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乐陵宋氏家族,系乐陵名门望族,有宋槃、宋哲元等人名载史册。然而族谱三修时把初谱的族源地靖海改为直隶静海,当属错误。族源迁徙,事关重大,不得不考。国权作为乐陵宋氏后人,多年来研究宋氏族谱,成果斐然,真知灼见,可见一斑。
一、宋氏家谱七修所载迁出地。
清康熙二十三年,有处士廷简鉴于族群壮大,乃请教于族叔等人,依四世祖应麟公传略成谱(嘉靖山西忻州训导,孝载邑志),乾隆二十九年龙复二修族谱曰续清世系斯谱之修也,以上俩谱序未提及始祖名讳。初谱只写明“自我始祖由靖海徙居兹土”。这里所载的靖海是否就是直隶省静海呢?
及至道光六年,谏公三修,有莱阳训导族姪若麟任乐陵训导,言及山左兰山,莱阳,乐陵等邑衣冠舊族皆系本家,系出微子,以国为姓,(后基因检测证明我乐陵族和莱阳宋八百三十年前共祖),此次族序始出现我始祖名讳宣公,“”由前明宣祖自直隶静海徒居城西三十里宋集北街,遂为乐陵宋氏,街东偏里有大冢成邱,为我始祖 茔。
同治二年,葵亥,十四世慈熊四修族谱,于大司马画像成,宋集老街指导修谱,并未合谱。
民国五年,丙辰,十六世编桥五修续谱,因和宋集南街祭田之争,遂起争执,县令判决永不得南街争执祭田,遂勒石以记,花费一千八百多吊,未使祭田旁落,因为无款勘印族谱一事遂告中止,民国七年,十六世编桥公合全族之力,終成族谱,谱名为乐陵宋氏五六合修。
民国二十三年,哲元公于察哈尔主席任,七修族谱,分为隆,禄,章,洪,江,谭,澄,异姓承嗣,沧县支,盐山支等十一册,邀蒋中正,章太炎,等人做序,分发族支。
新中国成立后,八十年代中期,哲元公侄子永新撰写《抗日名将宋哲元家族史料研究》采取了很多当时民间从众的说法,加上对族事未做深入研究(如永乐二年迁乐陵,宋姓乐陵进士题名等)造成伦们对族史的误解。
二、靖海应为山东省莱阳靖海卫。
1705年的首谱序未提及始祖名讳,而始迁地为“靖海”,是当时直隶河间府静海县还是山东莱阳靖海卫,这一点上我认为是山东莱阳靖海卫。靖海卫系备倭处所,其屯田皆在莱阳等县,离卫二百里。从地图上看,胶东半岛的海岸线自西向东,在荣成境内形成两个拐角。一个拐角在北,海岸线自此转向南;一个拐角在南,海岸线自此转向西。因为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两个拐角处自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明代时,为了加强海防,两个拐角处附近都设置卫所进行备御,北面为成山卫,南面就是靖海卫。靖海卫,虽然如今只是普通村落(原来有靖海卫镇,现已合并到了人和镇)。
近日从槃公次子任陕西清吏司郎中撰写的个人履历得知,宋联奎字二无,山东乐陵,原籍莱阳人,这完全确定了从直隶河间府静海迁山东武定府乐陵是错误的,因为当时修谱,仅有一部县志,资料远不及现在详细,难免造成一些错误,以这次发现家族军籍的籍贯和三次谱基本对应,也就是说从乐陵另外一个进士宋备恪的齿录上直隶静海和我们是不同的地方迁移到乐陵,也就是说宣祖仲昆四人为难以查证!
按世系分析,隆祖殁应该是在公元1507年左右,也就是刘六,刘七侵扰乐陵,许逵守城的时候,后来,隆祖中年殁,葬于潘家,长子应麟结芦守墓,在先,后授忻州训导,所谓的农民起义军是应麟公审理冤案报恩更是胡说八道后来应麟以孙槃贵,位列御祭首墓,而次子应麒公守墓领B。
三、期待根据史料把前四世真实的历史补充完善,
有关乐陵宋氏的始迁祖宣公家谱记载很少,在三谱及历次谱仅有远祖居商丘,和山东莱阳宋氏,兰山宋氏等衣冠舊族为本家皆为子宋,军籍为世代相袭,屯田戊边,始祖应该是壮年来到的乐陵,有时间点的仅有应麟公乐陵县志嘉靖年忻州训导后查忻州府府查阅应麟公为嘉靖二十四年训导,任期二年,而县志里的记载,应麟公早亡父,负土成丘,结芦守墓劣井变甘泉,有贼刃于颈不动,贼大骇,此孝子也,不得惊扰其乡,所以潘庄一百多人得以保全,而抗日名将中关于此贼的推测为应麟公任训导时,审理的怨案,这是子虚乌有的,真实请形应该是正德六年的刘六刘七犯乐陵,许逵守城的那次,不然以应麟公五十多岁任训导(应麟公岁贡一共考三次中,明贡生六年一次考试),就不可能早亡父了(守制误岁贡一次,主考误判一次,来名单被风刮没一次)其中的守制就是隆祖殁的时候约1506年,到了槃公1574年出生,1600年中进士,在当时的进士题名录上记载槃公治诗科,题名齿录虽然模糊,但是可以依稀看出隆公,应麟,之浻等祖名讳,而到了1604年,之浻公殁。当代某人发文杜撰的抗日名将讲张泼宋槃锄地的故事,这是子虚乌有的,槃公殁于崇祯五年,是身体不适,乞归崇祯皇帝准,荫一子,途中殁,崇祯六年葬潘庄族坟,当时的崇祯皇帝遣山东布政司御祭,赠兵部尚书追赠三代,而该文杜撰为宋槃,张泼二人锄地,更有乐陵县令郝献明,三人可谓风马牛不相及,槃公殁于途中,后张念山公自河南任上不远千里送挚友最后一程,二公请谊重也,至于郝献明是乐陵顺治年的知县,年代如同关公战秦琼。
家谱作为家族文化,必须以第一手史料为主,民间传说需要辨别真伪,绝不得混淆视听,以讹传讹,致使错误流传,真相湮没。
乐陵宋氏二十一世国权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