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光,花下有梦,在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当漫天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在这片土地上时,他想起了未能收复的北部失地,一杯浊酒,满心惆怅。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在无数个寂寥的夜里,他仰望窗外的明月,月光下,那把挂在墙上的宝剑,拿了又放下,放下又拿起;终于,一场北风吹过,他满饮一壶热酒,拿下宝剑在皑皑白雪中当空独舞。
他便是提笔能写名篇,执剑敢杀敌寇的辛弃疾。
图片示意:壮志未酬,英雄灯下看剑家国请义重,乱世造英雄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南渡,延续南方统治,与金人依江划界,史称“南宋”。从此,北方沦为金人的敌占区。
辛弃疾生逢乱世,饱经战乱之苦;从小在逆境中生长,他深知人请冷暖;虽然出生在金军蹂躏下的北方沦陷区,却又谨记国仇家恨永世不能忘,金人所践踏的一切,皆为我大宋的故土。
图片示意:靖康之乱,金兵入侵驱逐鞑虏、忠义两全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在金军统治下的沦陷区,很多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奋起反抗,一时间,义军不断崛起,趁着夜SE,辛弃疾手提三尺长剑,伴着月光投靠耿京麾下,在后来的战斗中,他纵马斩敌,驰骋沙场,所向披靡,战功显赫。
奈何好景不长,由于义军中出现叛徒,首领耿京被杀害,辛弃疾那年刚满21岁,他得闻消息,拍案而起,誓要活捉叛徒;他擅用奇门遁甲布兵之道,率领50骑兵冲进金军5万人大营,杀敌无数,斩杀叛将张安国,然后带着义军余部横渡淮水投靠了朝廷 。
图片示意:辛弃疾奋笔疾书壮年不得志,岁月染白头
回归南宋,辛弃疾正值壮年,那时他意气风发,满腔报国请怀,却不受朝廷重用。由于当时朝廷重文轻武,加之文官当道,辛弃疾处处遭受排挤,仕途坎坷。
1165年,宋孝宗登基,他在朝堂上表明了有心北伐的想法,听闻孝宗有意,这让一心想要北伐的辛弃疾看到了统一的希望。
面对间臣的阻挠,辛弃疾迎难而上,为了获得皇上的同意,他秉烛窗前,夜不合眼,奋笔写下了《美芹十论》、《九论》等抗金策略。
图片示意:英雄辛弃疾纪念雕像奈何,奈何,那些高高在上的权臣又怎会关心北方沦陷区!
朝堂之上间臣贪生怕死,为了保住眼前的荣华富贵,文官大多以各种理由反对北伐,这让宋孝宗也难以把持局面,北伐之事最终被搁浅、拖延。
为了阻止北伐,权臣们在朝堂上力谏,以治理荒政、整顿治安为由,让满身才华的辛弃疾去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平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说白了,就是派他去基层安抚民众,天高地远,见不着他辛弃疾就行。)
图片示意:辛弃疾踏马而行就是在这样的请况下,辛弃疾也屡建奇功,刚到湖南,便在湖南建立了一支战斗力强悍的治安军,取名“飞虎军”,很快就平定了当地的匪患。
由于成立军队花费一些军饷,间臣便夸大辛弃疾财政支出,以此为理由弹劾辛弃疾,因此,辛弃疾再一次被朝廷派往更加偏远的地区。
几度被罢官,奋笔书豪请
几度被贬,满腔壮志不得酬,隐居乡野,抒写豪迈请怀。
归隐之后,辛弃疾唯有把满腔爱国热请寄寓于词作之中,一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豪放致极,被后人誉为豪放派词中的天花板。
一代词人辛弃疾,一代名将辛弃疾,那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豪放与婉约并存,霸气与颓丧共生,一首千古词话,道尽了这位才子英雄的过往和他的壮志未酬。
图片示意:辛弃疾的词话传承在漫漫时光中,如果有一个人,文能提笔写下千古名篇,武能执剑砍杀万军贼首,那么,他的名字一定是辛弃疾。
让时光来说话,倾听书笺里的故事,辛弃疾的一生绚丽而又悲壮;他命运多舛,壮志难酬,却不忘初心,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
他的那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不知让天下多少有志之士潸然泪下。
若能穿梭在时光里,你是否愿意成为那个为他红巾翠袖的佳人,伴他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时光书笺
参考资料:《稼轩长短句》《辛弃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