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钱币,拿到手却很可能不知道从哪读起。
“大黄布千”?“大布黄千”。
《从秦淮河到扬子江——古代南京段长江文物特展》里江宁湖熟汉墓出土的一批文物,不仅讲述了王莽时期一段艰难“买买买”的历史,还偷露了2000年前南京最繁华的地区在哪里。
壹
花钱不易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改国号为“新”。在短短七年中,他打着复古的旗号,竟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先后铸行了不同式样、质地和单位的货币达37种之多,出门买东西你都不知道该带多少钱……大量发行高额却不足重的货币,成为王莽聚敛民间财富的重要经济手段。
公元7年,王莽第一次进行币制改革,仿春秋战国时通用的刀布,铸造了“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大泉五十”。公元9年,王莽第二次进行币制改革,铸造“小泉直一”。公元10年,王莽进行了第三次币制改革,铸造了六泉十布。公元20年,王莽进行第四次币制改革,下令禁行大小钱,铸行“货泉”“货布”两种。
江宁湖熟汉墓出土铜钱
此次展出的“大布黄千”,便是王莽第三次币制改革的产物“六泉十布”之一。
“六泉”即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十布”即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弟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
这个钱,名字秉承王莽一贯的起名风格,偷着“不明觉厉”的古怪。实际“黄”为“横”之省偏旁“木”,“横”即“衡”,意为“等于”,“大布黄千”的字面意思就是告诉你,一枚“大布黄千”等于“小泉直一”1000枚。
一枚“大泉五十”铜钱重12铢,价值却与50枚五铢钱等同;“一刀平五千”铜钱,形如钥匙,由刀环和刀身组成,“平”是“值”的意思,按照王莽的币制,一枚金错刀相当于5000枚“五铢”,两枚金错刀可以换取黄金一斤……如此繁多的名字和复杂的计算方式,以及每隔几年就会换发新币的节奏,总之如果不幸生在当时,想买点东西都需要奥数的头脑。
贰
城市“CBD”
南京市博物馆所藏的“大布黄千”出土于江宁湖熟,那里曾出土一大批汉墓,墓主人以生活在附近的普通民众为主。专家认为,集中的墓葬表示,现在的江宁很可能是当时的一个人口密集分布区。
这与当时南京的地理环境有关。2000年前南京的秦淮河、长江水面很宽,如今城内很多平地都是当年河道淤塞而形成的。现在的市中心例如新街口这些地方,在当年都是低洼平地。城内河水泛滥,并不适合生活居住,居民们都喜欢住在高地一带,而当时高地一带就在南京的栖霞、秣陵、湖熟等外围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江宁区湖熟街道,是汉、六朝时期湖熟县治所在地,汉初还曾是胡孰侯国的国都所在。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汉武帝封江都王刘非子刘胥为胡孰侯,领一县之地。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其子刘圣袭爵,不久被免爵,复为胡孰县。至汉末孙权定都建业,因湖熟地处京郊,始省县作典农都尉。湖熟作为两汉之际南京地区延续时间最长的侯国封邑所在,在南京汉代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汉代将全国人口按郡-县(侯国)-乡-里-邑的统辖关系编制起来,乡是高于里、邑的中间层级,“都乡”指近城之乡级政区。按汉、六朝时期的湖熟县城在今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句容河北岸。曾经杨柳湖畔一个汉墓中就出土了一枚“都乡”铜印,而在另一片湖熟朱氏家族墓地里出土过一件木牍,记载墓主朱建为丹杨郡胡孰都乡安平里人。
由此可见,当时南京人聚居的中心主要在秦淮河以南。
江宁湖熟汉墓出土陶器
湖熟汉墓中出土的大量遗物中有不少铜器皿,如铜戈、铜剑、铜矛、铜铍、铜鐎斗等。专家认为,普通墓葬中出土如此多武器,应该与汉代的尚武豪侠经神有关。除此之外,还有大量被作为生活用品与礼器的陶器,如陶鼎、陶盒、陶壶、陶瓿、陶罐、陶灶、陶机埘、陶熏等,很多都展示了南京地区曾经的习俗。
例如有不少作为食用器的物品,一些壶和罐类是当时装酒、水的器具。屈原在《楚辞》中大量记载吴楚肴馔的特SE,有牛筋、叉烧羊羔、清炖甲鱼、烩水鸭等。孙权定都建业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快。作为全国最大商埠,金陵豪客“珠服玉馔”,秦淮两岸,炊烟袅袅,酒醇肴香。
2000年前汉代人的餐桌上有什么?据记载,主食、副食、水果、肉蛋种类都很多,更是新出现了葡萄、枇杷、核桃、杨梅、荔枝等品种,而汉代虽然流行饮酒,但普遍酒的度数只有3度,各种香料酒如桂酒、椒酒、菊花酒等大行其道。
江宁湖熟汉墓出土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