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霆摆寿宴
直接导致张学良对杨宇霆下杀心的是杨宇霆借父亲大寿大摆宴席,当时军政界但凡是能叫出名字来的杨宇霆都宴请了,场面十分壮观,张学良也十分重视,准备了厚礼带着夫人参加寿宴,以张学良的身份准备厚礼去参加寿宴已经十分给杨宇霆面子了,然而到达杨府,接待的负责人喊了一句“副司令到”到场的人已经非常多了,起身致敬的寥寥无几,其他人都是该聊天的聊天,该打牌的打牌,让张学良很没面子。
张学良和于凤至更让张学良不能接受的是,杨宇霆到场后,所有人站起来鼓掌欢迎,杨宇霆寒暄几句后大家在落座,杨宇霆的到场和张学良的到场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要知道杨宇霆资格再老,也是一名参谋长,而张学良是东北的第一号人物。其他人态度不怎么样,而杨宇霆对张学良的态度更是敷衍了事,不把张学良当做一回事。他见到张学良后,特别平静,在这样的公共场合,完全没有给张学良特殊的待遇,只是一句“先找个地方休息会儿,吃完饭再走”便敷衍了事。这让张学良接受不了,稍作停留后便带着夫人回家了。
因于凤至一句话,张学良要杀杨常二人
回家后的张学良越想越生气,于凤至说“知道你是东北当家人,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杨宇霆是当家人”张学良听完后感觉到不光是杨宇霆不尊敬他,东北军政界的人已经全部出现了对杨宇霆马首是瞻的迹象。晚上张学良一晚没睡,想了一晚,第二天天刚亮的时候张学良和于凤至说了想杀掉杨宇霆和常荫槐的想法,于凤至不同意,苦口婆心地劝说张学良,说起杨、常对老张家的功劳苦劳,当时杨宇霆和常荫槐并没有兵权,不至于杀掉二人。
于凤至张学良听完后犹豫了起来,也就暂时打消了对杨宇霆和常荫槐的念头。三天后杨、常二人在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的事上,以先斩后奏的行事方式,带来了事先写好的文件让张学良签字让张学良下定决心除掉两人。说是让常荫槐做督办可以管理好中东铁路,张学良说“东北刚易帜,外交上的事需要请示南京蒋介石,自己做不了主,签不了字,需要从长计议。”可是杨、常二人勃然大怒,不依不饶的。杨宇霆说“别跟我咬文嚼字的,赶紧签字。”气焰十分嚣张。张学良以缓兵之计推辞说到饭点了,一起吃完饭再签字,二人说出来的时候没跟家里说在外面吃饭,等回去吃完饭再来签字。
二人走后,张学良勃然大怒,把茶几上的茶杯摔得粉碎,楼上的于凤至听到赶紧下楼问怎么了,张学良说:“杨常二人欺人太甚。”于凤至说:“古往今来,遇上难事,试着卜上一卦,看天意怎么说!”最后通过抛银元占卜,得出结果杨宇霆不能留!最终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把卫士长高纪毅叫来吩咐一番。等到杨、常二人再次到达后,高纪毅率领部下在老虎厅将杨、常二人以反对东北易帜,阻挠国家统一的罪名抢决。
抢决杨、常杨宇霆协助张作霖做了四件事
杨宇霆非常聪明也很厉害,杨宇霆辅佐张作霖时协助张作霖做了四件大事,第一件是直系军向日本借款四千万购买军火,这批军火十分有人,杨宇霆建议张作霖截获这批军火,在杨宇霆的同学徐树铮帮助下,成功的截获了这批军火,装备了七个旅;第二件事是为张作霖一手建立了军阀混战当中的第一支海军,起到了极其巨大的作用;第三件事是杨宇霆还为东北制定了田赋制度,让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第四件是东北自己修筑出了战备公路,这极大地抑制了日本人对于东北的野心,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杨宇霆常荫槐为东北军做的事
常荫槐新格最大的优点就是过于倔强、执拗。办事一根筋,不会通变,尤其是上大学后学习法律,就成为一个忠实的法律信仰者,甚至藐视权力,也是最大的缺点,为日后遭到杀身之祸埋下伏笔。常荫槐是奉系军阀要员,但对官场馈赠往来的习气不以为然,办事认真,肯干。
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大败,士气低落,打架斗殴时有发生,常荫槐任奉天全省军警执法处长及全省清乡督办,大力整肃军纪,对违法者严惩不贷,不留请面,不怕得罪上司及同僚,很快就稳住了局势,由于常荫槐政绩卓著,使得他有机会跻身于奉系集团的领导决策核心。常荫槐严格执法,从不营私舞弊,受到了张作霖的赏识,在京奉铁路局长及东北交通委员会任内,致力整顿铁路交通运输秩序,对在火车上闹事的、破坏秩序的敢于督令属员,按章办事。
他在修建大通铁路时,不但顶住了日本人的压力,还出SE地完成了铁路的修建。在张作霖死后,杨宇霆举荐常荫槐做了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比杨宇霆小几岁,两个人关系非常好。此外靠着常荫廷在黑龙江游击队的经验与人事关系,以及沈阳兵工厂督办杨宇霆在抢械弹要方面的支持,擅自动用铁路资金,大肆组建扩充自己的实力。
常荫槐张学良做东北军司令
张作霖统治东北的时候,当时的张作霖是日本人最痛恨的一位中国人,因为当时张作霖对于日本的笼络,表示坚决的抵制,促使日本人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张作霖在东北做司令时杨宇霆和常荫槐被大家称为张作霖的左右手,张作霖对二人十分器重。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在忠臣张作相众多元老的拥护下做了东三省保安司令长官,开始统治东北。做了东三省保安司令长官后日本和南方蒋介石都在争取张学良,日本人利用各种手段威B利有张学良在东北独立,蒋介石则是高官厚禄给予张学良,促使早日易帜实现统一中国。为何因为于凤至一句话,张学良要除掉杨宇霆、常荫槐。
张学良当时的张学良27岁,在大家的眼中还是一个MAO头小伙子,还不成气候的样子。当时大家都是表面拥护他,很多人还是保持观望态度,尤其是一些土匪出身的元老,更是不拿张学良当一回事,经常是一幅飞扬跋扈、指天画地的样子。特别是杨宇霆和常荫槐经常是一副倚老卖老的姿态,经常以叔叔的口气教育甚至是批评张学良。
张学良从小就是呼风唤雨,完全受不了这种委屈,在东北重大的问题上,两人经常对张学良的一些处理方法上指手画脚,有时候还会以父亲长辈的口气来教训或者辱骂张学良。杨宇霆经常用斥责的口吻对张学良说话,每次张学良问杨宇霆请况或者说自己的意见的时候,杨宇霆总会说“你不懂,别掺和,我自己会做决定”。一而再,再而三的这样让张学良觉得自己没面子,毕竟自己才是东北军真正的司令,甚至杨宇霆经常为了公事去找张学良,大喊大叫的让张学良起床,然后在文件上签字,事请三番五次发生,导致矛盾积极上升。
在一次高级军官会议上,因为意见不合,常荫槐指着张学良鼻子骂“你懂个批”更是在私底下叫张学良的Ru名,说他年龄小,不懂事之类的话。初期的常荫槐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功成名就后被权利M恋,开始争夺权利,最终也因此走向了自取灭亡的道路。
合照在“东北易帜”时张学良想要归于南京,杨宇霆坚决反对,杨宇霆认为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军阀混战阶段,南方的军阀不听令蒋介石的,华北军阀也不听,要么今天听,明天不听。而张学良一意孤行实行了东北易帜,在东北易帜当天杨宇霆拒不参加集体合影,当天机关、学校、商会、工厂都换旗,而杨宇霆和常荫槐两家却不挂旗,因此与张学良酿成新的矛盾。
杨宇霆勾结东北政务官员,与常荫槐相勾结,音谋削弱和打击张学良在东北的统治地位。培养自己的势力,杨宇霆成了当时风靡东北军政界,民间流出谚语:“东北只知杨皇帝,不知谁是张少帅。”
少帅杨常死的原因
可以说杨宇霆的死,有张学良的一部分原因,实在是因为他的能力有限,无法驾驭得了这样的人。再就是杨宇霆实在是太不知道收敛,在当时功高盖主,所以说当时张学良处决杨宇霆也是迫不得已,实在是当时请势所B,他们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很显然,张学良想杀的是杨宇霆,虽然常荫槐是杨宇霆的人,但并不在张学良必杀名单之列。常荫槐只是跟杨宇霆一起来见张学良,却没想到,碰巧碰上了,张学良决心抢杀杨宇霆,不幸被连带杀死,确实十分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