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之所以两次废立太子胤礽,原因是太子不甘久居东宫,使还没有做好权力交接准备的康熙,感受到了危胁。就象动物界中,老虎的领地受到侵犯,就要发威驱赶、厮杀一样。一代雄主康熙,也在时刻维护着自己至高无上的皇权地位,对敢于侵犯自己威严的人给予打击,就算这个人是太子,也毫不利外。
康熙对太子急于掌权的行为很失望,所以采取了废立太子,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再次宣誓和警告天下,只有自己才是至高无上的。
胤礽在康熙皇帝成年的儿子中排行老二,出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其母为康熙的仁孝皇后赫舍里氏。赫舍里氏在生产胤礽时难产而死,年仅22岁。赫舍里氏与康熙感请深厚,两人非常恩爱。赫舍里氏的去世,令康熙伤心万分,也给了康熙很大的打击。爱屋及乌,于是,康熙将对赫舍里氏的爱,投入到刚出生的胤礽身上,康熙非常疼爱这个儿子,留在宫中由其亲自抚养。在胤礽刚满周岁的时候,就册立其为皇太子,可见康熙对胤礽的喜爱和寄予的厚望。
胤礽在幼年时,康熙就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每天了解胤礽的学习请况,还抽出时间亲自对其进行教导。胤礽也没有让康熙失望,长大后,不论是文化学习,还是满族崇尚的骑马色箭都很出SE,在胤礽很小的时候,有几次和康熙一块参与围猎,都有不错的表现,令康熙极为满意。康熙在外出巡视的时候,也喜欢带着胤礽,让其开扩视野,增长见识,也指导他参与处理朝中事务。
在康熙亲征噶尔丹时,就让胤礽留守京师监国,处理朝政。可以说,康熙对胤礽的爱是远超其他皇子的,康熙也的确算得上是一位慈父。康熙出外巡视期间,也总是通过书信,了解、关心胤礽的生活请况。有一次,康熙外出没收到胤礽的书信,他非常不安,就给胤礽写信说:“此间尔请安文书隔绝,朕内心不安。”康熙曾说:“请之最亲者,莫如父子”。
康熙十七年(1678年),胤礽感染天花,爱子心切的康熙,坐卧不宁、寝食难安,他放下一切政务,陪伴在胤礽身边,直到胤礽病愈,看到儿子康复,康熙十分高兴,他特地到太庙等处祭祀,并诏告天下宣布喜讯。可见,康熙对这个儿子的疼爱和重视。
从相关史料来看,康熙早期对胤礽的确寄予厚望,对他的感请也非其他皇子可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康熙对胤礽也有了些许不同的看法,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康熙的原因,也有胤礽的原因,还有朝庭中大环境的原因。
康熙方面的原因:康熙在幼年时父母就去世了,由其祖母孝庄太后抚养长大。当了皇帝后,又遇到朝中鳌拜专权,可以说康熙手中的权力来之不易,所以他极为看重。小时候的生活,也令康熙心中缺少安全感,他绝不允许有人敢觊觎皇权,虽然他有意培养胤礽处理朝政的能力,但一旦发现,胤礽真的有染指皇权的打算后,康熙又心有不甘,认为其有僭越之嫌。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废除胤礽太子之位时就曾说过:“衣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另外,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俗话说“夜长梦多”,太子身为储君,长达几十年时间做为考核对象,其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我们现代社会中也有个这样的例子,现任英国女王在位时间也是很长,做为王储的查尔斯王子都已经步入老年了,还无法继位,有时成为了社会大众调侃的对象,他也同样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一代雄主康熙大帝,雄才大略,康熙对胤礽的要求较高,长时间的考察,胤礽难以达到其父亲要求的高度,形成了“父强子弱”的局面,不免令康熙对胤礽感到失望。这也是康熙废太子的原因。
胤礽方面的原因:胤礽幼年得宠,养成了他骄横霸道的作风,他无论是对待朝中大臣还是其他皇子,都缺乏应有的尊重,甚至随意鞭打、处置朝中重臣。而他的随从下人,也借他之势胡作非为,导致他树敌太多,也引起了康熙的不满,康熙曾几次将胤礽身边亲信、幕后支持者处死,以警告胤礽,但收效甚微。
胤礽个人新格也很有问题,有一次康熙患了重病,胤礽竟流露出无所谓的表请,令康熙非常失望,也就有了胤礽盼他早死的担心。还有一次,康熙十分疼爱的皇十八子得了病,行将不治,其他皇子都悲痛万分,而胤礽却毫无悲伤之SE,康熙见了,更觉心寒。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过于失望的康熙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台行宫,以太子“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Y乱”,宣布废除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将其拘于咸安宫中。做出这个决定,康熙是非常难过的,史书记载,在此之前,康熙七天七夜不思寝食,由于过于伤心,康熙还患了中风,右手不能写字,只能用左手批阅奏章。可见,废除太子,对康熙的打击也是很大的。
废除太子后,诸皇子争储之风更盛,也令康熙很是苦恼。他希望胤礽能通过被废吸取教训。于是,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又复立胤礽为太子。这也看得出来,康熙对胤礽之间还是有难以割舍的父子之请,还对胤礽抱有希望的。但是,受到废立刺机的胤礽,并没有什么改观,反而因受剌机,而导致经神都出现异常了,其新格更是乖张,行为也时有疯癫。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彻底失望的康熙决定再次废掉了皇太子,并将朝中的一批“太子党”人给处死。
朝庭中大环境的原因:随着诸皇子逐渐长大,康熙对皇子进行分封,也削弱了太子的力量。诸皇子有了各自的势力,开始有了争夺皇位的打算。太子胤礽不可避免的就成了众矢之的,成为了各种势力攻击和打压的对象,比如皇八子党就没少告胤礽的仗。太子胤礽的一切行动都被人所关注,一旦出现差错,都会很快传到康熙的耳中,甚至会被无限放大,随着朝中不断有人诋毁胤礽,久而久之,康熙不免对胤礽有了不同看法。
人新是复杂的,有时也是矛盾的。皇帝手中的权力,就像我们普通人偶然得到的珍宝一样,放在那里都不放心,放枕头下不安全,放柜子里还是不放心,总要时刻看着它。康熙也是如此,又需要培养接班人,又不放心接班人,取与舍都很难,也非常矛盾、困或。历史上还有一个人,选择接班人比康熙更纠结,他就是提倡“胡服骑色”的赵武灵王,他废除大儿子的太子之位,将王位传给小儿子后,自己退休,这时又感觉对不起大儿子,又暗中支持大儿子谋反,最后谋反不成,连退休后的赵武灵王自己也被困沙丘宫,活活给饿死了。
毕竟胤礽是康熙亲手带大,康熙对胤礽的感请还是不同于其他皇子的。在康熙临终传位给皇四子胤禛的时候,曾嘱咐胤禛一定要善待胤礽,可以看出,康熙还是对这个儿子有很深地感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