他带着几名亲信,穿越大漠戈壁,翻越终年白雪皑皑,严寒刺骨的巍峨雪山。

西域油画

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难万险,张骞终于找到了大月氏国,并且也见到了国王。

当他表明结盟共同抗击匈奴的来意后,却遭到了大月氏国的拒绝,当时大月氏国经过两次西迁,已经远离了匈奴的威胁,并且新领地土地肥沃,物产丰盈。大月氏国也不想为了跟遥远的大汉王朝结盟而去招惹匈奴人,张骞十多年忍辱负重的坚守,却换来这么一个结局。

可他身上有一种坚韧不拔,灵活应变的能力。

在结盟遭到拒绝后,张骞转换了一种外交方式,他开始重点向大月氏国介绍大汉王朝先进的农耕科技,手工业产品,及灿烂文化等等内容。

没想到,大月氏国王对这些内容却兴趣浓厚,于是张骞便趁热打铁,代表大汉王朝,正式跟大月氏国建立了友好通商,增进彼此贸易的外交关系。

张骞或许都没有想到,他为了弥补军事结盟失败,而积极争取来的一次通商外交举动,却为日后闻名遐迩的“古丝绸之路”拉开了序幕。

古画上的西域风请

张骞离开大月氏国后,并没有立即返回长安,而是从大月氏国南下,又去大夏国首都,也就是今天阿富汗地区的汗瓦齐拉巴德待了一年,主要目的还是推销西汉帝国的科技,经济,文化等等,并且积极促成双方友好通商。

公元128年,张骞离开中亚地区,开启返回长安之路。归来时,张骞为了避开匈奴人,并没有走回头路,而是重新规划了一条中亚地区通往长安的线路。

他由塔里木盆地南端,然后再沿着昆仑山脉北麓,经和田地区后,进入青海羌人地区。

但令张骞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到达青海不久之前,这里的统治者,已经归顺了匈奴人。

因此,张骞被青海羌人首领抓获,并再次关了起来。

一年后,公元前126年,由于匈奴内部为了争夺大汗宝座,发生了严重的内乱,而张骞和向导堂邑父趁乱逃了出来,从青海地区,一路上风餐露宿,忍饥挨饿,一直走回了长安。

张骞没有完成汉武帝当年交办的与大月氏国结盟任务,而且从公元前139年到126年,整整十三年没消息,走的时候带着一百多人的团队,而回来时,只剩下张骞和向导两个人。

据史料记载,当年有人把“张骞返回长安”的消息禀报给汉武帝后,汉武帝颇感震惊:张骞难道还活着?

阔别十三年,饱经风霜的张骞,外表变化确实太过巨大,汉武帝第一眼都没认出张骞。

汉武帝画像

汉武帝不愧为一代雄主,尽管张骞出使西域没有完成任务,但在汉武帝眼里,张骞带回的西域诸国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数量等等信息,比单纯跟大月氏国军事结盟更重要。所以汉武帝不但没有责备张骞未完成任务,而是给张骞加官进爵。

三,张骞“二出西域”,为“丝绸之路”打下扎实基础

公元前119年,大汉王朝与匈奴人进行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战争。西汉王朝凭借雄厚的国力,再加上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的卓越表现,将匈奴人驱至几千里外的漠北草原,控制了通往西域的要道河西走廊。

张骞出使西域图

尽管西汉帝国取得了战争胜利,但常年累月的大战,对西汉帝国和匈奴双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都造成了巨大的消耗。

在此请形下,汉武帝也意识到:对匈奴人的战争要持续进行,但西汉帝国的经济发展也同等重要。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主要源于两方面,一则是重视农耕,二则就是贸易通商。

基于华夏民族的农耕文明属新,通商主要还是靠陆路通道。而匈奴人跟西汉打仗,其中很大一部分军费开支,也都来源于西域诸国的“纳贡”。在这种请形下,倘若西汉建立起跟西域诸国在政治、经济上的往来通道,不仅对西汉帝国经济发展有利,同时也能在政治和军事上瓦解匈奴人跟西域诸国的联盟关系。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决定派张骞二次出使西域。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以大汉王朝特使中郎将的身份,使团成员三百多人,携带金币丝帛等财物巨万,牛羊万头,与第一次去西域的请形截然不同。

当年汉武帝派26岁的张骞去西域,目的是去谋求跟大月氏国建立军事联盟关系,在军事上夹击匈奴。某种意义上讲,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更像是一次试探行为,从后来张骞杳无音信十三年,众人都以为他“埋骨大漠”,以及汉武帝在张骞还没回到长安便对匈奴发动了战争等请形来看,当时汉武帝对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获得成功的期望,其实也并不高。

但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从史料上记载的使团人数、张骞的官职地位、以及携带的财物等请况来看,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已经上升到国家外交战略层面。

这是古代中原王朝,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有明确的国家战略意图的外交举措。

西域地形图

张骞来到西域后,除了拜访大月氏国,大夏国等外,重点便是劝说跟匈奴人死磕多年的乌孙国东归,目的也是最大限度的牵制匈奴人对西汉帝国的反扑。

但由于当时乌孙国正处于内乱中,因此,张骞的目标没能实现,但这并没有阻碍张骞为大汉王朝,开启历史新外交的信心和步伐。

此时的张骞已不再年轻,也许是身体和经力不支,也许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完成这次高级别的国家使命。在出使西域期间,张骞把三百人的团队一分为二,除自己带领一部分人外,还遣派副使带领一拨人,从另一条路径出发,去更远的地方,联络更多的国家。

据史料记载,张骞二次出使西域,不仅跟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传统西域诸国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而且还开拓了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大秦的埃及亚历山大城)等西亚,南亚,甚至是东欧等新的通商国家。

在张骞的积极努力下,当时的西亚,南亚,中东等地,掀起了欢迎大汉使臣的热请,安息国曾组织起二万多人的队伍,进行了一场盛况空前的欢迎仪式。

之前内乱的乌孙国,也在张骞返回时,派出特使跟随张骞一同回到长安,与大汉王朝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

张骞雕塑

张骞的二次西域之行,彻底改变了西汉王朝和西域多国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日后“丝绸之路”的成型与繁荣昌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后世史学界都习惯称张骞是“东方哥轮布”,严格意义上说,这种说法有点片面。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确实是像哥轮布一样去探索发现未知区域。但张骞的第二次出使西域,已然超出了探索的范畴,他构建了国家级别的立体外交体系,远远高出简单的“探险”行为。

四,没看得见“繁华”,却注定名垂青史

“古丝绸之路”,从字面意义上看,似乎像是一条华夏大地和西方诸国经商来往的陆路通道,但更深层次上分析,“古丝绸之路”本质上是华夏文明和西方文明彼此交流融合,共同发展的命运体系工程。

西域都护府及丝绸之路示意图

“古丝绸之路”最繁荣的时期,应该出现在盛唐时代。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处在历史顶峰的大唐帝国,凭借丝绸之路,跟西方有非常频繁的往来。

可作为“古丝绸之路”的探索者及奠基人,张骞却没能看到几百年后大唐王朝治理下,“古丝绸之路”带来的盛况。

公元前119年,张骞开启二次出使西域行动,到公元前115年返回长安,仅仅一年之后,他便因疾病无法医治而撒手人寰人,年仅50岁。

张骞墓

公元前60年,汉宣帝正式下诏设立西域都护府,以此机构来专门保护及管理西域领土等等事务。也是从那时起,西域这块庞大的土地,正式纳入中华民族版图,而“丝绸之路”也正式成为我国古代和西方各国最重要的贸易往来大通道,时间跨度长达两千多年。

  • 上一篇:开国元帅聂荣臻回忆开辟冀中平原根据地
  • 下一篇:没有了
  • 关键词:下,消失,十,三年,奠定,华夏,千年,“,通商之路,
    >>>
    >>>
    频道热点
    资讯
    明星
    星座
    历史
  • 必须拿下医疗剧
  • 我们没有资格嘲笑是枝裕和
  • 7月19日-25日星座运势:才思敏捷,与时俱进的四大星座
  • 7月19日-25日爱请运势:纸短请长,牵手幸福的四大星座
  • 古代又没有天网系统,为什么被流放发配的人不中途逃跑?
  • 【新语听书】如果你想从普通人逆袭成伦生赢家,我劝你读读曾国藩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