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歌向暖
徐渭的成就,令人赞叹——明朝三大才子,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但他的一生,实在让人不忍观之......
01
1521年,徐渭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音县,一个趋向衰落的大家族。
徐渭他爹叫徐鏓,当过夔州(重庆)的同知。
老徐的原配姓童,后来死了。
然后娶了苗氏。
苗氏有个陪嫁丫头,应该是有几分姿SE,老徐没控制住自己,然后就有了徐渭。
嫡母苗氏不能生育,徐渭自幼就由苗氏来抚养。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一辈子吃喝穿戴,还是不用发愁的。
可是,意外偏偏就发生了——
徐渭出生百日后,父亲徐鏓就一命呜呼了。
好在苗氏把徐渭当亲儿子养,从小十分注重这孩子的教育问题。
徐文长也表现出了十分惊人的天赋。
【六岁授《大学》,日诵千余言。】
妥妥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
徐渭十岁那年,指望着吃老本的徐家很快就山穷水尽。
没办法,这么多人实在是养不起了,闲散人员都自谋出路吧。
这其中也包括徐渭的亲妈。
小小年纪就丧父别母,徐渭的心理音影面积有多大?
也许只有用他自己能求出来。
所以徐渭明白要比别人更勤奋。
就在这年,读了扬雄的《解嘲》之后,居然恶搞了一篇《释悔》向一千多年前的大咖致了个敬。
你想想,这得引起多大的轰动?
然而,有才华的人注定是要受磨难的。
十四岁这年,苗夫人也撒手人寰。
徐渭只能跟着比他大了许多的同父异母的大哥生活。
小小年纪,似乎没有尝过什么甜头。
徐渭 榴实图02
幸亏在那个年代,你书读的好,就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十里八村认识徐渭的人,包括他大哥都非常看好他。
徐渭也确实没让大家失望,20岁考上了秀才。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开始。
然而老天爷再一次捉弄了他,徐渭的科举之路定格在了20岁。
此后,年复一年的乡试,年复一年的落榜。
因为他把更多时间是花在了书法,绘画,甚至兵法上。
一个书生,不研究《四书五经》,看上了兵法。
【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于是那些考官,要么说他的答案“不合规寸”,要么说他写的“句句鬼话”。
直到41岁,徐渭还是个秀才。
四十多岁了,没给家里做一MAO钱贡献,大哥反倒搭进去不少,是亲兄弟也受不了。
徐文长曾在给别人的信里这样形容他跟大哥的关系“骨肉煎B,萁豆相燃”。
当然,自尊心很强的徐渭自己也受不了了。
他终于明白了:
【不愿文章中天下,只愿文章中试官。】
徐文长决定离开这个家,去给人家当一个上门女婿。
岳父潘克敬是一个小吏,很欣赏徐渭的才华,没有收一分钱彩礼。
14岁的潘氏是个好女孩,她很尊敬也很爱自己的丈夫,两人琴瑟相和相敬如宾。
徐渭终于是过了几年幸福的日子。
只是,老天爷不知道是嫉妒他,仅仅过了五年,潘氏又因病去世了。
也就是在这个期间,徐文长的两个哥哥也先后离世,徐家家产也被无赖霸占了。
在那一刻,徐文长一下子觉得天都塌了:老天爷啊!为什么逮住我一个人霍霍?不能换个人吗?
徐渭像是跌进了一个深渊,一直往下一直往下,眼看就要粉身碎骨......
徐渭 水墨牡丹图03
关键时刻,闽浙总督胡宗宪伸手拉了他一把。
胡宗宪是很有争议的一个人,后世对他毁誉参半,但无疑是个爱才之人。
他在自己幕府召集了一大批才俊,虚心请教。
徐渭曾经写诗骂过胡宗宪的“恩师”严嵩。
但胡宗宪不在乎,想把这个久负盛名的才子请到自己这里当师爷。
可是派过去的人被徐渭一句话怼了回来:你从哪里来,赶紧回哪里去。让胡宗宪亲自来。
手下小跑回去告诉胡宗宪。
胡宗宪并没有生气,只是平静的说:是我肤浅了,我该亲自去请他。
这次,徐渭没有再推辞。
尽管他很讨厌严嵩,但他知道胡宗宪是一个真正为国为民干大事的人。
所以他还是进入了胡宗宪的幕府,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纠结也是他最为辉煌的五年幕僚生涯。
其实徐渭的心里还是很感动的:活了快半辈子了,从来没有被谁如此温柔的对待过。
04
来是来了,可是看起来,徐渭只是来领工资的,丝毫没有一点是来给老板分忧的意思。
甚至公司里都看不到他的身影,总督府有事儿要找他,去街上看到一个穿着破衣烂衫,正跟人喝的晕头转向的,那一定是徐渭。
一个穷酸书生敢在胡总督面前这么放肆,很多人都看不下去了:留着这种人不是糟蹋粮食吗?
胡宗宪摆了摆手:有才气的人都有新格,你们不懂。
事实证明,徐渭绝没辜负胡大总督的盛请款待。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之后,徐渭明白了胡宗宪是真的把他当成伦才的。
徐渭就跟胡宗宪说了八个字:
【先定大局,谋而后动。】
胡宗宪深以为然,然后根据这八个字制订了详细的作战方案,把东南沿海的小鬼子打得听到胡宗宪的名字就忍不住尿裤子。
这是徐渭一生之中最辉煌的时刻。
除了顺利成为胡宗宪第一高参,他还兼任了总督府的秘书长,负责起了胡宗宪所有的公文往来。
包括帮胡宗宪给嘉靖皇帝写拍马批的《进白鹿表》《再进白鹿表》《再进白鹿赐一品俸谢表》。
(1558年,舟山捕获白鹿,胡宗宪把他呈送给了嘉靖皇帝)
嘉靖可是高兴坏了,觉得自己离成仙又进了一步,把胡宗宪好一顿夸。
胡宗宪知道:那都是徐师爷的功劳。
胡宗宪甚至花了很多钱给他购置房产,给他续弦娶妻。
所有人都觉得徐渭幸运,跟对了老板。
话虽这样说,其实徐渭的心里还是很烦躁的:我是个知识分子,现在却沦落成了一个替人唱赞歌的抢手,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也没有人明白他在深夜里的痛苦——他知道胡宗宪是个好人,是个好官,但他的身后是严嵩。而严嵩迟早是要倒台的。
他看的很清楚。
【深以为危】
果然还没有等他有机会抽身,严嵩就完蛋了,胡宗宪也跟着倒霉了。
而他徐渭,一个曾经最为痛恨严嵩的人,也就莫名其妙成为了严党。
这一年,徐渭42岁。
徐渭 徐天池山水真迹图册 局部05
怀着灰暗的心请,他返回了家乡。
这时候,又一根橄榄枝向他伸了过来。
胡宗宪下狱的第二年,礼部尚书李春芳听说了徐渭的大名,派人带着60两银子,邀请他进京到自己手下工作。
李春芳是朝中的清流。
然而徐渭只干了三个月就干不下去了。
因为他发现所谓清流的李春芳,还没有所谓“严党”的胡宗宪那样有容人之量。
规矩严苛不说吧,最让徐文长受不了的是李春芳竟然让他代写青词。
徐渭决定辞职。
李春芳不同意:我这礼部尚书又不是菜市场,你想来就来不想来就走了?不行,给我继续上班。
可徐渭已经够够的了,说什么都不愿意再去伺候李春芳。
想来想去,把胡宗宪送给他的房子卖了,凑了60两银子托人退还给李春芳:
大哥,我真不想玩儿了,银子还你,咱们以后谁也别搭理谁好吗?
徐文长太天真了。
咵,李春芳把银子扔了:这特么是钱的事儿吗?我要的是脸,脸,知道吗?
说啥都不好使,谁说都不好使,就让徐渭乖乖回来上班儿。
胳膊是拗不过大腿的,没办法,徐文长只好回来继续跟着李春芳。
这种憋屈,这种尴尬,谁能受得了?
徐渭的两位老乡找到李春芳说请调停,李大人这时候气也消得差不多了,也就顺着梯子下来。
徐渭长出一口气,获得了自由。
可,回家就太平了吗?
不,噩梦如影随形的跟着徐渭......
徐渭 荷花轴06
就在徐渭回到绍兴的第二年,胡宗宪在狱中自杀身亡。
得到消息的徐渭几近崩溃:世间唯一一个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就这样灰飞烟灭了。
而自己还将永远活在不知什么时候就被严嵩案子牵连。
与其整天活在未知的恐惧里,与其以后被牵连进去受折磨受侮辱,还不如死了干净。
也许只有死才是最好的解TUO。
他为自己写下了《自为墓志铭》,开始实施自杀计划:
先是用斧子劈自己的脑袋,血流满面,没能死;
再用铁钉贯穿入耳,鲜血狂溅,还不能死;
又用锤子大力敲击肾囊,疼晕了过去,最后还是醒了过来;
......
前前后后自杀了九次,徐渭都没死成。
真不知道老天爷是爱他还是恨他?
但一定很嫉妒他,所以才让他在这世上接受命运的又一次嘲笑。
49岁那年,徐渭怀疑妻子出轨,手起刀落将她斩首。
杀人犯法,就算你曾经是“东南第一军师”也不行。
也没有人管他这时候其实已经差不多是一个经神病人。
很快,徐渭被抓进了大牢。
经过好友张元忭的多方奔走,算是免了死罪。
这对一心求死的徐文长来说,不知道算是不幸还是幸?
在狱中,徐渭吃尽了苦头,所有人都欺负他,就连朋友们给他送来的饭菜也被人抢走。
但这时候的他反倒静下了心,在监狱里潜心作画,一不小心成了泼墨写意画的先锋......
徐渭 蕉石牡丹图轴07
1573年,万历皇帝登基,大赦天下。
牢里呆了七年的徐渭,在走出监狱大门那一刻,什么人生理想,什么政治抱负,都统统消散在风里。
一个崭新的青藤先生浴火重生。
出狱后的徐文长已经53岁了,终日里游山玩水,结交朋友。
58岁那年,他接到了宣大总督吴兑的邀请,出任了吴兑的秘书,依然是有事就做,没事就四处游逛。
也许只有真正看偷了红尘俗世的人才能真正不为稻粱谋,才能真正的如此洒TUO吧。
后来,经过戚继光介绍,绕过居庸关,他来到了辽东,见到了李成梁。
李成梁并不认识徐渭,问他:你会什么?
面对如日中天的东北军总司令,徐渭淡淡的说:我不会什么,只是略懂一点兵法。
所有人都笑了:大帅面前谈兵法,你是个厨子吧?
李成梁没有笑,又问了一句:先生是从孟储(戚继光)那里来的?
徐渭微笑着点点头。
李成梁马上起身,深深给他鞠了一躬。
李成梁知道,在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先生面前,自己只不过是个小学生。
当年自己还是秀才的时候,这位落拓不羁的老人,已经帮助胡宗宪在谋划东南了。
徐渭留了下来,把自己一生的心得体会,还有当年在东南抗倭的实战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
多年后,李如松在朝鲜大破小日本,延续了许多年前大明在东南沿海的胜利和荣耀。
而后,徐渭不顾李成梁,吴兑,戚继光等人的再三挽留,再一次飘然而去。
我一生穷困潦倒,我一生不得志,我一无所有,可是那又怎样,我有这一身傲骨就够了。
从寒冷的北国返回温润的江南,身边只有年轻时的朋友和追随他的门生。
因为一生不治产业,钱财随手散尽,此时只得靠卖字画度日。
但手头稍微宽裕,就不肯再动笔。
60岁那年,徐渭接到救命恩人张元忭的邀请,启程来到了北京。
然而,很快,两人就闹掰了。
原因很简单:张元忭是个恪守礼教之人,偏偏徐文长是个社会秩序的叛逆者。
张元忭经常劝他遵守礼法,徐文长则异常暴怒:如果我杀了人,那就请法律来制裁我,也只不过是脖子上挨一刀而已,可是你让我接受这些什么狗批的礼教,我请愿去死。
说完拂袖而去,从此和张元忭不相往来。
可是当他知道张元忭去世,却又独自前去凭吊,扶棺痛哭。
然后孑然离去。
黄昏夕阳下,那萧索的背影,如同一只孤独的老狗。
1573年,徐渭去世了。
陪伴他最后时刻的,也只有一直老黄狗。
08
去世五年后。
“公安三袁”的领袖袁宏道夜宿友人陶望龄家,随手在书房中抽出一本印刷包装都极拙劣的书,那是徐渭生前自编的文集。
袁宏道惊呆了:和我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居然还有这样一位大师,我竟然不知道!
袁宏道说徐渭“眼空千古,独立一时”。
正是有了袁宏道的发掘,徐渭自此名留青史,再没有人可以抹掉他的名字。
清代的郑板桥,曾刻印一枚,自称是“青藤门下牛马走”(徐渭自号青藤居士)。
还有一位画画的齐白石说:“恨不能早生三百年,为他研磨理纸,哪怕他看不上我,我饿死在门口也不走”。
这世界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生前籍籍无名,狼狈不堪,却在死后成为不朽。
如果老天稍微眷顾他一点,他又何至于一生悲惨,活的像一条狗?
终明一朝,才子狂士那么多,似乎都没有徐渭这么倒霉。
他像金圣叹那样的狂傲,和唐伯虎一样的悲惨,像李贽一样的孤独,像个真正的神经病,在“疯子”的世俗骂声中凄惨的活着。
但是,我想他是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