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娱乐 > 历史 >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刘伯温却为何拒绝了?他的话值得人们深思
更新时间:2022-06-04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是明朝时期著名将领戚继光留下的一句话,表明他击退倭寇,保护大明海疆平静的一番决心。

倭寇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明朝东南海疆的心腹大患,他们扰境伤民,无恶不作,为了对付倭寇,明朝政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倭寇之患犹以明朝中后期最为严重,但是实际上,在明朝建国之时,倭寇之患就已经成为了影响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就倭寇为患的事请给日本下诏,要求日本严加管理,但是日本不仅不理睬,反而斩杀了明朝派去的使者。这一举动,不由使朱元璋怒火中烧,直接准备发兵灭掉日本,这时候,多亏了刘伯温劝住了他,大明和日本之间才少了一场战争。

那么,这件事的始末到底是怎样的呢?刘伯温又是如何让正在气头上的朱元璋消怒的呢?

明使被斩

明朝初立之时,考虑到国内的局面错综复杂,各种事务千头万绪,于是对外采取了和平的外交策略。

洪武元年,朱元璋就派遣使节带着国书去到周边各国,国书中主要表达了两个意思,一个是中国改朝换代了,大明王朝已经建立了,第二个是大明希望和你们友好相处,大家一起过太平日子。

这份国书收到了朝鲜等国的积极响应,但是作为东邻的日本却没有给予回应。而且由日本浪人组成的倭寇,趁元末明初战争频发的机会,烧扰我国东南边境,直到洪武初年,倭寇依旧猖獗,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明朝军民的生产生活。

面对这种请况,明朝采取的方式是通过官方渠道向日本颁诏,要求他们约束好自己的军民。但是日本却拒绝了明朝的正当请求,还耍赖说,烧扰中国的倭寇都是一些亡命之徒,与日本政府没有丝毫关系。

日本的反应让朱元璋十分不快,他又专门派遣携带诏书前往日本,诏书中言辞严厉,说道诏书到达日本的时候,你们就应该俯首称臣,奉表纳贡。你们就算不愿称臣,也应该保境安民,如果继续放任倭寇为所衣为,那么王者之师就要抵达你们的国家,绑缚你们的国王问罪。

没想到,当时日本的最高领导怀良亲王看到这封诏书之后,不仅没有按照诏书上说的,严格约束倭寇,反而斩杀了大明的使臣。

两国交战,尚不斩来使,如今大明派使修书前往日本,却落得个有命去,无命回,这分明是在打大明的脸,朱元璋也非仁慈良善之辈,当即就要调遣军队,攻打日本,誓要为大明王朝洗雪这奇耻大辱。

这时,明初有名的谋臣刘伯温却劝住了他,那么刘伯温为什么要劝阻朱元璋呢?他又是如何劝阻的呢?

刘伯温的劝谏

刘伯温经通天文算法,是朱元璋夺取天下和治理国家都要倚重的谋臣,刘伯温劝道,日本此举虽然可恨,但此时并不是攻打日本的最好时机。

首先,明朝是在元末农民战争的废墟之上建立的,多年的战乱使得民生凋敝,国库空虚,此时的当务之急是发展经济,让老百姓能够吃饱穿暖。而且此时明朝在北方需要防范北元的残余势力,国内也要提防其他起义军领袖的残党,实在不适宜千里迢迢去征剿日本。

其次,从战略来说,征剿日本未必能够取得理想的成果。明军前往海浪,首先就要穿过波涛汹涌的大海,但是日本人只需要以逸待劳。而且对于日本的地形气候,明军一概不熟悉,如此出征,实在是胜负难预料呀。

元朝就曾经因为日本不肯朝贡称臣,出兵征讨。但是最后却因为不熟悉海上的风浪和日本的地形,而最终铩羽而归。如果贸然出征,重蹈覆辙,那么不仅会让大明和日本的关系更加恶化,也不利于对付倭寇。

最后,对付日本根本用不着出兵征讨,因为此时的日本正处于“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怀良亲王虽然代表着日本皇权的正统,却根本不能号令北方的反对势力,而且,日本的国内经济也需要和大明贸易才能够维持,因此,只需要和他们断交和禁绝贸易,不怕日本不称臣纳贡。

朱元璋听了刘伯温的话觉得十分有理,于是便采取了他的措施,那么结果如何呢?

日本的臣服

在听从了刘伯温的建议之后,朱元璋下令断绝与日本的往来。结果真如刘伯温所料,没过几年,日本真的主动找上来请求建交。

1392年,日本的幕府将军足利义结束了日本南北分裂的局面,作为一个新生的政权,他迫切需要得到周边国家,特别是大明的承认,因此,他不得不积极寻求和大明王朝改善关系的渠道。

另一方面,中日贸易关系的断绝也给日本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日本的贵族们迫切地想要得到来自明朝的奢侈品和货币。而且日本的经济市场也离不开与大明贸易,在这种请况之下,日本人不得不放下架子,向大明臣服。

1401年,足利义派遣使者,携带国书和大批贡品前往大明,请求纳贡称臣。此时大明王朝的统治者是惠帝朱允炆,他秉承朱元璋的遗训,拒绝和日本交往,日本使臣因此碰了一个大钉子。

但是日本人并没有放弃,依旧在寻求能够和大明建立交往关系的渠道。直到永乐年间,日本的努力才取得成效。朱棣改变了不与日本交往的政策,下令与日本贸易往来,确立了与日本的朝贡关系。日本则是主动擒拿了一批倭寇,交给大明政府处置,东南的倭寇之患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平靖。

结语:

“不战而屈人之兵”,一向被认为是兵法中的上上之策,刘伯温为朱元璋献的策,正是这样一个上上之策,不费一兵一卒,就使得日本口服心服,永乐乃至后面的仁宣几朝都免除了倭寇为患的后顾之忧。这种策略就算放在今天,也值得我们深思。

  • 上一篇:爸爸妈妈讲历史故事(五)商汤灭夏
  • 下一篇:没有了
  • 关键词:朱元璋,想,“,灭掉,”,日本,刘伯温,刘,伯温,
    >>>
    >>>
    频道热点
    资讯
    明星
    星座
    历史
  • 葛斯齐,偷窥别人隐私,怎么就成了正义的化身?
  • 这些暴露年龄的动画片你都看过吗?
  • 双子座|6月4日|明日运势
  • 自我独立,格外不可预测的星座,习惯了独来独往,从不看人脸SE
  • 美国太平洋战争的辉煌背后,中国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 《雍正王朝》没说对,年仅40岁的大将军年羹尧,他凭啥受到重用?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