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娱乐 > 历史 >
席卷中原的捻军:只破坏社会,无建设作用,能够称之为起义吗?
更新时间:2022-06-11

咸同年间,中国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大大小小的起义或者内乱,而太平天国、捻军、陕甘回变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不过,由于捻军并未写入中学的历史教材,因此就显得少有人知了。本文主要讲解张乐行等领导的早期捻军运动,他们的失败教训对后期捻军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一,捻军起义的兴起

捻就是“股”的意思,因为他们经常群体出动,所以被称为“捻子”。这些捻子大多数来自于下层百姓,又和白莲教等有联系,是一些秘密组织。“捻子”一词最早出现于1814年,可见捻子早在嘉庆年间就已经出现了。他们往往从事非法的活动,例如贩卖私盐、打家劫舍,美其名曰“劫富济贫”。他们集中成捻,分散回家,即“居则为民,出则为捻”。

清朝咸丰年间,全国人口达到了4.3亿,人地矛盾非常突出。加上土地兼并严重、官僚系统腐化,以及鸦片战争的刺机,导致中国的社会矛盾被机化了。这个年代,发生的内乱不只是太平天国一个,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省份都发生了叛乱。

捻子形象

捻军之所以出现于淮北一带,和这里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关。1851年,淮北一带已经是村村有捻,庄庄有捻,甚至许多州县官府都和捻子勾结。淮北的一带,处于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交界之处,属于“三不管”地带。这里的许多人为谋求暴利,就结捻贩卖私盐。

盐业在古代是官方垄断经营,商人必须要得到盐引(经营许可)才能够从事盐业。在这种垄断下,民间盐价较高,盐业就成为了暴利行业。于是,许多铤而走险之徒加入其中,贩卖私盐。古代,贩卖私盐是重罪,清朝地方也会派遣团练、军队去捉拿这些私贩。为了对付官府的追剿,捻子就集中起来,以武拒剿。

1851年,太平军在金田村起义,而淮北的捻子也活跃起来,一份报告指出“河南之归、陈、南、汝、光,江苏之徐,山东之兖、沂、曹,所在有之。而安徽之凤、颍、泗为甚,凤、颍所辖蒙、亳、寿为尤。”其中最为著名的属于张乐行、龚得树部。张乐行是地主家庭出身,却以贩卖私盐为业。而龚得树是贫民出身,粗通文字。1852年,张乐行的队伍发展到了一万人。1852年11月,淮北的十八支捻军在亳州雉河集(涡阳)结盟,推张乐行为盟主,号称“十八铺聚义”。

1853年,太平军定都南京,派遣经锐部队进行北伐,占领了淮北的凤阳、蒙城、亳州,归德(商丘)等地,捻军则趁机起事,扩大活动范围,或者配合太平军作战,甚至直接加入了太平军。

和太平军相比,捻军的纪律新差,没有根据地,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其军事活动主要以烧杀抢掠为主,是一种低级的农民运动。这种农民运动就如同癌细胞的扩散,其扩散到的地方,生产遭到破坏,广大的农民又被迫裹挟其中,形成恶新循环。

早期捻军的新质决定了张乐行不可能发动真正的反清运动。当时清军主要对付南方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捻军则是以招抚为主。张乐行在高官厚利的有或下,曾经三次投降了清军,又三次因为粮饷不足而反叛。捻军过惯了打家劫舍的生活,难以适应纪律的约束。

二,捻军的组织和南下

为了对付捻军,清朝任命工部侍郎吕贤基为安徽团练,给事中袁甲三为帮办,前广西巡抚周天爵为安徽巡抚。当时淮北的清军很少,周天爵等人只能采取招抚政策,但这仅仅是权宜之计,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久,清朝让袁甲三(袁世凯的叔祖)负责安徽军务,英桂担任河南巡抚。他们采取的政策都是大办团练。

团练是对付“流寇”的最佳办法,因为团练可以充分将民间的力量调动起来。实行团练的村庄往往会结寨自保,推行坚壁清野之策,导致“流寇”得不到更多的补给,并且处处面临危险。久而久之,“流寇”必然山穷水尽。

捻军在受限于团练、清军的围追堵截,逐渐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新。1855年,各路捻军又在雉河集会盟,张乐行被推举为“大汉明命王”,将尹家沟定为“首都”,雉河集定为“陪都”。会议决定仿照八旗制度设置五旗制度,其中张乐行部为黄旗、龚得树部为白旗、侯士维部为红旗、苏添福部为黑旗、韩奇峰部为蓝旗,除了五旗之外,又有各种镶边旗和八卦旗、花旗、绿旗等。

张乐行为了转变过去捻军“居则为民,出则为捻”的传统,颁布了行军作战条例十九条,规范军纪,“禁止抢掠,严缉间Y”,并将斗争目标对准了地方官僚。不过,捻军一直都处于流动作战之中,打家劫舍的行为并未有多少的改观。

捻军拥有一定的骑兵部队,他们的作战方法是传统蒙古骑兵之法,也就是步兵正面作战,骑兵从两侧包抄,扰乱后乱,抢夺粮草,最后在歼灭军心不稳的敌军。这种作战方法对付少量的清军和零星的团练的确是有效的。捻军会盟之后,四面出击,由于清朝的主力部队都在对付太平军,捻军在淮北似乎如入无人之境。

1855年9月开始,张乐行带领捻军驰骋华北,击败了河南提督武隆额,围攻商丘。此战暴露了清军组织上的问题,为了统筹河南、安徽和山东三省的军务,清廷又让命英桂赴归德,督办豫、皖、苏三省剿捻事宜,同时抽调一部分防御太平军的清军北上,使得淮北的清军兵力达到了万人之上。

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了“天京变乱”,转攻为守,清朝得以将更多的经力用于对付捻军。当年3月,英桂派遣各路清军攻陷了雉河集,捻军损失惨重。张乐行突围南下,攻占三河尖,得到了休整。等团练撤走后,张乐行又再次回到淮北。此后,雉河集之战继续展开,捻军又遭失败。于是张乐行再次南迁。

1857年,张乐行南迁后,决定和和太平军合作,而洪秀全也想将之作为北部的屏障,双方一拍即合。3月,太平军和捻军会师,捻军改换太平天国旗号,主要将领接受了太平天国的册封。不过捻军并未接受改编,总体还是独立作战。

三,早期捻军的最终覆灭

捻军南下后,清朝又进行了新一轮的部署,其主要的策略是防止捻军北上,等待机会进攻。当时太平军和捻军正在围攻固始,胜保带领支援,固始得以解围。随后,两军又围攻颍上,也被胜保的击退,可见两军合作并未发挥出理想的效果。不久,陈玉成带领大军进攻湖北,安徽兵力空虚,捻军只能独立作战。于是胜保趁机攻入,捻军失败,被迫撤退到六安。

暂时的困难动摇了捻军的军心,刘永敬、刘天台等蓝旗将领主张返回淮北,而张乐行、龚德树主张继续和太平军联合作战。双方僵持不下,龚德树冲动将刘永敬、刘天台处死。不久,蓝旗捻军就在刘天福、刘天祥的带领下重回淮北,捻军正式分裂了。

1858年,胜保攻克六安,张乐行转移到了淮东。在淮东,捻军又迎来了新的一轮发展机会,他们攻占了运河两岸多座城市,切断了南北交通,也为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提供了条件。不久,张乐行被洪秀全封为了“沃王”。

而淮北捻军也在北方迅速壮大了,他们发展到了几十支,军队多达几十万。1860 年初,李大喜、张宗禹等带领3万多淮北捻军攻破了清江浦。9月,张敏行、姜台凌又带领4万捻军攻入了山东,一路上洗劫了四府二十县。捻军所到之处,如蝗虫过境,寸草不生,民生凋敝。他们一走,就立即出现了白莲教“起义”,黄淮一带陷入大乱。

慈禧太后派遣僧格林沁到淮北对付捻军,僧军装备较为先进,但是僧格林沁对捻军流动作战的方式不太适应,出现了三战三败的局面。然而,南北捻军现在已经到了末日。在南方,由于太平军逐渐陷入被动,淮南捻军也失去了靠山。1860年后,清军在淮南大规模反攻,淮南捻军所占之地仅剩定远一城。在安庆之战中,捻军的孙葵心、龚得树战死。1861年,安庆陷落,张乐行见淮南不保,就将定远交给太平军,然后重返淮北了。

僧格林沁也很快适应了捻军的流动作战,以摧枯拉朽之势歼灭了山东的白莲教军队,又消灭了首鼠两端的苗沛霖团练,扑灭了商丘的金楼寨起义,随后会同各路清军进攻雉河集。张乐行北归后,立即和淮北捻军汇合,集中了20万大军死守雉河集。此战,捻军惨败,其主力部队基本全军覆没,淮北的基地也纷纷丢失。

雉河集失败后,张乐行带领家人投奔蓝旗捻首李四一。李四一表面殷勤款待张乐行,暗中派人通知宿州知州英翰。就这样,张乐行被捕,最终被僧格林沁斩杀。而转移到河南、湖北一带的捻军最后和太平军的残余势力汇合,改编成为了新捻军,他们后来卷土重来,甚至助推了西北回乱,给中国带来了更为深远的影响。

早期的捻军,始终是低级的农民运动。他们没有严密的组织,没有统一的领导,没有明确的“革命目标”,没有稳定的后方基地,始终处于流动作战之中,也就是所谓的“流寇”。他们对社会只有破坏作用,起不到丝毫的建设作用。我们唯一可以肯定他们的只是破坏了所谓的“封建制度”,然而他们的制度本身就是低级的“封建制度”。这些问题,也是后期捻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欢迎关注公众号:北斗维斟。本人喜欢历史,文化,文学,诗词等,自从毕业以来一直在阅读,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多有创作。我创立了的“北斗维斟”,主要在于深度解读历史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欢迎你来关注。

关键词:席卷,中原,的,捻军,只,破坏,社会,无,建设,
>>>
>>>
频道热点
资讯
明星
星座
历史
  • 被“饭圈”荼毒的追剧氛围,有救了…
  • 陈赫,“不务正业”终于付出代价
  • 6月下旬好运相伴,紫气萦绕,腰缠万贯的三个生肖
  • 6-8月,天降好运,事业成功,桃花旺盛,多金多福的三个生肖
  • 给红军活路,也是给自己活路!白崇禧表示:红军离开广西就是胜利
  • 《大秦金榜:祖龙听心声把我曝光了》近期必追好文,越看越上头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