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娱乐 > 历史 >
新四军二支队闽西子弟兵成长历程述略
更新时间:2022-07-04

新四军二支队闽西子弟兵成长历程述略

□邱德昌

从闽西走出来的新四军二支队,承载着闽西革命人民的殷切期望,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不屈不挠,英勇奋斗,不断发展壮大,为人民立新功。来自于闽西的人民子弟兵在抗日前线、解放战争中继续书写着不朽的篇章。

从红军游击队到抗日健儿

新四军二支队四团前身,是1928年闽西四大暴动诞生的闽西南红军游击队。闽西“四大暴动”,揭开闽西创建红军武装序幕。1928年3月4日,龙岩县东肖镇后田村举行了“后田暴动”,打响八闽农民暴动第一抢。8日,在邓子恢、罗怀盛、陈品山、陈锦辉率领下,建立起一支20余人的游击队,称后田游击队。3月8日,平和县爆发“平和暴动”。6月25日,上杭蛟洋爆发“蛟洋暴动”。6月29日,永定县委领导了“永定暴动”,7月4日在金砂成立了红军营,张鼎丞任营长,邓子恢为党代表,闽西正式建立了一支红军部队。1929年初红四军入闽,闽西特委将龙岩、永定、上杭3县暴动武装整编为闽西红军第七军第十九师第五十五、五十六、五十七团。6月中旬,编为红四军第四纵队。

后田暴动旧址

1930年3月,闽西组建了红九军(后称红十二军)。6月初,闽西苏维埃政府组建二十军。同月,红四军返回闽西,红十二军原四、五、六团调到红四军中,而将红四军的四纵编入红十二军。当月,中央在长汀成立红一军团,红四军、红十二军奉命规划红一军团建制,随军北上,又将刚刚编入红十二军的四纵留在闽西,与十二军的一纵、闽西地方武装合编为闽西红二十一军。11月7日,二十一军和红二十军合编成三个团,番号称新十二军。1933年3月,闽西地方武装又组建了红十九军,6月下旬,红十九军奉命编入三十四师。从1929年3月闽西子弟踊跃参加红四军起,至1933年3月,闽西子弟兵在闽西先后组建了红四军四纵、红九军(红十二军)、红二十军、红二十一军、新红十二军、红十九军。此外,还组建了福建军区2个独立团(红八团、红九团)、各县独立营等地方红军武装。

永定暴动遗址

1934年4月上旬,红八团、红九团回到闽西开展远殖游击、外线作战保卫中央苏区。这两个团原为省军区所属,红八团的前身为太拔独立团,为上杭、龙岩地方武装组成,下设四个连,600多人。红九团的前身为福建军区独立第九团,由长汀、连城地方武装组成:一营营长赵群,政委张清辉。队员为新泉区一连,儒岙区二连及三连。二营为省军区直属调来一个营,营长郑树昌。三营营长刘汉,良福游击队为四连,池溪区游击队为五连。新泉区模范连和一个新兵连编为团直警通连,全团1500人左右。后为了充实红九团,适应战争的需要,于一九三四年五月间,省军区又将宁化独立营200人补充入九团第三营。全团1700人。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部队北上后,福建省委机关及福建军区覆灭。闽赣省汀瑞独立营、兆征县独立营及瑞金游击司令部所属部队损失惨重,部分队伍在闽赣边游击。闽赣省军区直属机关部队及红十七、十八团受损后,温含珍(上杭籍)、邱尚聪(上杭籍)率百余红军将士进入岩宁连区,合并到红九团,连城县的明光独立营亦撤至岩连宁区与红九团合并。

1935年4月中旬,在永定西溪赤寨村召开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史称“赤寨会议”

邱金声率八团挺进到永定、龙岩、南靖、平和等地,完成了中革军委交给的破坏漳龙线交通任务,不仅拖住了敌八十师,而且在漳龙两侧建立了包括永定、龙岩、漳平及南靖、平和等县纵横二三百里的大片游击区。方方率红九团作战在永安、宁洋、连城、漳平、龙岩之间,破坏敌漳宁线筑路计划,建立了纵横300余里,人口四、五万的岩连宁游击根据地。1935年1月中旬,张鼎丞率部到永定县委驻地西溪的赤寨村,着手进行杭永岩游击战争的组织工作,在湖雷乡高地村成立永东游击司令部,以刘永生为司令员,李赤标为政委。1935年3月中旬,红八团、红九团和张鼎丞率领的部队在永定下洋月流村胜利会师,成立闽西军政委员会。3月底,从瑞金突围出来的陈潭秋、邓子恢、谭震林率红二十四师七十一团二营三个连及团直机抢连余部100余人到达永定。4月中旬,闽西军政委员会改称为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闽西南红军游击队划分为四个作战分区,成功粉碎了国民党军五次“围剿”。

1937年7月29日,闽西国共双方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1月28日,闽西、闽粤边、闽赣边地区的红军游击队移驻龙岩县东肖,集中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谭震林,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邓子恢任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闽西子弟兵除了邓子恢(军政治部副主任)、梁国斌(军部教导队科长)等进入军部及军部特务营外,主要编入支队部以及下属的三团、四团。三团团长黄火星,副团长(政委)邱金声,参谋长熊梦辉,政治处主任钟国楚,供给处主任游玉山,下辖三个营:一营营长邱金辉,教导员王荣春,一营队员由红九团二营、明光独立营、红十七和十八团余部组成。二营营长杨洪才,教导员钟德胜,成员由杭代游击队、龙岩游击队、汀瑞游击队组成。三营营长郑贵卿,教导员何志远,七、八连由原红八团红军战士,九连由永定游击队和部分四团六连战士组成。第四团由在金丰地区集中的部队和闽南红三团编成,团长卢胜,副团长叶道之,参谋长王胜,政治处主任廖海涛,下辖三个营。一营由闽南红三团约300人改编而成,营长池义彪,教导员廖成美。二营营长陈麟振,教导员黄庆义。二营为闽西子弟组成,由闽西南人民抗日义勇军一支队、二大队编成,原辖四、五、六中队,除从四中队抽调60余人(卓林大队部分人员和永和靖游击队员组成)组建二支队支队部警卫连外,依次改为四、五、六连,四连由永和靖游击队和永东游击队组成;五连由卓林大队部分人员、永定溪南独立大队、永定游击队组成;六连由永定、上杭游击队组成,130人。(二营四连指导员是王直,熊兆仁此时编入4团2营5连任连长,后改任六连指导员,刘永生任六连长,长期在闽西游击的姜茂生任四连连长)。三营由浙南的游击队(约500人)在皖南岩寺编成,全支队共2000余人。另外,二支队警卫连由永和靖游击队员和原卓林大队人员计60人组成,警卫连后来组建成新二支队新四团。

新四军二支队《为出发抗敌告别父老书》

1938年3月1日,新四军第二支队将士在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率领下,从东肖整装出发,经过一个多月跋涉到达安徽歙县岩寺。留在东肖二支队留守处的四团二营六连130人不久由刘永生、陈茂辉、熊兆仁率领北上,编入军部直属特务营一连,刘永生返回闽西开展革命工作。组建的六连,由支队侦察连十几人和三十多名新招的新兵组成,连长是张鼎丞警卫员全胜仁,指导员为姜茂生,全连180余人。

开辟江南抗日根据地

1938年4月下旬,二支队副司令粟裕率领由一、二、三支队侦察连组成的先遣支队挺进苏南前线作战略侦察,闽西籍人员参加战斗的有二支队侦察连以及二支队侦察参谋王培臣、黄才胜,电台队江如枝等人。6月17日,先遣支队在江苏镇江昆轮山下的卫岗伏击日寇,毙伤少佐以下官兵40余人、活捉鬼子2名。1939年1月6日,三团一部在当涂博望镇杨沟村附近,击毙日军20余人,第二日,三团、四团各一部于雁翅陡门伏击由水阳镇折返宣城的日军,击毙日军22人,伤日军11人,收复水阳。第三天,三团在江宁、溧水边界的横山地区,与“扫荡”的日军500多人机战5个小时,毙伤日军50余名。连续三天,三团与四团均有斩获,取得新年开门红。1月21日,粟裕率三团一部奇袭官陡门,消灭日伪军300余人。2月11日,第三团一部在高淳固城湖附近,毙伤日伪军70余人。17日,四团在苏南句容县郭庄庙镇击毙日军18人,全歼伪军一个中队。3月26日,三团一营一、二连在云台山击毙日军40人,击伤20人。1939年4月10日,三团、四团各一部在九龙山一带,与进攻宜城及高淳狸头桥之日伪军1300余人机战,毙日伪军40余名,伤30余名。7月,四团在龙潭、仓头之间进行伏击,炸毁南京开来的日军军车一列,炸死日军50人,炸伤日军70余人。7月31日,四团在苏南溧水县曹村地区击毙日军11人,伤日军21人。8月14日,四团一部在宁杭公路上伏击日伪军,毁敌汽车一辆,毙敌11名。10月4日,四团在沪宁铁路龙潭至仓头间伏击日军,炸毁日军军车一列,击毙伤日军118人,迫使沪宁铁路交通中断3天。1940年10月初,日军5000余人进犯云岭新四军军部,皖南新四军部队一、三、五团经左坑围困战、枫坑截击战、泾县争夺战等大小战斗数十次,共毙伤日军1000余人,粉碎日军“围剿”。

1940年2月,以原二支队机关为基础,组建了新的二支队及四团,廖海涛(上杭籍)任副司令,王直(上杭籍)担任二支队政治部副主任。新二支队所属警卫连中,三分之二指战员为闽西子弟(警卫连由原永和靖游击战士和原卓林大队的战士组成)。4月,老四团渡江北上后,新二支队在溧阳安中里重新组建新二支队新四团,以原二支队特务营和四团为基础组编成新的四团,团长空缺,副团长钟国楚,参谋长王胜,政治部主任王直(后罗桂华)。全团1000余人,下辖3个营。第1营是1939年5月,从老四团二、三营中各抽调3个班(闽西子弟兵)为骨干和江宁、句容、溧阳人民抗日武装组编而成。第2营抽调五连和六连到三团一营(编为一连、二连,与原三团幸存的第三连合编为三团一营,皖南事变前组建新的三团),由二支队特务营、二支队侦察连,以及以当涂、溧边朱昌鲁特务大队(1938年10月组成)合编组成,同时补入句容赤北周志民抗日自卫大队。第三营是老四团三营浙南红军(但抽走了九连与巫恒通自卫队合编成其他团)组成,这支部队原先由浙南红军游击队编成(至1940年10月,新四团三营奉命渡江增援黄桥决战,后编入陶勇的苏皖支队。1941年3月,以新四团团部特务排为骨干和金坛地区抗日游击队组成第三营)。第三营的教导员是范钦洪(永定籍)。新四团后发展为十六旅四十六团。

1938年4月,新四军二支队集中在皖南歙县岩寺进行整编

新二支队又成立了新三团、支队特务营和直属连队。新三团由二支队直属部队警卫连、教导队干部、老四团的老三营第九连编入和句容自卫团等地方部队组成。此外,一批从闽西三年游击战出来的老红军如廖堃金、周德利、王天明、赵连根、林根生、张和根等成为新三团骨干,长期在闽西游击的老红军熊梦辉任团长,熊兆仁(永定籍,从军部特务营指导员任上调来)任参谋长,新三团后来编为十六旅四十七团,熊兆仁为团长,王直为政委。据《新四军征战日志》载,新二支队成立以来,开展了反顽军和消灭日伪军较有规模的战斗50余次,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多次的摩擦进攻,消灭近2万国民党顽固派,消灭日伪军近1万人。1945年2月,新二支队发展成的十六旅改称苏浙军区一纵,11月上旬,苏浙军区一纵和苏南地方武装两个独立团,在苏中如皋整编为第六纵队,辖5个团。王必成为司令员、江渭清为政委。1946年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和苏中军区独立旅合编为第六师,谭震林兼师长和政委,王必成任副师长,江渭清为副政委,辖十六、十八旅。十六旅长钟国楚,政委宋文,王直任十六旅政治部主任。随即,六师参加苏中保卫战,保卫涟水等战役,取得七战七捷。1月21日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和华中军区合编为华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新四军番号撤销,六师改番号为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王必成为纵队司令员,江渭清为政治委员,皮定均为纵队副司令员,永定湖雷籍张云龙为十六师师长,王直任师副政委。之后华野组织发起莱芜战役,歼灭北线之敌李仙洲集团。之后参加孟良崮战役,六纵奉命强攻占垛庄,断敌七十四师退路。占垛庄后,十六师以四十八、四十七团完成打阻击的艰难任务,四十六团作为纵队预备队,也参加了直接对七十四师的攻击行动,全歼敌七十四师,击毙敌师长张灵甫。7月下旬,十六师协同兄弟部队围攻南麻地区之敌。9月8日参加沙土集战役,协同友邻歼灭敌五十七师,取得了进入鲁西南的第一个胜利。之后,参加了淮海战役。1949年1月,第六纵队改编为解放军第24军,各师分别改为第70、第71、第72师,蓝荣玉担任24军政治部主任。70师作为渡江战役第一梯队从右翼胜利渡江,在渡江作战中,70师共俘敌9300余人。此后,第24军参加了解放长山列岛和舟山群岛的战斗。1952年9月,第24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完成守卫东海岸的任务后,1953年1月上旬24军开赴中线,接替第15军在上甘岭、金化和平康地区的防御任务,在5个月的冷抢冷炮狙击杀敌运动中,毙敌4000余人。第24军于1955年10月归国,驻防河北承德,拱卫北京。1968年起,该军第70师改为北京卫戍区警卫第3师。

苏皖支队江北显神威

1939年11月,陶勇率四团北渡长江,改称新四军苏皖支队,原四团二营老四连(闽西南子弟)编入苏皖支队一营一连,一营长由长期坚持闽西三年游击战的老红军姜茂生(后任23军政委)担任,龙岩人陈桂昌任一营三连副连长(后任23军副军长)。不久,为确保郭村保卫战,原四团三营老红军(即浙南红军游击队改编的红军部队)也归苏皖支队。原2支队4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邱相田(上杭县人)担任苏皖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新四军二支队部分领导在皖南合影

皖南事变后,三纵整编为新四军一师三旅,陶勇任旅长,刘先胜任政委。下辖四个团:原辖三团改称七团,严昌荣任团长,吴载文任政委;原辖五团改称八团,王澄任团长,原闽南红三团的彭德清任政委(后为罗桂华),全旅共4500余人。1945年9月下旬,三旅渡江北撤,进抵苏北淮安,整编为新四军华中野战第八纵队,陶勇任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清任副司令员,伍洪祥(上杭籍)任副政委,韩念龙任政治部主任。下辖五个团:其中,原七支队改称六十四团,张云龙任团长;原八支队改称六十六团,张日清任团长;原九支队改称六十八团,俞炳辉任团长。三旅自1938年7月挺进江南敌后至1946年1月,历时7年多,部队由新四军二支队四团(实际2个营)发展到一个纵队5个团,战斗计2900余次,歼敌32800余人。1946年5月,纵队整编为新四军华中野战军一师。同年7月内战爆发,一师参加苏中战役,取得七战七捷。1947年1月,参加鲁南战役后,一师整编为华东野战军四纵队,淮海战役结来后的1949年2月,四纵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陶勇任军长,卢胜任政治委员,张云龙任68师长,陈茂辉任68师政治委员,上杭人伍洪祥任69师政治委员。4月21日,第23军奉命参加渡江战役。5月初,和兄弟部队一起解放杭州,随后又进军上海,俘敌1万余人,解放了上海市。6月返回杭州驻防。1950年5月,第23军进军浙东,参加舟山群岛战役和浙东剿匪。1952年9月,第23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在“三八线”附近担任坚守防御作战任务,1958年3月回国,第23军并入15军。

新四军二支队第3团奔袭官陡门战斗胜利归来时合影

新四军二支队从东肖出发,威震江南,壮大发展。新四军二支队广大指战员从游击闽西南到纵横江南抗日,取得民族解放事业的伟大胜利,为新中国解放事业英勇战斗,孕育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可谓将星云集。二支队中涌现出的闽西子弟,如邓子恢、张鼎丞等国家领导人以及闽西籍开国少将廖成美、王直、熊兆仁、王胜、彭胜标、邱相田、陈茂辉、王香雄等,此外,还涌现出授衔时的校官及高级干部,如蓝荣玉、张玉辉(大校)、俞炳辉(大校)、池义彪(上校)、陆静(上校)、廖堃金、张华南等。而战斗在二支队三团、四团的外地籍开国将军有彭冲、陶勇、卢胜、姜茂生、郑贵卿、黄玉庭、彭德清、钟国楚、张开荆、罗桂华、刘亨云等,他们率领闽西子弟兵浴血奋战,成就了千古传奇。四团外地籍将军们每每回忆二支队的成长足迹,无不感念闽西子弟的英勇大义,正是闽西子弟的舍生取义,铸就了共和国将军们的千秋荣耀!

(作者系中共龙岩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

关键词:新四军,二,支队,闽西,子弟兵,成长,历程,述略,
>>>
>>>
频道热点
资讯
明星
星座
历史
  • 很敢玩,居然让贾樟柯宁浩都过气了
  • 86版西游记开机40年,“最美玉兔经”回忆拍摄往事,感恩杨洁导演
  • 注意!这几个生肖下周犯小人,易破财,意外多
  • 7月4日星座运势:顺势而上,大展宏图的四大星座
  • 爱江山更爱美人
  • 若你觉得人生艰难,不妨读一读刘备!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