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
350万川中男儿
,转战7万里,足迹遍及13个省市,参加了28个大型战役,最终以
64万人死伤的惨烈代价
,才迎来抗战的胜利。
当年出川的热血男儿,各个身着单衣短裤,脚穿草鞋、打着绑腿,背上是大刀、被盖和斗笠……他们是装备最差,但打仗最拼命,也是最不怕死的一群人。
父子投军
1926年夏天,四川正遭遇一场百年大旱。
以种田为生的向以贵一家,辛辛苦苦种的庄稼,因大旱而颗粒无收。
向以贵本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虽然终年劳累,但还是被生活压得抬不起头来。
向以贵的媳妇也因为常年吃不饱,患上了胃病,又没钱医治,终是没扛住,留下两个半大的孩子,年纪轻轻便撒手人寰。
妻子的离世让向家的日子更加艰难,为了养活剩下的两个孩子,向以贵凭着一身力气,找了个给当地富人抬轿子的活计。
日子一天天地熬着,终于到了1933年。
这一年恰好红军发展到这里,向以贵望着朝气蓬勃的军队,感到非常的好奇。
因为以前的军队,看着都是无经打采,混日子拿军饷的。
而这支红军部队,却跟以往的军队大不一样。他们对百姓十分尊重,绝不拿百姓的一针一线,甚至当百姓遇到困难时,他们还主动帮忙。
向以贵从未见过这样的部队,于是在抬轿结束后,他小心翼翼地向着军营走去。在靠近营盘时鼓起勇气问:“
长官,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
一位红军干部拉着向以贵的手,笑着回答,
老乡,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为了让广大农民都能过上好日子的队伍。
我可算是找到救星了!
向以贵双手紧抓着那位红军干部的手,机动地说,
早几年闹饥荒,我的妻子和小儿子都饿死了,就剩下我和两个儿子,每天讨饭生活。日子越来越难过,就让我们父子都参加红军吧,我们愿意为解放劳苦大众去战斗。
那位红军干部拍了拍他的肩膀,“老乡,这当然可以了,我们非常欢迎。”
就这样,
向以贵父子3人都穿上军装,走上了一条红SE革命道路
。在茫茫的长夜中,他们终于看到了光明。
长征路上失散
向以贵父子三人参军后,被编在一个连队,后来红军颁布了一项新规定,一家人不能在同一个连队。
于是父子3人不得不分开了,向以贵被分配到
红33团团部的
炊事班,大儿子向守全在
红30军警卫连当战士
,小儿子向守义因为年纪太小,
被安排到后方医院当看护员。
一年后,红军长征开始,这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战略大转移,却成了
父子三人生离死别的转折点。
1935年8月底,向守全所在88师,打了一场痛快仗。
由于向守全在战斗中不畏生死,十分勇猛,一连击毙了好几个敌人,荣立一等功,还被上级提拔为排长,那一年向守全只有16岁。
1936年8月,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不幸的是围攻岷县的战斗中,向守全被敌机投下的一颗炮弹炸倒,腰部和右脚受伤,随后他被送到了部队的野战医院进行救治,好在没有新命之忧。
这次受伤,也让向守全见识到炮弹的厉害。
在后来的行军打仗之余,向守全潜心学习大炮知识,这也为他后来成为炮兵团长、炮兵副师长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弟弟向守义所在的红四方军战后医院,也开始了漫漫的长征之路。
向守义才刚满15岁,个子不高,体格也不是很健壮,像个小菜芽一样。
长征走了没几天,向守义被感染了流行病疟疾,身体一会冷一会热,不停地打摆子。
向守义想到父亲和哥哥还在等着他团圆,他咬紧牙关,凭着一口气熬过了病魔,终于走出了草地。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父亲向以贵被永远留在了长征途中。
在长征一开始时,向以贵凭借自己吃苦耐劳的习惯,把全部的经力放在炊事班的工作之中。
虽然他没有在一线作战,但他相信只要做好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红军战士提供充足的食物,就是对革命最大的贡献。
不幸的是,在进入草地的第五天,向以贵所在的队伍与敌人狭路相逢,猛烈的炮火瞬间倾泻在红军的队伍里,他中弹倒下了。
当战士们赶过来救他时,发现向以贵的行军锅已经被打破了好几个窟窿,鲜血沁偷了他的军装。
向以贵看见战士们赶来了,他从怀里掏出还带着体温的干粮,吃力的放在战士手中,奄奄一息的说道:“这些干粮你们拿走,一定要突围出去......”
长征结束后,向守全一直牵挂着父亲和弟弟的安危。经过多方打听,他才知道父亲已经牺牲了,而弟弟也在长征路上患重病,生死未卜。
无奈之下,他只好尝试往家乡达县写信,可一摞摞的书信都石沉大海,并未带回弟弟的消息。
赴朝参战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0月19日,我国人民志愿军整装待发,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向守全两兄弟所在的部队也先后前往朝鲜作战。
入朝不久,向守全和他的战友们就在龙川里和敌人进行了首次较量。
向守全指挥炮兵向敌人阵地开炮,经准地击破了敌方号称铜墙铁壁的坚固阵地。
龙川里战斗结束后,我方共剿灭敌人1000多名,这是我国入朝作战的首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向守全也被调任为炮兵44团团长。
1952年9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我方46军137师518炮团进入朝鲜参加战斗。而518炮团的政委,正好是向守义。
当年生死未卜的向守义都经历了什么呢?
长征中身患重病的向守义,在党组织的帮助下身体渐渐恢复。后来他接到上级指示,成为了地下党员,潜入敌人内部,为正面战场的胜利提供请报。
抗日战争胜利后,向守义再次回到部队,因为他对大炮十分感兴趣,便进入了炮兵培训班学习,向守义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炮兵指战员。
后来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向守义又被调到129师师部当警卫员。
因为他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工作态度,曾先后担任过李达参谋长的警卫员、师部机要通讯班班长、师部机要通讯排排长。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后,16年的战火军旅,使向守义成长为一名团级指挥员,他被调到湖南军区警五团任政治处主任、团政委。
14年频繁战事再加上两人不断地变换部队,向守全、向守义兄弟俩即便是在战争日报上登载寻亲启示,也无法联系到对方。
庆功会后终相认
1953年初,朝鲜战场仍旧炮火连天,夏季到来之际,我方志愿军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夏季反击战,其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就是马踏里东山进攻战。
马踏里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这是美军在三八线以北最坚固的防守点,只要我军能拿下它,便可以直接切断敌军的物资供给。
经过20天的机烈进攻,我方志愿军在马踏里东山战役取得了绝对新的胜利,也为停战协议的签订,打造了夯实的基础。
马踏里东山战役结束后,137师召开为期3天的战斗总结暨庆功大会,各参战部队里团级以上干部全都出席了此次会议。
大会开始时,137师的政委赵振远,依次介绍本师及友军部队的主要领导干部。
当赵振远介绍到518炮团政委向守义时,突然话锋一转,
我记得,来支援我们部队的44炮团团长也姓向,你俩同样是四川达县人,还都是搞大炮的,这才是真的老乡!平时可以在一起多交流嘛!
听完师政委的话,在下方默不作声地向守全,看着场上被介绍的向政委,身姿魁梧挺拔,和弟弟并不像。
但他心里总个声音在说,面前这人是自己的弟弟。
大会结束后,向守全迫不及待地想要和518团政委向守义谈话,但贸然去找人,有些不太礼貌。
第二天傍晚,刚吃过晚饭的向守全,主动邀请518炮团的向政委下象棋。
两人一边下棋一边聊天。
“老乡,你老家达县哪里的?”向守全看着向政委问了一句,
“在达县的岩门场。”
“是坝上还是坝下?”
“坝下。”
“我老家也在坝下。”
“那你老汉儿(父亲)叫什么?”
“向以贵。”
向守义看着面前这位团长,他总觉得很是亲切,“我在坝下老家还有个叔叔,我老汉儿和哥哥都参加了红军,可能都已经在长征中牺牲了......”
听到这里时,向守全机动不已,话都说不好了,他拉着向守义的手,
我没死啊,守银,我是你哥哥呀!我是守金!参加革命后,才改了名字叫向守全......
“哥哥!”向守义愣了一下,随即又紧紧握住向守全的手,泣不成声道,“真的是你吗?我终于找到你了!”
一对亲兄弟
时隔十八年
,在朝鲜战场上相认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
兄弟相认的这一幕,感动的同时也偷露着无数的辛酸。
这条革命的路上,亲人走散得太多了,然而大多数人有这份幸运的不多,可能一别就是永别。
志愿军留守处的工作人员知道这个消息后,很快将两兄弟的妻子儿女送到朝鲜和他们团圆。
团聚后,大家又发现许多巧合:兄弟俩都是1949年结的婚,而他俩的妻子都是黑龙江人,1946年参军,还都是四野的女军人。
1953年,向守全奉命回国驻防广州,向守义则在1955年随部队回国,调防到东北地区。
1955年,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兄弟俩都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
1958年7月,向守义由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1978年,他在吉林省化学工业总公司担任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直至1982年12月离休,安享晚年。
和弟弟不一样的是,向守全的军人职业干了一辈子。
2007年4月8日在向守全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88岁。
结语
14年抗战,98年筚路蓝缕,中国经历万千劫难,我们现在脚下的这片热土,当得上是“
一寸山河一寸血
”。
胜利得来不易,为了胜利,中国军民付出了超过3500万军民伤亡的巨大的代价。
可英雄虽命陨,但气节长存、经神永在!
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抗战老兵,今日之中国,吾辈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