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位历史人物,不仅留下“安史之乱”这件改变历史的叛乱事件,还留下很多让人津津乐道的茶余话题。
其中最出名的应该属安禄山的“洗儿钱”之事和史思明的“顺天易得、得壹难求”的故事。通过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唐朝安史之乱的爆发,在当时的环境下也许是唐朝的自作孽!
安禄山的洗儿钱
1,何谓洗儿钱
所谓“洗儿钱”,是起源于中国的汉朝时期,一直流传在社会中的一个习俗,这个习俗是中国古代婴儿诞生后,极其重要的一个仪式,在当时的唐朝非常的盛行。
此习俗的关键点是指婴儿在出生后第三天,要举行郑重的诞生礼,因为是出生后的首次仪礼,所以人们非常重视,其仪礼中有一个环节是给婴儿洗澡,因此也叫“洗三”。
而中国自古重视家庭的添丁之事,所以“洗三”代表着添丁进口,是一个家庭的大事,因此无论在民间还是在皇室,都是大喜事。如果是民间百姓家举行“洗儿礼”,那么会有很多前来道喜的宾客给新生儿赠送铜钱作为贺礼,因此称为“洗儿钱”。
而在皇族宫内,因为皇帝至高无上,所以皇家的“洗儿礼”,是皇室分享大量钱财,赏赐给所有来讨喜的下人,而这个钱也是“洗儿钱”。
2,安禄山的“洗三日”
唐玄宗晚年做的最著名的事请就是宠信杨玉环,而安禄山为了获得唐玄宗的信任,直接把目标转向杨贵妃,于是安禄山作出一件大跌眼镜的事请,即拜认杨玉环为干娘,之所以说大跌眼镜,是因为杨玉环比安禄山要小十几岁。
按照古代普遍的结婚年龄和生育年龄,安禄山的年龄足以生出与杨玉环一般大的孩子,而现在反过来安禄山认杨玉环为干娘,这不正是荒唐可笑!
但是安禄山做这个事毫无压力,大大方方地就认了,并且杨玉环为了证明自己是安禄山的娘,还特意在皇宫为安禄山“洗三”,唐玄宗知道后还龙颜大悦,直接赏赐大量的钱财给皇宫的仆人,以及安禄山也得到大量的“洗儿钱”。
从此处依然可以看出,唐玄宗晚年已是昏庸至极,作为一个大唐帝国的最高权力掌控者完全没有礼义廉耻可言,把国家财富当作自己玩乐的工具,不管百姓的利益,所以注定他后来的命运!
3,安禄山取信帝、妃背后的故事
安禄山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出身的高级将领,虽然最擅长带兵打仗,但是他一路成长经历也让他学会勾心斗角。
因此他才会怀着恶意来到帝国首都,来到皇帝的身边,表面上是为了获取皇帝的宠信,实际上是探听唐玄宗的虚实,看自己的野心能否有实现的可能。
因此他可以不要脸面,甘愿认杨玉环为干娘,通过他一系列放低姿态的行为,让唐玄宗放低了对他的警惕,放手三地的兵权,交由安禄山节度,至此安禄山彻底有了造反的本钱。
其实这个时候安禄山顶多想着占地为王,没有直接推翻唐朝的想法,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时常在唐玄宗身边告御状,说安禄山包藏祸心,迟早会行造反之举,建议唐玄宗立马撤掉安禄山的兵权。
而安禄山每次进京都会经营一番人脉关系,所以总会收到来自京城的消息,时间一长,认为杨国忠的谏言迟早会变成现实。
因此安禄山决定自己掌握主动权,果断选择在公元755年12月16日揭竿而起,打的口号是“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以清君侧”,同时还联合契丹、突厥等少数民族,组成一支十八万余人的队伍,在范阳蓟城南郊(现在的北京西南)誓师造反。
史思明的顺天钱
1,史思明无奈之下选择造反
公元757年,造反称帝才两年的安禄山因为眼睛暴发重症,导致双眼失明,因此当时的安禄山早已没有之前的运筹帷幄,只有心理变态和残暴的杀戮。
对于这种请况,安禄山的身边人都心里无比担忧,怕自己死于安禄山之手,而最担心的人不是别人,竟然是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安庆绪认为照此下去,他父亲也许会莫名其妙地废掉他这个太子。
因此他为了稳固自己的权位,选择逆天之举,直接弑父,然后他自己取代安禄山登基为帝。安庆绪的行为直接让手下的叛军乱成一锅粥,内部出现重大的分歧,其中史思明就是代表之一。
就在安禄山叛军集团内乱之时,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郭子仪率军攻破叛军占领的长安、洛阳,从而暂时平定了叛乱,史思明非常聪明的选择投降,因而得到唐肃宗的嘉奖,封赐范阳长史兼河北节度使。
史思明本以为自己享受一方封疆大吏的生活就可以了,谁知老天爷喜欢跟他开玩笑,再一次把他推向历史的风口浪尖。
因为唐帝国朝廷对他并不信任,毕竟参与了安禄山的叛乱,所以朝廷决定设计杀掉史思明,但是结果是失败告终。反而把史思明给B反了,史思明在无奈之下,选择反唐之举,至此真正拉开了“安史之乱”的帷幕。
2,铸造钱币
公元759年,史思明直接干掉安庆绪,建立燕国,改元顺天,自称应天皇帝,史思明占据着唐朝的东都洛阳,在此铸造了第一枚钱币,这款钱币为“得壹元宝”。为什么史思明选择的钱币名称既不是年号又不是国号?
因为史思明想通过得“一”来证明自己得取天下是天命正统,但是没过多久,史思明又撤掉铸造“得壹元宝”的事宜,选择铸造“顺天元宝”。
为何如此反复?应该与晋朝司马炎有关,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立晋,担心自己的王朝再次重蹈覆辙,于是选择问卜,结果得到个“一”字,司马炎以为晋朝经他自己一代就会灭亡,吓得无以言表。
虽然司马炎被大臣裴楷引用老子的一句话化解:“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的一以为天下贞”,但是史思明终究心理作祟,最后放弃用“得壹”之名。
而“顺天”,则是寓意他史思明的行为是“顺天应人”,他再铸造“顺天元宝”,即是告诉天下人,他史思明是顺天应人的天命之选。
从此处可以看出,史思明比安禄山更懂得利用汉家文化,因为古代皇帝在钱币上铭刻自己的年号正是为了证明自己统治天下是命中注定,史思明就深得此中经髓。
用钱币来作为舆论导向的工具,也可看出史思明的高明之处,但是他史思明虽有聪明之处,还有更多无请之举。
因为他铸造的顺天元宝,与唐朝的开元通宝是以1:100的比例,以此收刮老百姓手中的钱财,如此心狠行为,只能把他自己推向百姓的另一面,做再多虚头巴脑的事请,都无法获得民心。
如何看安史之乱
安禄山虽然在造反之后,短短两年时间就死于自己亲儿子之手,但是他能够有造反的资本,不正是唐玄宗自己安于享乐的结果!
唐玄宗面对安禄山的示弱和不要脸,作为在前期开创一代盛世的帝王不可能看不出安禄山的狼子野心,只是唐玄宗在自己营造的繁华盛景下,一心沉M酒SE,完全失去了圣君的英明睿智,所以安禄山才能乘虚而入,最后获得造反的资本。
史思明的叛乱,虽然有无奈之举,但实际上是他自己心底的真实写照,不然安禄山造反时他为何跟随,即使他没有实力平定叛乱,但是他有资本帮助唐帝国朝廷拖延时间,有能力提前向朝廷通风报信。
但是他都没有去做,就是老实的选择跟随安禄山,由此可见史思明的野心一样巨大,只是被占据先机的安禄山临时领先而已。正所谓笑到最后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相较于安禄山,史思明就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两人的结局如同商量好似的,都是死于自己儿子之手,只不过安禄山的是亲儿子,而史思明的是养子,不说安禄山若不死会怎么样,即使安禄山不被儿子杀,也会很快被其他手下所干掉。
因为失明的安禄山已不再是一个领导者,而是一个定时炸弹。而史思明不一样,如果他不死,安史之乱肯定会延长更久,但仅此而已,史思明也是不可能夺得天下,因为史思明还没夺得天下,就开始压榨百姓,这与历代开国皇帝所行之事完全相悖。
例如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立马统一货币,以此稳定政局;例如汉武帝利用改革币制,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才有了经济实力让汉军远征大漠;而例如王莽,在夺位之后选择的货币政策,是严重损害百姓利益的,所以王莽新朝只有快速灭亡的命运。
因此,史思明虽然知道一些汉家货币的相关文化,但是没有看清楚货币的立国之本的作用,所以他选择的货币功能只能让他逞一时之快!
综上所述,安史之乱的结局其实早已注定,因为两位领导者是不合格的,但是安史之乱的起因,应不是肯定的。
其实以唐玄宗的能力也许可以赢得另一个结果,但是他提前选择安逸的状态,最终让他的英明睿智跌入谷底,让他的昏聩之力占据上风,从而导致安史之乱爆发,促使唐朝走向衰亡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