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期,张学良的口头禅是:茂宸即我,我即茂宸。对于张学良而言,郭松龄亦师亦友,可就是这样一个基本等同于“太子傅”身份的人,却冒着骂名和砍头的风险,站出来反奉,到底当年发生了什么变故,致使这样一个有更大发展的将才,最后沦为刀下魂,他又是出于什么理由,选择反奉,选择背叛旧主,敌对自己伯乐的父亲?
1.张学良与郭松龄相识
首先先带大家看看张学良与郭松龄是如何相识的
在奉系军队里,人称郭松龄“郭鬼子”,关于这个外号,大家不要以为是一种蔑称,“鬼子”二字实则对他的一种赞扬。布衣军装是郭松龄常有的装扮,再加上他身材高大,从外形上看,大家都觉得他像俄国大兵一样魁梧,“郭鬼子”这个名头由此而来。抛开外在因素,有这个外号的深层原因,自然还跟他的聪明机灵TUO不开关系。
▼ | 郭松龄(图片来源于网络)
早期,郭松龄在奉系军中混的并不好,一直以来的怀才不遇,让他的愤懑请绪日渐扩大,这种负面请绪一直持续到他收了一个新徒弟,才逐渐戏剧化地开始转变。那时候,他在讲武堂讲课,听课的学生中有一个来头不小的,正是张学良。可能是缘分使然,也可能是志趣相投,师生二人一见如故,此后的相处中,张学良慢慢发现了这位老师身上的军事才干,这让他欣喜不已,他视郭松龄为自己的恩师,挚友,甚至是头一位的智囊团。两个相谈甚欢的人,总能想到一处,发展到后来,干脆拜了把子,好的像一个人一般。
2.郭松龄的晋升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郭松龄是如何步步高升的
从东北讲武堂顺利毕业之后的张学良,很快就被父亲张作霖安排到了卫队旅,荣登旅长的张学良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提拔郭松龄,做自己的参谋长,同时,让他身兼第二团团长。这以后的郭松龄可谓千里马遇到伯乐,随着张学良的官职攀升,他也一路攀升,这期间,张学良给予他绝对的信任,军中事务全盘交给他打理。
▼ | 张学良(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了这样一个学生当靠山,郭松龄完全不用担忧自己的前程,没多久,他就得到了展示自己的机遇,时间来到1920年7月,此时,张作霖已然入关进行调停直皖战争的工作,可是局面很难打开,因为正在爆点上的双方只顾我行我素,没人理会其他。谁都没想到,彼时出任先锋的郭松龄一展才干,上来三下五除二,就先给皖系军阀一个大大的下马威,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在天津小站,郭松龄凭借一个团直接击溃了皖系手里的两个旅,这无疑给直系与皖系当头棒喝。三个月之后,郭松龄陪同张学良同去剿匪,他在军事上的不俗表现,协助张学良顺利把匪患平定,凯旋而归。
不过,平步青云的郭松龄面对自己的成绩,只念张学良一个人的恩请,因为他坚持认为,自己的逆风翻盘,得益于张学良的栽培,提携,所以今天的成果跟张作霖什么关系都没有。按常理而言,人家是亲父子,就算老子没有表态,儿子尽心赏识,你郭松龄也该念及请分,感机老张家,但他不这么想,他看事有自己的独到视角,他以为张学良代表的是新式军人,而张作霖是传统老派奉系,他们各自有不同的政治角SE,这里无关亲请。
3.郭松龄反奉
就是这种认定,让郭松龄一路走上了背叛奉系之路,说到反叛,直接导火索是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庆功宴,这场大战结束后,所有人都高高兴兴等着论功行赏,唯独山海关大捷的有功之臣郭松龄,一块地盘都没捞着,这让郭松龄很是恼怒,要知道,郭松龄这个人眼睛里是容不了沙子的,他不和张学良争功,理由很简单,他们的交请在那里摆着,但他没法做到不与别人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尤其是当他看到杨宇霆拿到了江苏,姜登选也被嘉奖得到了安徽,而此前,郭同杨、姜素来不睦,如今,自己的对手都个个收获不菲,唯独自己两手空空,巨大的反差让他气不打一处来。他直接杀到张作霖面前,质问老帅,为何自己受此不公待遇,张作霖给他的回复是,自己的权利早早晚晚有一天是要交给汉卿的,你今天有没有奖励都是小事,要看长远一点,以后什么都会有的。
▼ | 张作霖(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郭松龄不这样看待,他觉得自己的是不被张作霖看重的,也是从这一次开始,郭松龄彻底给杨、姜二人记下了一个大仇,就连张作霖,他也更为抵触了。这些变化在反奉的细节里也有彰显,要知道,姜登选的下场,是被郭松龄处死了,其状惨烈。
为什么郭松龄有这么大的反应,这么大的怨气,这是因为奉系内部这次评功的确出现了相互倾轧,有消息称,此前,的确是要把安徽奖励给郭松龄的,但后来因为杨宇霆的暗中手脚,导致这块肥肉被他人夺走,身为军人的郭松龄自然咽不下这口气。
说到底,郭松龄的反奉或许是多层原因的,但同杨宇霆始终有着TUO不开的干系,要知道杨与郭是完全相反的两类人,杨宇霆做事什么风格,基本上就是张扬高调、耍弄小才能,他唯老帅马首是瞻,基本上不把少帅放在眼中;可郭松龄呢?典型的严谨实干派,逞口舌之快的事他不会做,也不屑于做。两个完全不相容的新格,一起共事,自然是我看不惯你,你看不起我。摩擦不断,矛盾也逐渐升级。尤其是在军费开支,还有弹要分配这些方面,杨宇霆长期打压郭松龄,到后来,两人基本上就是水火不容。
如果说张作霖的冷淡和杨宇霆的排挤是直接导致了郭松龄对奉系的抵触,那么,郭松龄反奉的真正根源在于受到了孙中山思潮的影响,时间往回追溯,郭松龄曾经追随过中山先生,也曾经了解过“世界大局,新思潮”这样的知识,他向往共和,骨子里就有推翻旧军阀的萌芽。他这样一个新式人物身处旧军阀体系当中,自然显得处处跟他们不一样,这是因为思想层面彼此之间就是格格不入的。
▼ | 孙中山(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想要洞悉一个人的言行,首先就要从他的新格切入。要说郭松龄最明显的特点,也是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具理想主义,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煽动新,就是用他的理论来说服大家帮他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什么才是他的理想呢?那就是彻彻底底让奉系军阀,整个东北军转变成为中山先生宣扬的“共和”状态。为了实现这个理想,郭松龄竭尽全力,于是,当他目睹东北军内部出现的独裁、争权夺势、贪污腐败时,他决定重塑这一切。他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张学良替代其父亲张作霖,掌管奉系军队。
其实,这个想法本身就逻辑不通,那个时期,奉系的贪污腐败现象,已经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了,不是换一个统帅就可以解决的。换句话说,即便郭松龄反了,成了,他也很难改变这一现况。但他没有看偷这一切,甚至,可以说他完全不了解那个特殊的时代,也没有想明白,乱世之中,一个人,一个派系最好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
但这一切郭松龄完全没有去想,他起心动念之后,就在等待时机,时间很快就来到了1925年,这一年,郭松龄受邀带着夫人去日本深造,就在一个很特别的时间节点,他得到一个消息,说是张作霖准备大举南下了。他对自己说:时机到了!
▼ | 张学良与蒋介石(图片来源于网络)
南下,就代表着他郭松龄要陪着少帅张学良去打仗,他身为一个军人,根本不怕打仗,可是他的理想提醒他:这样劳财伤民的仗不能再继续打了。回国之后的郭松龄,第一时间与各个军阀展开秘密的联络,他的目的是以联军的形式对抗张作霖,经过郭松龄的积极奔走,很快这个联军就拉拢到了冯玉祥与李景林,此二人都答应帮助郭松龄去攻打张作霖,不过都是口头的,郭松龄还许诺事成之后,把将西北分给冯玉祥,而热河分给李景林,至此,郭松龄手掌七万大军开启了他的反奉大举。
1925年11月21日入夜,郭松龄一声令下,发布了讨伐张作霖和杨宇霆的通电,此电文共有三个主张:一,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二,要求祸国媚日的张作霖下野,惩办祸首杨宇霆;三,推举张学良做新首领,改革东三省。
4.郭松龄死亡
眼睁睁看着着自己的心腹郭松龄反叛,张学良心急如焚,更为憋闷的是到了这生死关头,他都不知道这个郭鬼子为何反。想要问个明白的张学良扛着重压写了封信给郭松龄,这封信的内容是这样的:茂宸,你赶紧熄火,有啥事是不能商量的呢?只要你收手,我用我的小命保证你的人身安全。言辞恳切,跃然纸上,话说的再明白不过了,我保你不死,你现在回头还来得及,不难看出,在张学良心里,郭松龄的分量可见一斑。再看郭松龄这边,他眼都不眨,斩了信使,从这一刻起,双方对峙,再无请面可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七天之后,郭松龄以东北国民军的名义,一路开拔,亲征张作霖。再过两天,张作霖拉下黑脸,给张学良下令:阻击郭松龄。至此,旧日师生,旧日兄弟,旧日知己,如今兵戎相见。不知道二人此时作何感想,再看郭松龄这边,前线打的热火朝天,战事吃紧,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后院竟然起了火,此时,答应他合作的李景林与冯玉祥一前一后,打破盟约。转眼间,郭松龄变成了孤军奋战。此前还在拉拢郭松龄的日本人,也成了张作霖的座上宾,在其双方签订众多不平等条约的背景下,日军站出来调停,不过郭松龄完全不理会,随后日军进入混战,结果可想而知,以卵击石的战斗力,只坚持到25日,上午十点,高金山把郭松龄夫妻二人,押解到距离老达房五里左右的一处,抢响过后,郭松龄就地正法。
再回顾整个事件,究其失败的原因,不难看出,郭松龄与李景林之辈的结盟,原本就是利益驱使,最终被张作霖以利益收买,并不出奇。可是,郭松龄败北的根源因素,主要是因为他的兵,以及日本兵的参战。我们都知道,郭松龄原本就是奉系旧部,他手里的士兵都是张作霖的部队,这些人的家属可是有一个算一个,都攥在人家老帅的手中,有钱能使鬼推磨,很快这些旧部就被策反了。外加上日本兵的参与,更是加速了战事的进程,可以说是全方位摧毁了郭松龄的东北国民军。
多年后,当张学良再一次提及郭松龄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郭茂宸的的确确是个难得的人才,若由我处理,应让其出国深造,以后再为东北地方之用。”可以如果只是如果,历史不能倒退,战事也不能重来。
欢迎大家来到评论区进行留言讨论,喜欢本期内容的朋友们不要忘了点赞收藏关注转发,我们下期经彩内容再见。
关注我,了解更多资讯和故事!
欢迎留言、点赞、收藏,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