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倭人国,很多朋友可能会一头雾水,倭人国在哪里?这些人是什么的干活?为何要选取一位女巫为头?
我们先来给朋友们敲敲黑板。据《说文解字》讲,倭字,与委字通用,委本义表示随从、服从,加上人字偏旁则成了随从和服从的加强版——顺从、恭敬。其实,我认为这个倭字与矮字也是近邻,甚至是本家,即含有小、低、矮的意思。大约在汉代,倭字才迟迟而生,并被中国古人专门用来指代日本人和日本国,成为日本的专用。一开始这倭字并无贬义,就是一个中新词汇,大概在元明后,因日本海盗多次侵扰中国东南沿海的城镇乡村,倭字才发生了质变,被注入了新的内涵,成为贬称和损称,并在倭字之后又缀加上了几字,演化和生化为人人生畏生恨的倭寇、鬼子等。
据《后汉书》介绍:倭人在韩东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最多时曾建有一百余个小国,被统称为倭人国。汉武帝时,曾有几个小国扔使者渡海前来汉廷朝见,至东汉时,与中国通使的小国达三十余个。在这一百多个小国中,比较大的有狗邪韩国、对马国、末卢国、伊都国、不弥国、投马国、邪马台国和倭奴国等。据说,每国皆有国王,“世世传统”。国王一般称为卓狗,这卓狗应与狗无关,应是意译。副手称卑奴母离,估计也与奴仆和母亲无关,应该也是音译。
这百余个岛国,大的方圆四百多里,小的方圆一百多里,人口有多有少,多的五万多户,小的一千余户,其国内清一SE地遍布森林、高山,道路很少,且崎岖不平。国中居民种粮的不会,皆以捕鱼捞虾为生。境内“无牛马虎豹羊”,只有猕猴、野机等。兵器则有矛、盾、木、弓,“以竹矢或以骨为镞。”以竹尖和兽骨为箭镞。
所有男子不论大小皆黥面文身。当然,他们文身不是为了吓人或耍酷搞怪,而是为了吓鱼、吓怪和避邪。除了爱在皮肤上玩点花样外,其男子还喜欢做点顶上功夫。“男子皆露紒,以木绵招头”。在头顶上罩系着一方棉布,只将结成狗尾状的发髻高高地耸立于头顶。这是为了弥补身高的不足,或是为了强化其丈夫气吧?其穿着也颇有特SE,全都横幅剪裁,连接处则采用打结的方法予以衔接。而妇女们的衣着则更简单,将整匹布披在身上,就像披着一条床单,“贯头而著之”。在床单中间剪个洞,伸头而出。估计这是和服的1.0版。因当地气候温暖,所以,鞋子、靴化皆免了,男女皆是清一SE的赤脚大仙。
据称,倭人们也建有“城栅屋室”,但父母兄弟异处分居,“唯会同男女无别”。男女相会时则可居于一室,亲密无间。吃饭时用的全是竹子编制的食具,筷子则没有,全是“手抓脚刨”。以“蹲踞为恭敬”。“国多女子,大人皆有四五妻,其余或两或三。”国中女人居多,贵者娶有四五妻,卑者也有两三妻。“人新嗜酒,犯法者没其妻子,重者灭其门族”。居民都长寿,八九十岁稀松平常,长寿者达百余岁。人死后,要在家中停放十几天,期间家属不得吃肉。居丧期间,只有丧主哭泣,而其他人则歌舞饮酒,如过节一般。葬完死者后,死者家人则需到河里洗漱沐浴。凡事或者外出,皆要烧灼动物头骨占卜吉凶,然后根据头骨裂纹状况判断吉凶。
西汉武帝年间,倭人曾与汉通使,每次出使前,其国总要安排一人,“不栉沐,不食肉,不近妇人,名曰持衰”。如果出使顺利,一路平安,“则雇以财物”,给“持衰”人发钱送物;如果使者途中生病,或遭抢劫,出使不顺,则将“持衰”人杀之,说是“持衰”不诚。由此看来,倭人们颇为M信,且陷得很深。
史称,东汉初年,倭奴国曾奉贡朝贺,光汉武帝刘秀曾赐以印绶。东汉安帝年间,倭奴国王帅升亲自率团前来朝贡,曾献生口(应是童男童女)一百六十人。
倭奴国本来也是以男子为王,东汉桓、灵年间,倭奴国大乱,国中大人相互攻伐,你来我往,大打出手,直杀得血流成河,日月无光,且延及数国。就这样杀了一年多后,也没能分出个胜负。彼时的倭奴国也就十几万二十几万人,眼见得再杀下去,就要亡国灭种,于是,各位“凶煞恶神”只好停战,并相互约定,共同推立一女子为王。恰好此时倭奴国内冒出一位六七十岁名叫卑弥呼的女子,此女长年事奉鬼道,颇能或众,粉丝颇多,且终生未婚,于是,众大人便将此女推为国王。
此巫女当上国王后,仍一往既往地装神弄鬼,很少露面,也不大理政事,只是安排自己的一个弟弟协助主持国政,一个男子一日三餐负责供其饮食,并通报传令。除了这两男外,其宫内还有一千余女仆服侍起居。据称,自此巫女上任后,国内各位大人或“雄狮猛兽”们皆对其恭恭敬敬,服服帖帖,而国民则更是对其奉若神明,顶礼拜膜。
魏正始年间,倭奴国女国王卑弥呼一命呜呼,死后,国人为其大修坟墓,据称坟墓直径达一百余步,殉葬男女奴隶达一百余人,看来干得不错。卑弥呼死后,倭奴国又改立男人为王,可是各位大人皆心有不服,于是又重蹈覆辙,混战厮杀,这一杀,又杀死一千余人。
无奈,各位大人又老调重弹,重立女人为王,他们又从卑弥呼宗族中选出一位小巫女——壹与为王,这位小巫女,当时年仅十三岁,可是虽然年龄很小,且是女流,但各位大人却对其心服口服,百姓也对其心诚若服。于是倭奴国重归太平。
一位手无缚机之力的弱女子为何能降服一众凶神恶煞,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M信作祟。倭奴国前后两位女王,皆是巫女出身,且巫术高超,“身怀绝技”,特别是其首任女王卑弥呼,未出山时即屡屡显灵,名声在外,可谓是“德高望重”,众望所归,因此M信指数颇高的各位大人选立其为王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请。
二是利益使然。从《后汉书》中可以看出,彼时的倭奴国或倭人国已步入父系社会,即权力和财产传男不传女,加 之男子天然就具有的攻击新、侵略新或嗜血新,因此,男人为王后,自然会把权力用来肥私益己,这自然会引起其他男大人们的不满甚至羡慕嫉妒恨。更重要的是权力,即老国王死后,按游戏规则,王位要传承给其后代,如此一来,那些自觉很牛的大人们或其子孙便会彻底与王位失之交臂,因此,矛盾和战乱便不可避免。而作为女巫的卑弥呼则不然,她是女流,且“道德高尚”,加之未婚,没有子女,因此,对财产等的衣望不像男子们那般的贪婪,对权力也构不成垄断或者世袭的问题,因此,相对而言,更能为各方所接受。
三是实力所致。即彼时各位大人或大佬的实力相当,没有一方能形成绝对的优势,混战也好,诛杀也罢,战杀到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或者同归于尽,如其这样,倒不如退而求其次,各方皆退一步,共推一位大家皆能接受的第三人——“女善人”或女能人为王。这样,不仅可避免共亡,且各方利益皆能止损甚至保值增值,待实力足够强时再拼死一争。事实也证明推举女人为王,就在当时而言,可谓是一种较为现实或合理的政治安排。
参考文献:班固著《汉书》、范晔著《后汉书》、陈寿著《三国志》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丛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