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古今,很多名垂千古的好皇帝,都非常的善于引荐人才。因为一个人成功的背后,必定需要大量的人才。单抢匹马想要纵横一切,是万万不可能的。只有善于运用人才,国家的羽翼才会日益丰厚。
就比如清朝时期的雍正皇帝,就非常的善于人才上的选拔。宁可用错,也不愿意错过。当他觉得没有人才可以为自己所用时,听取了大臣张廷玉的意见用了一名囚犯,结果出人意料经彩,成为了一代名臣。
雍正的治国有道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雍正皇帝,他出生在康熙17年10月30日的时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如果皇宫里的嫔妃,身份地位非常的卑微,那么她是没有权利去抚养自己的皇子的。
雍正的母亲就是这样,在他刚出生不久以后,就被硬生生的母子分离,交到当时的皇后膝下抚养。其实抛开骨肉分离的这一个说法,雍正被皇后抚养以后,人生之路便有了非常大的改观。
不得不说雍正从小就有非常大的志向,他在做每一件事请的时候,都会拼尽全力。再加上他天资聪颖,做无论什么事请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在他六岁的时候,就能够进入上书房了。
年纪轻轻就能为自己的父亲分忧非常多的政务,实属非常的了不起。在他当上皇帝之后,更是勤于政务。虽然贪恋女SE,但是做到恰到好处。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雍正皇帝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工作狂。
只要是他在认真工作的时候,基本上都达到了忘我的状态。一心一意只想把自己的国家治理的更好。果然在他的治理下,百姓生活安居乐业,一切都井井有条。就在一切越来越好的时候,河水泛滥的这件事请成为了他的心头大患。
如果这件事请不解决,一旦遇上暴雨的请况,那么所带来的后果是无法想象的。这对于当时科技不发达的时代来说,是一场不可避免的自然灾难。当时的雍正派去了很多得力的部下去解决这件事请,但是最终的结果都没能圆满。
所以这件事请让雍正越来越发愁,甚至已经到了夜不能寐的地步。正在他感慨没有一个人可以将这件事请处理的很好的时候,张延玉向雍正推荐了死牢里的一个囚犯。
此人非常的有头脑,如果将他放出来解决这件事请,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于是当时的雍正刚开始只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思想,将其从牢里面释放解决这件事请。
但是没想到最后,所有的事请都迎刃而解了。这个大臣就是在前不久,因为做了不符合规定的事请,被雍正打入死牢的阿克敦。说到这个人,我们对他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
阿克敦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满洲正蓝旗人。随着清朝入关以后,就有一个不成方圆的规矩,就是满族人不需要经过非常严谨的科举考试,便可以直接做官。所以以至于当时的很多官员,都是没有学问的。
但是阿克敦,却是一个完全相反的例子。他从小就饱读诗书,非常的善于学习,善于去思考。比如一个小问题,他可以从很多个角度去出发。在寒窗苦读多年之后,终于在公元1709年的时候考取了进士。
在此期间他曾经又到翰林院做编修,因为他过于的优秀,所以时常得到大家的认可。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雍正皇帝,在他了解了阿克敦之后,屡次对其进行提拔。
直到在康熙当上了皇帝之后,直接将阿克敦提拔为国子监祭酒。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讲,也就是全国最高学府的领导。能够放弃优渥的的家庭条件,凭自己的本事做到这个位置,足以自傲了。
所以阿克敦对于这来之不易一切,感觉到非常的珍惜。于是他勤勤恳恳的工作,丝毫不敢有差错。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他能管得了自己,却管忽略了自己的家人。
当一个人中风生水起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人想方设法的过来讨好你,想要从你的身上得到一些利益。但是阿克敦为人正直,从来不做这些不合乎常理的事请。于是这些人就开始从他的家人身上下手。
他的家人都是苦日子过惯的,对于有人送礼,在他们看来就是不拿白不拿,甚至收礼收到手软。世界上没有不偷风的墙,于是时间久了,这件事请就被人告发到朝廷之上。
而当时的雍正皇帝最讨厌的就是贪官,于是在一气之下将阿克敦打入死牢。这不仅仅是对阿克敦的一种惩罚,更是警告了其他贪污行贿的人的后果。很快事请就风平浪静,就在阿克敦以为他这辈子,都要在死牢当中度过的时候,张延玉的这个提议将他从水深火热当中救了出来。
他当时非常的震惊与惊喜,所以在他接到处理河水隐患对这件事请以后,抛开前面所有的事请,认认真真的解决问题,因为这是他唯一的机会。首先他没有贸然的去采取一些解决措施。
而是非常认真的到现场去观察,想要找到这个问题的根本所在。于是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找到了河患问题的关键点。保障新庄闸运行,向不同的方向重新开一条河道,这件事请就被刃而解了。
这件事请解决了,也就相当于是解决了雍正皇帝心中最大的一个难题。所以雍正皇帝决定,阿克敦原来所有的罪行概不追究,就当做是将功补过了。而此后阿克敦不仅管好自己,也在时刻紧盯家人,更加努力的为朝廷效力,到了最后成为了清朝的一代名臣。
结语
通过以上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皇帝善于去重用人才,真的会让国家越来越兴旺。纵观这位大臣的一生,属实是非常的坎坷。他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都靠着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步一步换来的。所以我们也要像他一样,无论做什么样的事请,都要以持之以恒的耐力去面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