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但是李鸿章却主动和法国签订不平等的《中法新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占领,越南正式沦为了法国的殖民地。根据条约内容,中法两国需要会勘中越边界。让人没想到的是,中法两国的边界谈判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一直到1897年,边界谈判才结束,中越陆上边界线至此划定。在这一系列的边界谈判中,中国失去了哪些地方,得到了哪些地区呢?
一,桂越边界线的谈判:强硬没有得以坚持
1885年,清朝派遣邓承修为勘界大臣,到广西和法国进行边界谈判。邓承修会晤了法国驻穗领事师克勤后,双方拟定先勘定桂越边界,再议粤越边界。
邓承修与张之洞、李秉衡商议之后,拟订了初步方案,即以凉山河(镇南关以南30公里)为界,以南的驱驴归中国,以南的凉山归越南。1886年1月,中法勘界代表在文渊开始了第一次谈判。双方意见差距很大,谈判没有任何进展。
第一轮谈判后,总税务司赫德给清朝施加压力,法国方面则以战争为威胁。清廷担心法国撕破脸,于是让邓承修稍加妥协,不必在乎尺寸土地。
1886年,第二轮谈判开始。法方代表对邓承修大加责难,但是邓承修依然是寸步不让,还说“即断我头亦不能从”。在谈判中,法国代表无可奈何,为了让谈判有进展,法方代表狄塞尔主动妥协,提出如果先勘原界,可以将文渊、海宁、保乐三处划归中国。
不久,王之春、李兴锐到文渊和狄塞尔进一步谈判,二人进一步提出将牧马、艽封、淇江、先安划归中国,狄塞尔坚决不从,他说“若允如许地方,回去必为法国洋抢轰死。若中国不愿,罢议亦可,打仗亦可”。
北宋时期的中越边界:方框中是后来明朝送给越南的土地
见狄塞尔态度强硬,李兴锐竟然擅作主张,答应将东段边界照旧界展宽10里。邓承修得知后,大为不满,要求重新谈判。李兴锐则认为邓承修失信于人,邓承修坚持不让,于是李兴锐告假退差,并向李鸿章诬告邓承修,此事经过张之洞调节才平息。
2月,中法双方在镇南关会谈,法国方面拒绝履行将文渊、海宁、保乐三处划归中国的许诺,邓承修不同意,第二轮谈判也无果而终。
此后,法国再次给清朝施加压力,李鸿章软骨病再犯,要求邓承修赶紧和法国划定边界线,以免多生事端。在这种请况下,邓承修只好再次会晤法方代表浦理燮,放弃了之前的方案,将镇南关作为了中越的边界,最终完成了《桂越勘界节录》。
在具体勘画边界线的过程中,中法也产生了一些争议。之前双方划界是地图作业,“以致隘卡多漏多错”,其中金龙峒七隘就被漏列了。此地原本隶属于广西太平府安平土州,在嘉庆年间被越南侵占,而里板、陇保、板孔三村又被当地安平土司李秉圭当给了越南。
邓承修当时不了解这些请况,所以将金龙峒三村划到了界外,而金龙峒七隘则没有提及。1892年,蔡希邠与西威仪商定边界时,西威仪提到要将金龙峒七隘三村划给越南。蔡希邠见当地居民哭声震天,不愿沦为异域,所以和法国争论起来。最终到1894年,双方各退一步,金龙峒三村被划给了越南,金龙峒七隘则回归中国。
二,粤越边界谈判,中国收回了部分土地
在邓承修和法国进行桂越边界谈判的时候,张之洞开始派遣人员对广东和越南的边界进行了勘察,为粤越边界谈判做好了准备。张之洞不仅有强硬的态度,而且更有政治智慧。经过勘察后,他提出了两点:
第一点,钦州八峒之地,原本属于中国,只是在宋明时期逐渐被越南占据,当时越南属于中国藩属国,所以没有追究。现在越南沦为异域,应该收复此地。
第二点:广西思陵土州南境外有一块“广东不要、广西不要、安南不要”的三不要之地,居民几万人,都是中国人。根据古籍考证,该地区南部的分茅岭自古以来就是安南和内地的边界线,汉代马援立下的铜柱就位于此山上。因此,该地区应该划给中国。
1886年10月,清朝批准了张之洞的奏折,并且将钦州和越南交界处的资料发给了邓承修。当时,桂越边界划分已经完成,中法开始了粤越边界划分。
1887年1月,双方的第一轮谈判开始,在谈判前一天,法国先占据了江坪,试图让清朝承认现状。谈判后,邓承修依然寸土不让,说“中越界在古森河海口,海口之东江坪、黄竹、白龙尾一带皆内地,有图可据。”此后,双方又进行了两轮谈判,都没有结果。
随后法国坚持军事占领方针,使用先占领,然后B迫中国承认现状。他们在句冬、石角、白龙尾等地区烧杀抢掠,将中国人赶出家园,无恶不作。不久,邓承修约见了狄隆,双方话不投机,谈判没有任何结果。
1887年2月,法国公使恭思提出现在将没有争议的边界线划定,有争议的江坪、白龙尾、黄竹等地暂从缓议。该意见得到中法两国的同意,当年3月,双方再次进行了谈判,签署了《粤越边界勘界节录》,划分了没有争议的边界线。
1887年5月,恭思又提出“以商务苟可通融,界务亦可稍让”,经过争论,法方提出用白龙尾、江坪、黄竹以及滇越边界争议的南丹山以北,西至狗头寨至清水河一带地方,都划给中国,但是中国需要将广西龙州和云南蒙自设为通商口岸。
张之洞立即表示反对,提出来用九头岛交换白龙尾、江坪、黄竹。慈禧太后认为龙州和蒙自两个口岸通商是早晚的事请,于是否定了张之洞的意见,接受了法方的提议。随后,中法签订了《中法续议界务专条》,确定下了粤越边界线。
中法粤越边界谈判,中国最终占据了优势,成为了获利的一方。中国不仅仅获得了白龙尾等岛屿,而且还将越南在明朝时期占据的钦州八峒之地收回中国,还得到了三不管地区。
三,滇越边界划定:有得有失
滇越边界线的谈判主要由周德润负责。1885年周德润到达云南,和云贵总督岑毓英会合。岑毓英熟悉滇越边界形势,他将滇越边境请形大致给周德润讲明,但是周德润认为“山河寸金,关乎形势”,于是亲自查看了边界,做好了谈判的准备。
周德润
在这次查勘中,周德润注意到了马白关外的问题。在雍正时期,越南占据了小DU咒河以南的40公里土地,清朝就将之送给了越南,如此云南在这一带就无险可守。周德润认为现在越南被法国占据,就应该将此地收归。
1886年7月,中法勘界大臣会商后,开始了对滇越边界的勘定,其主要的步骤是先勘定现在的边界,然而在协商改动之处。
8月18日,6艘法国武装船擅自传入中国境内,遭到当地百姓的袭击,法国军官2人被杀,11人阵亡。此事发生后,法国竟然不敢前往查勘,于是就提出了“就图定界”,得到了清朝的认可。当年10月,双方《滇越边界勘界节略》,该文件将滇越边界划分为了五段,其中有两段存在争议。
第五段的问题也是历史遗留问题。在云南金平县一带,明朝设置有宁远州,不过后来明朝送给了越南。1540年,越南莫氏将其中的十五勐归还给了明朝。1781年,越南要求得到其中的六勐,遭到了清朝拒绝。咸同年间,云南发生了大规模的回民起义,越南趁机占据了动梭、勐赖。
此次谈判,法方为了转移第二段的注意力,也就拿这一段说事。最终,清朝选择妥协,承认了越南对动梭、勐赖二地的占领,但要求将南丹山以北,西至狗头寨,东至清水河一带地方划归中国,法方最终同意。同时,上文提到的小DU咒河以南的40公里土地大部分也划归了中国。
滇越边境最后的争论黑江到湄江一带,该地原本隶属于云南的临安府。中法双方在此的争论较大,因而划界一直拖到了1895年。最终,这一带的土地安全是按照法方的意见划分的,因此失去了一大片土地,大约是小DU咒河以南的40公里土地的6倍。
总体而言,中法关于中越边境的谈判,中国失去的土地多于收回的土地,这是因为中国正处于积贫积弱的晚清时期,因而在外交上缺乏底气。但是,在桂越、粤越和滇越谈判中,中国的代表都据理力争,寸土不让,终究还是获得不少的土地。尤其是在粤越谈判中,邓承修准备充足,不仅仅挫败了法国的企图,还将越南侵占的飞地,以及三不管地带收回。
欢迎关注公众号:北斗维斟。本人喜欢历史,文化,文学,诗词等,自从毕业以来一直在阅读,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多有创作。我创立了的“北斗维斟”,主要在于深度解读历史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欢迎你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