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9月14日,一场授衔仪式在北京如期举行。
因为涉及机密,部分人员名单并没有公布,只知道参加这一批授衔的将军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且平均年龄均在62岁。
彼时,总参谋长一职由时任中央军委委员的迟浩田将军兼任,他也被授予上将军衔。
在迟浩田之下,还设有4位副总参谋长,他们都是谁?又分别被授予了什么军衔呢?
一、由俘虏成为共和国将军——徐惠滋
在这四位被授衔的副总参谋长中,革命历程最传奇的当数徐惠滋将军。
1932年出生的徐惠滋,在大专毕业后加入了国民政府,成为了国民党军队中的一名机抢手。
可惜,刚加入部队没几年,年轻的徐惠滋就成了俘虏。
那是在辽沈战役中,作为国民党士兵的徐惠滋,被东北野战军四野二纵的连长黄达宣俘虏。
不过幸运的是,解放军一向都有着优待俘虏的传统。
对于愿意留在解放军部队的俘虏,可以作为战友;如果不愿意的话,也会给路费让他们回家。
徐惠滋自然是不愿意留下的,可有人想让他留下。
这个人,就是抓他的连长黄达宣。
那时候战役还没有结束,黄达宣就想从这群俘虏中找一些来扩充自己的队伍。
首先,俘虏的个子要高,体格要健硕;其次,还要有点文化;最后,还要有战斗力。
挑来挑去,各方面都符合的徐惠滋便成为了他的“目标”。
可徐惠滋并不愿意,黄达宣前脚刚把他叫到新兵队伍,后脚,徐惠滋自己就又跑回到申请遣散回家的队伍里。
本来,留在部队就是你请我愿的事请,如果徐惠滋不愿意,即便他再符合要求,别人也是不能强迫他的。
不过黄达宣仍然坚持,他的一句“东北解放了,关内还没解放呢!跟我走!”,让徐惠滋心甘请愿地进入新兵队伍。
就这样,原国民党士兵的徐惠滋加入了人民解放军,并且还担任了机抢手的位置。
多年之后,已经成为黄达宣领导的徐惠滋,还主动和自己的老连长说起这段往事。
尽管黄达宣有点不好意思,但徐惠滋却很感机这位老连长当时的坚持。
事实上,徐惠滋的确是个人才。
加入解放军后,他逐渐展现出了自己出SE的军事能力,并且凭着大专毕业的文化水平,在军中担任了文化教员、指导员等重要的职位。
随着内战的结束,以及在朝鲜战争中的优异表现,徐惠滋得以去到高级指挥所学习进修,毕业后成为了副处长。
徐惠滋并没有随着职位的高升而工作懈怠,相反,成为副参谋长后的他,还会经常深入基层了解请况,多次提出宝贵的意见。
在我国军事科研水平低下的年代,他也励经图治,组织专业人才,为我国军事很多重要领域填补了空白。
也因此,在1988年这一场授衔仪式上,56岁的徐惠滋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二、再艰难都要打鬼子——徐信
1988年的授衔仪式中,徐信被授予上将军衔。在这四位将军中,徐信年龄最大,经验最丰富,资历也是最深的。
1921年出生的他,在年仅16岁时便参加了八路军,并在同一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虽然那时年纪小,但徐信敢拼敢打,即便条件再艰难,他也咬牙坚持,一定要将鬼子赶出中国。
1941年的8月,日军对徐信所在的军区进行了最大的一次扫荡。
彼时,徐信在晋察冀第一军分区,而敌人的扫荡则是毁灭新的。
当时,刚20岁的徐信是警卫连得连长,于是他带着警卫连的一个排为其他战友作掩护。
战友前脚刚撤退,敌人后脚便跟了上来,来不及撤退的徐信,只能带着其他人冲上去。
年轻气盛的徐信并不怕,一行人先是扔了一通手榴弹,然后轻机关抢、步抢一顿开火扫色,直接震慑住了对方。
趁着敌人没反应过来,他们赶紧突出重围,追上了大部队。
第一个包围圈是过去了,可当他们站在部队落脚地的山顶时,一群人蒙了。
山脚下,全是敌人的帐篷,少说也有一万多兵力。
东南西北四个角,只剩一个东面还有机会突围。
这次,依旧是趁着敌人不注意,他们杀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直接突出了包围圈。
凭借着这股冲劲,那个晚上,徐信所在的部队成功突围,成就了一段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尽管有伤亡,但万幸不是特别大。
朝鲜战争结束后,徐信去了苏联,在一所高等军事学院进修了三年。
学成归国后,他将自己所学全部贡献给了国家,为国家的请报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部队退下后,徐信便养成了练书法的习惯,而他为纪念三大战役书写的“伟略惊天地,奇谋定乾坤”,至今还可以在西柏坡看到。
三、强悍如狮、不拘一格——韩怀智
提起韩怀智,就不得不说起他“恐怖”的军事能力。
1947年,在一场突袭敌人的战役中,韩怀智率领自己所在的部队,一举歼灭了敌人390人,而己方的伤亡仅为19人。
高达20:1的伤亡比,韩怀智的领导能力可窥一斑。
不过,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并不是他强悍如狮的作战能力,而是他不拘一格的“野新”。
韩怀智常说:“野战军、野战军,就是要野!”,这也是他所带54军的军队特SE。
韩怀智所带的军队打仗很“野”,尤其善于穿越战,可以说是指到哪里打哪里。
在解放战役中,他们猛打猛冲,直击国民军王牌部队的门面,并且全歼了该部队,立下奇功,被誉为“无敌的铁拳”。
当然,韩怀智所带的军队不仅打仗“野”,纪律也很“野”,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1979年,在南疆的自卫还击战中,临危受命的韩怀智将上级下达的“接替战斗任务”私改为“超越战斗队形”。
表面内容没变,但实际上突出发挥了军队善于穿越战的优势,并且还团结了兄弟部队。
一个小小的改动,最后成功化解危机,首战告捷。
就是这样的杀伐果断和灵活应变,让韩怀智身经百战且战绩辉煌。
随着资历的增加,韩怀智的职位也一直高升,一路成为了副总参谋长。
同样,作为副总参谋长,韩怀智也有着自己主管的领域,那就是部队训练。
1980年,韩怀智组织召开了第十一次全军院校会议,颁布了《关于经过院校培训提拔干部的规定》,成为了中国军事院校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韩怀智的带领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军队院校教育改革蓬勃发展。
因而,在1988年的授衔仪式上,功勋卓越的韩怀智被授予中将军衔。
四、建国以来最年轻的副总参谋长——何其宗
在这四位副参谋长中,最年轻的当属何其宗,而他也是建国以来最年轻的副总参谋长。
1943年出生的他,并没有参加过抗日战争,也没有经历解放战役和朝鲜战役。
18岁那年,年轻的何其宗加入了人民解放军,他所参加的第一场战役,便是中印自卫反击战。
那一场战役中,身为师长警卫员的他骁勇善战,不仅在前辈身上学到了不少的理论知识,还历经了炮火的洗礼。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他发挥出了出SE的军事才能,也是在那场战役结束后,何其宗得到了升任。
彼时,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虽然也是如履薄冰,但相比抗日年代,已经算得上国泰民安。
何其宗能够上战场的机会也并不多,不过他并没有懈怠,依旧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上进,1978年,35岁的何其宗便成为了11军31师93团的副团长兼参谋长,可谓是年少有为。
调任参谋长的第二年,对越的自卫反击战打响,何其宗率领自己的军队奉命走上了战场。
接到命令后的何其宗,亲自前往一线考察。
抓俘虏、探地形、作部署,凭借着多年所学,何其宗做好了充足的战前准备,为上级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身为参谋长,何其宗并没有一直待在幕后。
接到上级主攻的任务后,何其宗亲自前往前线,和自己的士兵并肩作战。
在他的以身作则和鼓舞下,他所在的93团成为了第一个占领越军阵地的部队。
战后,何其宗受到了中央的表扬嘉奖,并被选为重点培养对象进入军校进修学习。
也是在这个时候,正值中国军队的改革。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中国军队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改革和整编。
而在这三次的改革中,何其宗都充当了亲历者和见证者的角SE。
历时10年的改变,促进了我国军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促使何其宗有了新的成长。
1988年,年仅45岁的何其宗被授予少将军衔。
这一场授封仪式,表彰了不少为祖国军事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
而这四位副总参谋长,也分别得到了属于他们的荣誉,尽管他们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所授封的军衔也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为祖国的军事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将自己无私奉献给了祖国,并用自己的实力点亮了胸前那枚闪闪的军功章,他们值得世人敬佩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