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姓氏是人的血统渊源的标志,中国人的姓氏繁多,仅《百家姓》已不足包容所有了,那么这么多的姓氏,是从何而来的呢?
在中国古代,姓是一种族号,它是血统的标志,家族的徽章,有姓的人都是贵族,姓的产生与古代的图腾崇拜有关。因为古代的氏族部落都是以血缘关系组成的,这些氏族认为自己起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于是就崇拜它,这就是“图腾”,图腾就是这个氏族的姓。如:熊、马、牛、龙、梅、林等与动物或植物有关的。
随着同姓贵族后世子孙的繁衍,居住地区也日益分散,于是每个分支又各有称号作标志,这个分支的称号就是“氏”,氏因变化频繁,来源也就复杂多了。
以官名为氏:史、司马、司空、司徒......;以先人别号为氏:唐、夏、殷......;以封地为氏:鲁、宋、卫、齐、魏......;以先人谥号为氏:庄、武、穆、宣......;以从事的职业为氏:陶、屠、巫、卜......;最后这个“氏”也就逐渐地变成了姓,这时的姓氏是用来区分贵贱的。
贵者,有氏有名,例如著名的历史人物商鞅,他因助秦孝公变法被封于商邑,就以商为氏,鞅是他的名,因为其祖有公爵,以“公孙”为氏,也叫公孙鞅;他原为卫国人,入秦之后以国名为氏,也叫卫鞅;
贱者,有名无氏。例如“庖丁”,他的职业是厨师也就是“庖”,名字叫“丁”,也就是名叫“丁”的厨师。鲁班,就是名为“班”的鲁国人;优孟,就是名为孟的演员。这些都是低贱的人,所以只有名没有氏(姓)的。
到了汉代,任何人都可以有姓,姓也就没有了贵贱之分。此外,我们现在总说名字名字,但其实在古代名与字在称呼时还能体现出尊卑、长幼的区别。“称人以字,自称以名”是谦称的规范。即,称长者、尊者只能称字,不能称名;称卑者、幼者或自称可以称名。我们看三国演义时会注意到,刘备在说诸葛亮时就会说,孔明如何如何,但诸葛亮在说自己时就说,亮如何如何。
这就是中国人姓、氏、名、字的一个基本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