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公元前一千六百年,“商汤”打败“夏桀”,建立起了商朝,也称殷商。
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皇朝,一直持续到约公元前1046年,共历三十一王,延续了约554年
传闻帝舜时期,商人的始祖“契”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邑(今河南商丘),后人就以“商”来称其部落,也称“殷”或“殷商”的,这里统一说“商”。
《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其祖先也有记载:
《史记·殷本记》载:“有娀氏之女名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
商人原出于东夷,是东方夷人的一支。在其神话当中,其始祖神帝“喾”化身为玄鸟,帝“喾”次妃“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契。相传契是简狄吞玄鸟蛋而生,所以,商人便以玄鸟为图腾。尧称帝时,封帝喾之子契为司徒,后被封为玄王。
夏朝中期,契的五世孙冥因治水而亡于水中,商人“郊”祀之。
契的六世孙王亥驯服了牛,除了用牛耕地,还发明了牛车,用牛拉货物,开始发展以物换物的商业贸易,使商国逐步强盛起来。
夏朝末年,契第十四代孙汤时,商已成为东方一个比较强大的方国。
说回商朝当代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兴兵伐夏,在战前他举行了隆重的誓师仪式,《尚书·序》记载:汤“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誓师后商汤选良车70乘,“必死之士”6000人,联合各方国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绕道至夏都以西突袭夏都,夏桀仓促应战,西出拒汤,同商汤军在鸣条展开决战。决战中商汤军奋勇作战,一举击败了夏桀的主力部队,夏桀败退后归依于属国三朡(今山东省定陶县东一带)。商汤乘胜攻灭了三朡,夏桀率少数残部逃往南巢(今安徽省巢湖市),不久病死。商汤回师西亳(今河南省偃师市西),召开了众多诸侯参加的“景亳之命”大会,得到3000诸侯的拥护,取得了天下之主地位。
一代皇朝:夏朝,正式宣告灭亡。
夏朝灭亡同时,商朝同时建立,大大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使古代文明的进步获得转机。商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自然灾害,屡次迁都,经济水平十分低下。但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广施仁政,深得民心,商朝政权得到了初步巩固。商朝的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和桑、麻、瓜果等经济作物,经济发展加快,私有制度进一步完成,商朝走向了奴隶制度占主要地位的时代。历史上把这一段时期称作“商汤革命”时期。商朝确立统治,就在亳建都。
据《尚书·商书》记载,“自契至成汤,八迁,汤始居亳。”迁移太多,所以地图上的点只能作参考。
当然,中国的对手也从来都不缺,以地图“亳”为中心,四周还有很多比较落后的方国,最强大的是西北和北方的舌方、鬼方、土方和羌方。
接下来看一下三十二王的所作所为:
天乙
第一位:商汤,名履,又名天乙,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
在当时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成为当时的强国,而后夏桀残暴不仁,对民众及所属方国部落进行残酷的压榨奴役,引起普遍的憎恨与反对。夏朝的统治风雨飘摇,国势渐衰,商汤作《汤誓》后,与夏桀大战于鸣条,最终灭夏。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天子,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发布《汤诰》,要求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大罚殛汝”。注意“以宽治民”,对于夏国的遗民,允许保留“夏社”,册封大禹后人。统治期间,阶级矛盾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日益强盛。
《诗·商颂·殷武》称:“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
大丁
第二位,大丁,天乙之太子,未即位,追尊为王。
外丙
第三位,外丙,天乙之子,由于大丁早逝,因此天乙去世后就由他继位,伊尹摄政。
外丙无特别记载,不过伊尹倒是不少,他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治理天下。积极整顿吏治,洞察民心国请,推动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历事天乙、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尊号"阿衡",辅政五十余年,为商朝兴盛富强立下汗马功劳。
仲壬
第四位,仲壬
无特别记载!
太甲
第五位:太甲
伊尹连写《肆命》、《祖后》等几篇文章,教导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努力做一位明君。在伊尹的督促下,太甲在继位后前两年,其作为还过得去,但从第三年起就不行了,他任意地发号施令,一味享乐,暴虐百姓,朝政昏乱,又破坏汤制定的法规。伊尹虽百般规劝,他都听不进去,伊尹只好将他放逐到商汤墓地附近的桐宫,让他自己反省,自己摄政当国,史称“伊尹放太甲”。太甲在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又将他迎回亳都,还政于他。重新当政的太甲能修德,诸侯都归顺商王,百姓得以安宁。
沃丁
第六位,沃丁
辅政功臣伊尹去世,沃丁将其葬于亳都附近。伊尹之后,沃丁以咎单为卿士,即宰相。咎单也是商汤时老臣,他辅佐朝政,仍然采取伊尹节用宽民的政策,笃行汤法。并且写作《沃丁》,用以警醒沃丁,发扬祖制,以德治商。
第七位:太庚
无特别记载!
第八位:小甲
无特别记载!
第九位:雍己
雍己在位期间,昏庸无能,荒废政事,导致商朝衰落,各诸侯的势力日趋膨胀,以致很多诸侯故意不来朝贡,商朝始衰。
第十位:太戊
太戊在位时期,勤政修德,治国抚民,任用伊陟、巫咸掌握国政,各诸侯纷纷归顺,使商朝再度兴盛。太戊与太甲、祖乙并称三示(即三位有贡献的君主)。
奇趣铁事
怪树
太戊七年,国都有有怪异的桑树和楮树合生在朝堂上,一晚之间长得有二手合抱那么大。太戊害怕,于是询问国相,相回:“妖魔鬼怪不能战胜有德行的人。估计在治理朝政上有点过失之处,所以才会出现。大王保持善政修道,以德治民,自会免除祸害。”太戊听后,政修道,以德治民,怪桑树果然枯死。
寻要
太戊派王孟到西王母处寻求长生不老之要,后来王孟因断粮,困在半路,只能吃树上结的果实,穿树皮,住在荒山里。王孟一辈子单身自处,天帝怜悯他无后代,在他睡梦中从背肋间跳出两个儿子。儿子出生以后,王孟便去世。王孟的儿子也用这种办法生出下一代。而且后代又都是男子,慢慢地这地方男子越来越多,因此称为丈夫国。求要之事大抵渺渺,但从这个故事可以猜测,太戊时期的商朝大概与西戎有所来往。
第十一位:仲丁
仲丁将都城从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西迁到嚣(亦作隞,今河南省郑州市)。
当时,商朝东南方的夷族兴起。仲丁六年,夷族中的蓝夷进攻商朝,仲丁出兵击退蓝夷。
仲丁死后,诸弟争夺王位,造成九世之乱,商朝一度中衰。
第十二位:外壬
仲丁死后,外壬成功地夺取王位,并向诸弟妥协,造成了商王朝继承上的混乱,史称九世之乱,以致诸侯不朝。《史记·殷本纪》云:“帝仲丁崩,弟外壬立,是为帝外壬。”
外壬即位后不久,姺与邳两个侯国发动了叛变。姺是有莘氏的后代,商汤曾娶了有莘氏之女为妃,伊尹就是作为媵臣来到商的。因此,有莘氏与商朝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由于商王室的衰落,有莘氏后人封于姺后就时服时叛。邳是夏禹车正奚仲的后人,也就是说是仲虺的后代,初时也与商王室的关系很好,这时也起来叛商了。姺和邳的祖先是商汤时的左丞右相,他们都起来反叛外壬,可见当时商朝的衰败。
对于姺、邳的叛乱,外壬一点办法也没有,据说是“大彭国”帮助平定了姺人、邳人的叛乱。“大彭国”是在彭氏部落首领彭祖的带领下建立的,是夏朝时东方比较强大,政治关系也比较密切的属国。
到商朝前期,大彭国也还是比较强盛。彭祖相传活了八百年,是一位长寿之神,很懂得养生之道。其实所谓彭祖年长八百岁,实际上是大彭国存在的年限。外壬在位据说有十五年,去世后由其弟河亶甲继位。
第十三位:河亶甲
在其兄外壬死后继位。河亶甲在位时,商朝再度衰落,无奈之下,他北上迁都于相(今河南安阳内黄),以缓解内外交困的局面。河亶甲还曾出兵征伐东南方的兰族和班方,在一些方国的帮助下,使叛乱的诸侯重新安定下来。河亶甲在位9年病死。
(河亶甲三年,商朝在方国大彭国的帮助下,使得邳国归顺商朝。
河亶甲四年,出兵征讨东方部族蓝夷。
河亶甲五年,姺人结交班方。河亶甲于是命令彭伯、韦伯率军征讨班方,班方臣服。这样姺人就被孤立起来,于是也归顺商王朝,纳贡称臣。
河亶甲九年,河亶甲去世,死后由其子祖乙继位。)
第十四位:祖乙
祖乙在位时期,将都城从相(今河南省内黄县)迁耿(今山西省河津市)。
次年,又从耿迁到邢(今河北省邢台市)。后因邢发生河患,于是再次迁都于庇(即沙丘平台,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北大平台)。
祖乙曾数次出兵平服兰夷、班方等国,解除东南方的夷族对商朝的威胁。并任用巫贤辅政,使商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让商朝国势再度兴盛。
第十五位:祖辛
无特别记载!
第十六位:沃甲
无特别记载!
第十七位:祖丁
无特别记载!
第十八位:南庚
南庚在位时,商朝国运再度衰落,他将国都由庇迁至奄(今山东省曲阜县)。
并曾讨伐杞龙戎。在位期间主动退位,活到了盘庚统治时期的中后段。
第十九位:阳甲
《今本竹书纪年》称阳甲在位时曾西征丹山戎。内外交困,阳甲力不从心。阳甲时期商朝再度衰落。自第十位王,中丁时期起,王位继承开始混乱,引致诸侯不来朝。
第二十位:盘庚
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再一次迁都,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史称“盘庚迁殷”。盘庚迁殷后,整顿商朝的政治,发展经济,使衰落的商朝出现复兴的局面。
第二十一位:小辛
小辛继位后放弃了盘庚的治国之策,商朝国运又一次衰落。
第二十二位:小乙
在位时期曾经征伐过东夷、鬼方等。制定了商代祭祀制度。
在位时让太子武丁去田里耕作,为以后武丁中兴打好了关键的基础。
第二十三位:武丁
在位时期,勤于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励经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史称“武丁盛世”。
第二十四位:祖己
未即位,追尊为王
作为王位继承人的太子,祖己曾参议政事,辅佐父王武丁修政行德而国势复振。高宗武丁在又祭成汤的时候,忽有一只孔雀飞到鼎耳上鸣叫,武丁为此有点担心会有什么不好的事请发生,祖己趁此机会劝谏父王节俭。史官记录了这件事,名叫《高宗肜日》。
祖己是一名孝子,有孝名,被称为“孝己”。他每晚要起床五次,看父母是否睡得安好,因此深得武丁的宠爱。
由于母亲早逝,继母不喜欢他,在武丁面前说了他许多坏话,结果被流放到外地。祖己经受这一打击之后,不久就忧愤而终。
实际,武丁流放祖己,一是想避开祖己和继母的矛盾;二是因为自己也从小被父亲小乙外放过,所以认为将祖己放到外地去体察民请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第二十五位:祖戊
未即位,追尊为王。无特别记载!
第二十六位:祖庚
祖庚继承了“武丁中兴”的事业,积极开拓,遵行礼制,是一个积极、孝悌的君主。在他统治的数年间,商代的经济文化和国力都十分强盛。
第二十七位:祖甲
祖甲为表示不愿与兄长争夺王位,认为这是违礼之举,若强行废立,怕重演“九世之乱”的局面,故仿效当年武丁,离开帝都,到平民中生活。
上一任祖庚继承王位。对祖甲非常感动,便立祖甲为王位继承人,祖庚即位7年左右病死,祖甲回到王都继位。
第二十八位:廪辛
继位初期,羌方在今陕、甘一带重又崛起,屡犯商朝,常使商戍军遭到很大损失,促使廪辛决定用兵平定西戎。商王廪辛针对羌方武装力量强悍等特点,战前进行全面的谋划和布置,一面命戍军暂避敌锋,待机而动,一面组织经锐部队适时增援抗击羌方进犯,还征调卫、虎、受等几个部落出兵攻打,打散了蚕丛氏部落,蚕丛氏首领被色杀。并派出与王族关系密切的逐、何等五族戍守。但羌方并未被攻灭,武乙及其后的诸王在位时,仍常与羌方发生小规模的冲突。周武王伐纣时,羌方更参加了灭商的联军。
第二十九位:庚丁
羌方没有被完全征服,成为隐患。庚丁晚年信巫教,使巫教势力大增,危及王权。
开辟了以殷为中心的田猎场,用于田猎和军事演习,当然也间接地起到了开垦荒地的作用。
第三十位:武乙
武乙作为商代后期的一位重要君王,努力挽救国势,但是成效不大。武乙在神权政治向王权政治转变过程中起到表率作用,但是他生新残暴,贪于享受,被后人评价为残暴的君王。
趣闻轶事编辑播报
辱神色天
武乙昏庸无道,曾经制作一个人偶,把它称为天神。武乙与“天神”DU博,命令旁人作评判。“天神”输了,武乙就想法来侮辱它。武乙又制作一个皮袋,在皮袋中装满血,然后高高挂起,朝天色它,称做“色天”。
雷击而死
有一次,武乙在渭河平原上(黄河与渭河之间)打猎,晴天白日里忽然来一个霹雳,不偏不倚正好击中武乙,武乙当场倒地身亡。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此种说法很有可能是仇恨武乙的巫师们编造出来贬低武乙的。从武乙晚年经常用兵于渭水流域的史料来分析,他可能死于征伐西方方国部落的战斗中。
第三十一位:文丁
武乙时,西方的周部落逐渐强大。文丁在位期间,周侯季历伐戎有功,文丁忌惮,先嘉其功而杀之,商周关系恶化。
第三十二位:帝乙
继位后,商朝国势已趋于没落。帝乙在位末年,迁都于沬(mèi)(即朝歌,今河南省淇县)。
帝乙二年,周部落攻打商朝。帝乙三年,昆夷攻打商朝,帝乙派遣将领南仲率军向西抵御昆夷的进攻,并且修筑朔方城。
当时,江淮之间的夷族强盛起来,准备大举进攻商朝。帝乙九年,帝乙出兵征伐岛夷和淮夷,途中受到孟方(今河南睢县附近)的截击。帝乙率领诸侯讨伐孟方,得胜而回。
第三十三位:帝辛
他还有个很有名的名字,商纣王
继位后,对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牧野之战,商军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帝辛身死,商朝灭亡。
在传统史学叙述中,帝辛沉湎酒SE、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终致众叛亲离、身死国灭,相关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机司晨等。后世就此存在争议。
商朝,起于鸣条之战,灭于牧野之战,整个朝代延续了五百多年
约帝辛三十年(约公园前前1046年),周军行孟津之誓。帝辛派出军队在牧野进行抵抗。周历二月二十二日甲子那一天 ,帝辛的军队被打败,其原因可能与帝辛一方前敌部队倒戈有关。帝辛逃到鹿台,穿上他的宝玉衣,跑到火里自焚而死。周武王赶到,砍下他的头,挂在白旗竿上示众。
帝辛死后,周武王又处死了妲己,释放了箕子,修缮了比干的坟墓,表彰了商容的里巷,让帝辛之子武庚(禄父)继位,并责令他施行盘庚的德政。此后,殷商成为周的属国。周成王即位后,武庚因与管叔、蔡叔联合叛乱而被杀,周改封微子于宋国,来延续殷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