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县出土了大量的秦国的竹简,有1155枚竹简,也称“睡虎的秦简”,震惊了世界。上面记载了很多秦国的法律制度、医学著作、行政文书等,里面有详细的秦国赋税制度。
商鞅变法时曾经禁止秦国的父子(儿子已婚)、兄弟同宅居住,睡虎的秦简可以解释商鞅变法为何如此做法!
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真的是移风易俗吗?
《史记.商君列传》中曾经有这样记载,当时商鞅自己说父子、兄弟分别居住的原因:
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知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
商鞅说秦国以前的风俗是父子没有差别,一家人都居住在一个大宅子里面,有伤风化。今天我更改这种风俗,男女区别开来,大力营造宫殿,向鲁国、卫国看齐。
商鞅在这里是忽悠其他人,掩盖了父子、兄弟分居的真实目的,商鞅这种做法是根据当时秦国的国请做出的。根据睡虎的秦简的记载,秦国当时有田租、田亩附加税、口赋、算赋、户赋、关市税、商品税等。
父子、兄弟分居涉及到人口、户籍、征兵,涉及的税赋有口赋、户赋、征兵和劳役。父子、兄弟分居也确实起到了移风易俗的目的,向传统礼教的诸侯国看齐。但真实的目的却是调查民间隐匿的户口人数,很多人一大家族在一起,都有隐匿户口的现象,这样做可以逃TUO口赋、征兵和劳役,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不但普通民众这样做,贵族也这样干。
父子、兄弟分居后,将大家庭分割为小家庭,便于官员分辨户数、户口数,可以将隐匿户口的人显露出来,如此可以增加秦国的口赋、户赋,征兵和劳役也更加详尽了。商鞅针对不分户的家庭有这样的措施: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间者腰斩,告间者与斩敌首同赏,匿间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商鞅对分开的民户进行编户制度,以五户为一伍,十户为一什,实行连坐制度。对待隐匿户口的人以“匿户罪”进行处罚,有两个男丁不分家的加倍征收赋税。口赋、算赋、户赋都是以人口和户数来征税的,口赋是按照人口数量来征税,算赋则是15岁以上男女征收的税,户赋则是按照户数来征得税。隐匿的户口不用服劳役、缴纳口赋、算赋等。
商鞅变法父子、兄弟分居的真实作用?
商鞅变法时,将秦国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登记户口编册,分土地给民众,收取田租等赋税。商鞅变法中父子、兄弟分居后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户变小户,隐匿户口,增加赋税。
秦国的大户中人比较多,更容易集中财力,出现很多隐匿户口,逃税、逃兵役现象严重,也有足够的财力贿赂底层的官员。
分小户则可以使隐匿户口的请况减弱不少,也有利于发挥小家庭的积极能动新,虽然在分小户的过程中有很多反对意见,但是时间一长,小户的积极新显露出来。人口增加、户数增加,国家可以多得更多税赋。
第二、父子、兄弟分居移风易俗。
秦国人在山东六国看来是野蛮人的风俗习惯,与六国习俗格格不入,父子、兄弟在一个宅子里面吃住生活,确实生活中有很多不便之处。这一风俗的改变使得秦国能够融入其他诸侯国的社交圈,加深各诸侯国的联系和政治外交活动。
第三,销户制度增加劳役和征兵的数量。
秦国人17岁的男丁一般都要参加固定的劳役时间,秦国采取的征兵制度,每一个男丁一生要服役四年半的时间,劳役和兵力的增加巩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是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的根本所在。
第四、大户分小户,减少宗族势力对国家政权的威胁。
秦国的很多民众出身戎地,民风彪悍。如果不分户处理,很多用户的家庭非常大,对秦国的基层政权威胁非常大,如果很多家族联手对抗中央政府,引起的民乱还是相当大的。是对国家政权的一种潜在威胁。
譬如:东汉豪强地主在东汉末年崛起就是典型的家族势力膨胀的结果,葬送了东汉王朝。商鞅的这一做法还是有相当的远见卓识的。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相当成功的变法,为秦国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