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火了一个词,“刺客”。
汉语文化中,刺客,并不是贬义词,至少是中新的。
若提起“荆轲刺秦王”,那刺客这个词,就更是对华夏族诸多英雄的赞扬。
再懂点历史的,还能说出“专诸刺王僚”等典故来。
但要论“天下第一刺客”,还真不是荆轲,更不是什么雪糕。
甚至,雪糕这个“刺客”,是对这位“刺客”的唯价不尊。
白话就是:真特*的羞辱了“刺客”这一名分的职业草守和道德涵养。
春秋末,周天下的晋,被瓜分,三家分晋。
此事,历史意义有三:
一是春秋到了战国;
二是(按西方史学理论分法)奴隶制到了封建制;
三么,晋为六国之大,若不分,再后来统一中原的,可能就不是秦喽。
被三分的这个“晋”,时任大臣是“智伯”,谥号“襄”,史称智襄子。
晋国霸业的大功臣,晋被三分前的大忠臣。
大功臣大忠臣,自被“小人”怨恨。
最甚的,是“分晋者三”中的一个,“韩赵魏”里赵国的赵襄子。
有多恨?晋阳之战,三国联合败了智伯,赵襄子把他的头骨漆成饮具,把酒言欢。
甚至,智伯家中老小二百余人,一个不留活口。
百家争鸣的文化“春秋”,
于是才成了尔虞我诈诚不我欺的兵法“战国”。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智伯,作为忠臣,手下也培养了一众“忠臣”。
其中一个,叫“豫让”。
作为忠臣,复仇之心,怎能不坚不绝。
豫让,发誓为智伯报仇,行刺赵襄子。
第一次,躲入深山,改名换姓,专练“刺术”。
然后伪装成乞丐,混入赵府,修厕所。
计赵如厕之时,伺机行刺。
当然没有成功,不然,“天下第一刺客”的名分落不到他头上。
赵襄子,好歹略知春秋,也深为豫让之忠震撼。
“他是义士……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士啊。”
赵襄子被感动地放了豫让。
豫让是个狠人,报仇之志不改。
改名换姓都能被发现,以至于刺杀失败。
改名改姓不够,就改身改貌改声。
把漆涂身上,溃烂皮肤,如生癞疮。
生咽火炭,毁嗓子,改嘶哑之声。
剃掉胡子刮掉眉MAO……
改的老婆都不认了。
亲人好友早就相劝,赵襄子都被你感动了,你委身求全,给他干,不香吗?
就算要报仇,先获得赵王信任,刺杀不更容易吗?
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又想杀人家,这特*不是怀疑心而俸主吗?
就冲这一条,“天下第一刺客”就实至名归了对不?
刺客,是有境界的,也有理想,
豫让,就有刺客的理想: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
执着的豫让,再次埋伏,寻机再刺赵襄子。
不过,居然又被发现了,又又又又!!
赵襄子郁闷了。
扒了豫让的老底。
你小子归顺智伯前,是服侍范氏、中行氏的,他们是被智伯灭掉的吧。
也没见你给范他们报仇啊?
怎么就为了智伯,和我没完了呢?
豫让说,
范和中行氏,待我如常人,我自常人馈之;
智伯待我如国士,我自应像个真的“国士”!
此处该有掌声。
被伺机了两次的同一个刺客感动,
但,赵襄子无论如何再也不敢放了这个刺客中的“(遇)难(智)伯(壮士之)腕”。
豫让也知道生还无望,刺杀誓言估计也完不成了。
但人敢做天下第一刺客,自然有人的境界。
豫让恳求赵襄子TUO一件衣服,
拔出宝剑多次击刺这件衣服,
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
然后,伏剑自杀。
谋刺赵襄子未遂,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传为成语“斩衣三跃”。
这个成语,你可能不是很熟悉,对不?
来来来,给一个你肯定熟悉的成语——“士为知己者死,女为知己者容”。
对喽,此话,既出自“天下第一刺客”——豫让。
他,是那个毫无争议的“士”!
话已至此,那个雪糕,还好意思是“刺客”么?
做事的境界,职业的草守,怎可同语!!!
千万莫再提啥“雪糕刺客”。
可以没有文化,也可能不懂某段历史。
但,仁人志士,就是仁人志士。
雪糕,却总归不过是一个遇口即化的吃食。
仅此而已!
作为刺客,雪糕,是不配的。远远不配!
当然,在现代人类文明社会,
“刺客”、“刺杀”,
无论如何都有“恐怖主义”新质,是反人类的。
前几天,东边岛国的“刺”或“刺客”,
不论对谁,都于法不容,于理不道,令人发指,令人不齿。
文|老怪
编辑|波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