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所以庆幸自己能够生活在这个开放自由的社会,不仅是因为现代社会能给人们带来经神上的自由和平等,更因为对人们来说最大的变化是物质生活的满足。最简单的例子是,如今温饱问题在我国基本上是一个不存在的社会问题,人们的更高要求已经上升到经神领域。但对于古人来说,这是个严峻的生存问题。
生活过得好不好,老百姓手中掌握的货币多寡就是最好的说明。现代家庭都或多或少的有些存款,但是对古代老百姓来说粮食才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因为货币都掌握在有钱人手中,老百姓很多都是见不到钱的。
在我国早期历史上,没有我们现在所说的纸币。在那个时候,人们的交易方式都是同等价值,以物换物。然而后来,他们慢慢地把重的物品换成了比较轻的物品,轻的东西更便于携带。后来,通过不断的发展,人们不再以物换物,而是用货币。直到秦朝,秦王统一了货币。
随着朝代的不断更迭,货币也在不断变化。每个朝代的货币大多是不同的。我们现代人只是接触过我们现在使用的纸币。然而,我们大家经常会在古装剧里看到不同于我们的货币,有些是金银,有些是纸票。而且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普通老百姓用的都是碎银,而富贵人家则是金银元宝之类的。
鸦片战争打开了清政府的大门,大量的白银流入国外;列强入侵后,赔款动辄上亿两白银。学过这一段近代史的朋友都知道有大量的财富流出,但他们不知道这些银子放到现在价值多少。毕竟,白银不是我们流通中的货币,但如果我们把它换成伦民币,应该就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那么古代“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看看你一个月能挣几两?
银两在古代是最常用的货币之一,起源于汉代,盛行于明清时期。因为以“两”为单位,所以银子也叫银两。在清代,银两有两种,一种是“实的”,一种是“虚的”。“实的”银是指实际流通的银,如真的银锭;“虚”银是指用于记账的货币,虽然它含有银,但并没有实物。等到真正付钱时,才会被兑换成银元。直到1933年“废两改元”,银两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每个朝代的物价不同,人民的购买力也不同。然而,由于历代百姓都要吃饭,所以以米的价格来衡量银两的价值最为合适。唐朝物质丰富,尤其是贞观时期。大米很便宜,五文钱可以买一斗,一千文是一两银子,可以买两百斗米,所以在唐朝,一两银子大概就是2000元人民币。
在宋朝,由于战争,米价波动很大。在宋初,米价可以买到三十文,而宋朝是两千文一两银,也就就是说一两银子可以买四石左右的大米,则宋朝的一两银子=1500元人民币左右浮动。在明代,据史书记载,一二两银子可以买到两石中等米,一石约95公斤,所以明朝的一两银子=600元人民币左右。清朝,由于外国的冲击,所以白银比起明朝贬值不少,约一两银子=200元人民币左右。那么,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月工资,来算自己在各个朝代有多少两银子。
此外,按照古代官职列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清朝文官和武官都分为9品,我们以文官为例。最低级的9品芝麻官年收入约1.8万元,每个月等于1500元;最高级的1品官员年收入约290万,每个月约等于24万,差得很多。
但是清朝官员的福利制度不一样,8品官员年收入2万1,月收入1750元,但是7品官员年收入已经23万了,月平均1.9万元,6品官员年收入25万,月平均2万多,5品官员年收入46万,4品官员年收入70万,3品官员年收入112万,2品官员年收入236万。如果按照平均工资5000元一个月来算,我们去古代恐怕还在8品官员的位置挣扎努力。你现在能达到几品官员的收入呢?
总的来说,银子作为我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货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古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银子这一重要媒介。如今,银子虽然已经退出货币舞台,但它仍然以各种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说,银两曾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