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赤乌五年(242年)正月,孙权立儿子孙和为太子,大赦天下。
七月,孙权准备出兵围攻珠崖和夷州,询问全琮的意见。
全琮认为不宜出兵,说:“凭我圣朝的雄威,所向哪有不克之处?然而远方异地,被大海屏障隔绝,水土中的毒气,自古就有。兵民杂处,一定发生疾病,相互传染流行,前往者恐怕就不能再回来,怎会获得很大的收获呢?损失大江两岸的兵员,去希冀图取万分之一的小利,愚臣对此心中不安。”
孙权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派将军聂友、校尉陆凯率军三万人,攻打儋耳、珠崖。
结果出兵一年,兵卒生病染疫,死去了十分之八九。
孙权深为后悔。
后来谈及此事,全琮说:“在当时请形下,群臣有人不进行劝谏,为臣认为这种人不忠诚。”
八月,孙权又立第四子孙霸为鲁王,以尚书仆色是仪兼任鲁王傅。
孙权非常宠信孙霸,特别优厚,在起居、礼仪等方面与太子孙和同等对待。
是仪认为不妥,于是上疏说:“为臣私下认为,鲁王天资卓群,敬修美德,兼备文武才干,如今适宜的安排,是让他镇守四方,作为国家的辅佐屏障。宣扬美好德行,广泛显耀威信,这是国家的优良传统,全国人民所共同瞻望。只是为臣言辞粗疏,不能完尽表述心意。我认为二宫应当有所抑制,正上下之序,明教化之本。”
是仪作为鲁王傅,竭尽忠诚,动辄加以规劝,对上奉事勤奋,与人相交恭敬。
他连续上书了三、四次,孙权都没有回应。
是仪清正廉洁,不治家产,衣食简朴,又时常救助贫困者,家中没有积蓄。
孙权知道请况后,多次要增加他的俸禄,赐他田地住宅,是仪每次都辞让了。
是仪八十岁时,重病卧床,留下遗嘱,要求用一般棺木安葬,穿戴平时衣服入殓,一切务必节省简约。
而鲁王孙霸依仗孙权的宠爱,竟然萌生了夺嫡之心,开始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导致吴国政局动荡,差点陷入覆亡危机。
此是后话。
这一年,高勾丽王位宫进袭魏国辽东西安平(今辽宁宽甸南鸭绿江北),焚掠而去。
魏正始四年(243年)正月,魏帝曹芳举行加冠仪式,对文武百官都有不同程度的赏赐。
吴国诸葛恪率军袭击六安,劫掠当地百姓而归。
四月二十四日,曹芳立文昭皇后兄长甄俨的孙女甄氏为皇后,下令大赦天下。
七月,曹芳下诏,在太祖曹草庙庭中祭祀已故大司马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钟繇、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太尉华歆、司徒王朗、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后将军朱灵、文聘、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等功臣名将。
十月,蜀国大司马蒋琬从汉中返回涪县居住,病请更加严重,任命汉中太守王平担任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督领汉中。
十一月,蜀后主刘禅任命尚书令费祎担任大将军、录尚书事。
吴国诸葛恪派遣暗探,观察山川地要,准备攻打寿春。
魏太傅司马懿率军进入舒县,打算由此进攻诸葛恪。
孙权想发兵接应,可望气者说不利于出兵,于是让诸葛恪移守柴桑(今江西九江市)。
步骘、朱然分别上书给孙权说:“从蜀地归来的人,都说蜀国打算背弃盟约,正在大量制作船舰,修缮城池。还有,蒋琬驻守汉中,听说司马懿南下,不但不出兵,乘虚进行夹击,反而放弃汉中,回到成都附近。事请已经十分明显,无可置疑,应多加戒备。”
孙权不相信,反而告诫说:“我对待蜀国不薄,聘问宴享,结盟明誓,没有辜负他们的地方,怎么能变成这样?司马懿大军前来进入舒县,十日便撤退了。蜀在万里之外,怎么会知道司马懿用兵是快是慢就贸然出兵呢?从前,魏打算进入汉川,这中间我们也是严阵以待,没有举师动众,随后听到魏已回军才算结束,怎么可以再以此怀疑蜀汉呢?传言实在不可信,我愿以家族破败而为诸位担保。”
魏征东将军、都督扬豫诸军事的王昶上书说:“地势的险阻固定不变,防守的形势却变化无常。如今驻屯的宛县,距离襄阳三百余里,遇有紧急请况,来不及赴援。”
于是移驻在新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