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西方八个大国组成了八国联军,对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第二年,清朝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这场战争的爆发原因非常复杂,使得人们难以辨别其真假。本文力图更加全面、公正地展现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一,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自从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历史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清末。在这个阶段,西方列强已经完全洞察了清朝的腐朽和衰落,英、俄、日、德、法等国纷纷要在中国抢占租界,划分势力范围,使得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奥、意、美三国也想在中国获得租界地或者势力范围,但三国前期国力较弱,因而失去了先机。
其中意大利在入侵埃塞俄比亚失败后,将目光转向了清朝。他试图强租浙江三门湾,将浙江南部划为势力范围。意大利是列强之中最差的一国,清朝不甘示弱,对意大利的无理要求提出抗议,并让列强干预,最终意大利狼狈而回。
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逐渐成为了世界第一工业强国。1898年,美国通过战争击败了西班牙,夺得了菲律宾,从此开始在亚太迅速扩张。由于在中国没有势力范围和租界地,美国于1899年抛出了“门户开放”政策。该政策名义上保护中国的领土完整,实则是要求各国势力范围对美国开放,实行“利益均沾”。
西方列强又不断在中国修建铁路、工厂,开办银行,进行资本输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命脉。甲午之战后,清朝需要在3年内赔偿日本2.3亿两白银。为凑足巨款,清廷除了加大对民间的搜刮之外,还大量向各国银行借款。清朝在战后先后签订了《俄法洋款合同》、《英德洋款合同》、《续借英德洋款合同》,三笔合同一共借款3亿两白银。这些合同不仅利息高,还需要将关税和厘金作为抵押,使主权进一步遭到了破坏。
甲午之战的惨败,列强的环伺,让许多仁人志士意识到了危机,他们开始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奔走。其中,孙中山等留学生对清朝彻底失败,他们主张民主革命,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国。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则主张实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张之洞等官员则主张继续推行洋务运动,严守中国的旧制度。而下层百姓则出现了极端的反洋运动,比较典型的就是义和团运动,他们提出“扶清灭洋”,排斥一切洋务。另外,还有一些人弃官从商,主张实业救国,张謇是其中的代表。
对于以上的救国措施,我们不能说哪一种更加先进,哪一种更加落后,只是不同阶层的人会选择不同的道路。不管如何,中国的确需要一场大的变革来摧毁腐朽的、落后的势力,给新生的力量扫清障碍。然而,清朝已经进入了王朝末期,好比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早已病入膏肓。
二,慈禧的权力野心和西方的矛盾
1898年,光绪帝接受了维新派的主张,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然而,这场改革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而顽固派的代表人——慈禧太后也不希望光绪帝掌握实权,因而发动了戊戌政变。此后,光绪帝被软禁。顽固派为权力永固,试图废除光绪帝,另立新君。
不过,西方列强却多支持光绪帝。西方国家认为光绪帝推行改革,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进而扩大中国的市场,提高中国的开放程度。另外,西方国家也希望中国国力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如此才能遏制俄国在远东地区的扩张。因此,当清廷公布立储一事,结果各国驻京公使拒绝入宫朝贺。
列强支持光绪帝从根本上威胁到顽固派的利益,顽固派势必做垂死挣扎。慈禧太后为了让列强妥协,承认自己在华统治地位,开始支持义和团运动,以此来B迫列强让步。
义和团运动是华北民间反洋教运动发展而来的农民运动,他们的思想较为偏机,主张盲目排外,仇视一切洋物。义和团四处进攻教堂,毁坏电线、铁路,杀洋人和天主教徒。列强多次要求清廷镇压义和团,但清廷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地方官员还将义和团编为民团,暗中支持。于是,义和团运动在华北、东北迅速蔓延。
义和团运动越演越烈,而慈禧则“借刀杀人”,将整个国家的命运绑架在自己的权力斗争中。清廷放任义和团滥杀洋人,列强逐渐形成了共识,那就是必须亲自出兵镇压。1900年6月,八国联军正式向京津发动了进攻,战争爆发。
八国联军侵华,超出了慈禧的预料。惊慌之余,慈禧太后最终宣布“联拳抗洋”,并对列强宣战,下令各省总督相互勉励,抵御外患。顽固派甚至还想带义和团刺杀光绪帝,但光绪帝现在也是筹码,慈禧阻止了此事发生。
宣战之后,慈禧将大量的清军调集到直隶前线,给义和团发放粮食和银两。不过,慈禧还是不想给列强彻底闹僵,她下令清军围攻大使馆和西什库教堂的同时,又暗中让清军将领保护使馆和教堂。慈禧还不断向大使馆送去粮食、蔬菜以示慰问。
前线的中国军民(包括清军和义和团)则英勇抗战,给八国联军制造了很多麻烦。在第一次进攻中,义和团破坏了铁路,董福祥和聂士成坚决反击,使得八国联军被迫撤回天津。大沽口沦陷后,天津保卫战爆发,清军和义和团反复争夺老龙头车站。联军布置地雷阵阻止中国军民,义和团将领张德成采用“火牛阵”排雷。在八里台战斗中,聂士成身先士卒,最终中弹牺牲。
最终,中国军民因为武器落后、指挥不当等原因而损失惨重,不得不从天津撤退,天津沦陷。
三,清朝沦为“洋人的朝廷”
攻占天津后,列强将军队增加到了2万人,开始向北京挺进。中国军民在京津一线不断阻击八国联军,直隶总督裕禄、前山东巡抚李秉衡也在战斗中自杀殉国。
8月13日,八国联军进攻北京,除了董福祥部清军顽强抵抗之外,其他都是一触即溃,尤其是荣禄部武卫军和载漪统辖的八旗兵更是望风而逃。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慈禧挟持光绪帝,带领王公大臣仓皇离宫。而北京城的义和团不愿放弃抵抗,他们和八国联军进行了3天的巷战,虽然无法挽回败局,但也可歌可泣。
北京沦陷后,各国也不断增兵,使得侵华军队总数达到了10万人。经过争论,德国元帅瓦德西成为了八国联军的元帅。瓦德西为了让清朝彻底屈服,派军四处烧杀抢掠,使得京津地区的经济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其珍贵文物也遭到了洗劫。
八国联军进攻之时,东南各省拒绝执行慈禧的命令,选择单方面和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章程》。根据章程,东南各省必须阻止义和团向东南蔓延,坚决镇压义和团运动,而列强则保证军舰不会进入长江流域。东南互保标志着清朝的中央集权已经瓦解,同时保障了东南地区的安全、稳定,在近代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八国联军进攻京津之时,俄国派遣10万大军入侵东北,攻占了东北所有的大城市,制造了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的大屠杀事件,火烧了瑷珲城。尼古拉二世甚至要求清朝将东北全部交给俄国,此为“黄俄罗斯计划”。面对俄国的入侵,东北的清军、义和团等纷纷进行反击,他们和俄军打起了游击战,收复了大片的失地。
英属印度也没有闲着。1899 年至1901 年,英国印度总督多次致书十三世达赖,要求越过清朝直接和西藏谈判,不过遭到了达赖的决绝。此后,英国加大了对西藏的侵略步伐,试图将西藏纳入印度的管辖范围。
慈禧太后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在逃亡的路上,一面派遣李鸿章和列强谈判,另一方面下令军队镇压义和团。义和团运动遭到镇压后,列国又开始争夺清朝的控制权。俄国为了永占东北,建议各国从北京撤兵,然后单方面和清朝谈判,要求清朝割让东北给俄国。而英国认为现行的清政府乃是亲俄政府,要求重组中国政权。
列强各自站队,争论不休。最终,美国再次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协调各国的矛盾。同时,中国军民的顽强反抗也让列强感受到中国人民“含有无限蓬勃之气”,他们逐渐意识到无法直接殖民中国。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感慨道:“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因此,各国纷纷接受了美国的建议,决定在中国扶持代理人,推行“以华制华”。
很显然,这个代理人就是慈禧太后。1900年12月,八国和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一共11国向清朝提出“议和大纲十二条”。慈禧太后见内容没有涉及自己,于是要求奕劻、李鸿章全部答应。最终在1901年9月,清朝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该条约就是慈禧太后以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的代价来换取“代理人”的位置,得到西方的支持,也就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另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也进一步削弱的清朝内部的保守势力。此后,东南互保各省官员的势力大涨,他们成为了清末变革的主要力量。1901年,清朝开始推行“新政”,实际上就是重新推行维新变法。1905年,清朝开始实行“预备立宪”,派遣大臣出国考察。然而,最佳的变革时期已经失去,改革已经不足以拯救中国,于是革命的时代即将到来了。
欢迎关注公众号:北斗维斟。本人喜欢历史,文化,文学,诗词等,自从毕业以来一直在阅读,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多有创作。我创立了的“北斗维斟”,主要在于深度解读历史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欢迎你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