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以后,对开发国上做过一件大事,就是迁徙七种共50万身份低下的或犯了罪的人,到岭南去戍守,叫做“七科谪”。这是一件大事。
从开发中国的边疆土地来说,一拨一拨去是比较常规的。只有这一次是一个大的行动,从中国北方,一支50万人的戍卒被派到了岭南,把中国南方的国土一直推进到南海边上,把长江和珠江之间大片的还没有开发的土地,包括生息其中的各族人民,一次圈到中国范围里面来。这对中国以后逐步开发南方起了很大作用。
50万在当时是一个极大的数字,50万七科谪的人到了岭南以后,一方面必然要同化到当地的越人里面去,另外一方面这50万人在当地越人中间势必会起到传播中原华夏文化的作用,对岭南的开发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现在在广州发现了许多汉代南粤王的遗迹,包括宫殿在内,所涉及的人,他们本人或他们先人就是七科谪的时候到南方去的人。
秦汉通西域,交通西南夷,也起了这种作用,但后代反复较多,与戍岭南不大一样。当然,南方的开发也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南方处在落后状态,又有很多民族存在,跟北方交融不那么容易完成。所以统一有可能在一定请况之下出现分裂,三国就是这样出现的。
三国鼎立的状况,只能出现在长江边上。从北向南开发,这个地带开发的是比较早一些。只有这个地带才有可能在此时出现相对独立的国家,和北方对抗,出现一种割据。
另外一方面,这个地带的发达程度也还不是很高,不能长期TUO离北方,所以它能够存在的割据时间不是一个长时期,而是一个短时期。此时之所以有三国,具体说来是因为在中国北方出现了动乱。
大量的北方人口向南迁移,长江沿岸、南北两面自然地形成了三个区域:一个是扬州,就是江东地区,开发得早一些;一个是荆州,就是今天的两湖区域;一个是益州,实际上是成都平原。这三个区域在东汉时候人口增加很多。
东汉人口是大量减少的,从西汉的六千万一下减少到一两千万,后来慢慢地增加,到后期才接近西汉的水平。东汉北方各个州郡普遍减员,只有扬州、荆州、益州增员,而且增得很多,扬州大概增加了百分之三四十,荆州百分之六七十,益州百分之六十。
这个地区的发展,从人口来看,速度是相当快的。以后魏、蜀、吴三国争权的时候,荆州为什么没有能够出现一个国家呢?因为荆州处在一个四战的地理环境,不可能长期立国,所以荆州就是跟着吴国、蜀国一起和北方对抗。这是在中国南方开发中间出现的一个政治现象,一段擦曲。
南方开发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事请,就是开发中的南方曾经两次支持过北方政权的偏安,一次是东晋,一次是南宋。没有南方的发展,不足以支持偏安政权。
南方要是蛮荒一片的话,政权在这里就没有立足的余地。反过来说,要是南方的开发已经到了很高的程度,南北的交往已经不可阻隔,在南北不可分割的请况之下,要在南方搞一个偏安也不容易,因为这个偏安也偏不成,割据割不了,南北是一起的。
所以恰恰是在南方的发展中间,是在和北方差距缩小的过程中间,足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又没有达到和北方完全平衡的状态,还可以搞割据,是在这个请形之下出现了两次偏安。
中华民族历史上,南北不平衡发展中间,所表现出来的分裂的可能新,造成了两次偏安的存在,我觉得对中国历史来讲是一种苦涩的成就。
因为毕竟有了南方这个地方,可以使北方的政权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能够到南方来偏安,而且是延续了很长时期。东晋的偏安连上南朝一共是200多年,南宋的偏安也是100多年。
而且在这个偏安政权延续的过程中间,南方由于接纳了一个新的政权,它带来了新的人口,有自己一套规模,有各种机制带动南方进一步开发,加速了南方的发展,对于南方来说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传统上说,这个政权不是直接被消灭,而是能够有一个可以去的地方,在那儿做一个偏安,这对民族历史来说还算是有一定的成就,但是毕竟是被打过来的,被追过来的,被B过来,是在屈辱的状态之下存在,所以又很苦涩。我们的历史,包含着那么多复杂的矛盾的现象让我们去思考。
南北不平衡的发展过程大体上是结束在唐五代之际,因为唐五代的时候,南方的水平已经不低于北方,如果说没有以后又一波的民族问题的出现,中国历史会是另外一个样。
但是后面又一个波浪起来,南方又被迫接受一个南宋偏安政权,南北不平衡表现出来的一种潜在的分裂又出现了。
元以后中国的历史,从国土开发的角度来说,不存在分裂的可能新。所以过去可以有偏安,有东晋和南宋的偏安,到了蒙古人打过来的时候,南宋皇帝再想在这里偏安已经不可能了。
特别是明朝,明朝被灭以后有一个南明,南明的皇帝也是想搞偏安,但是没有一个皇帝搞成了,在清军的追逐之下,一个一个被消灭掉,出不了一个割据的局面。
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南北一体,已经达到了很难在南方建立偏安局面的状态,所以南明跟过去的东晋,过去的南宋都不一样。
从国土开发的角度看,再往后的历史,应当是解决中国发达的东部和落后的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个任务在古代没有条件解决,就是刚才我说的,中国缺少一个资本主义时代,遗留下来的问题,到今天要我们这一代来加以解决。
来源:雅理读书。节选自《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作者:田余庆
明轮书院——“全国十佳国学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