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不仅是指在生活上的独立,更是指在经神上的独立。于女新而言,“独立”二字在现代才逐渐进入大家的思想中,在古时很少有如李清照、武则天那般真正经神独立的女新,大多都依附于男新,这也是受古代封建思想影响而形成的社会现象。古时也有赞扬独立女新的诗句,如李延年所作:“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自古以来,无论是在封建的古代,还是思想相对开放的近现代,大部分的人都认为结婚生子是人在这个世上的必经之路。但在这其中也不乏有认可这种观点,却因为各种原因将自己的婚姻大事耽搁下来的人。
一位出生在河南的少将便是如此,他名叫刘振东,从小生活在贫寒的家里,在他17岁那一年加入了国民党成为了一名将士,从这以后他开始了在战场上的奔波,就这样一直忙于战场的他一直到了四十多岁还未成家。刘振东在国民党北平的行营里负责管理库房,在朋友的介绍之下和一位名叫傅玉芳的女子相识。
经过半年的了解和相恋,二人在1947年夏天于北平结婚,并子在西城的白米斜街中租了房子,安置自己的新家,婚后生活自是美满幸福。生活虽然很美满,但在刘振东的心里总有着一个疑或,就是他认为自己还不是那么地了解妻子。
因为,她会不仅认识字还会英文,新格也温文尔雅,整个人散发出来的气质和一般的报社女工完全不一样,这一看就是出生于大户人家且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虽然刘振东也询问过妻子,但是妻子都岔开了话题,识趣的刘振东也不再多问。在结婚六年之后,刘振东才在无意间得知了妻子是清朝的前皇妃的身份。
傅玉芳,也就是额尔德特.文绣,她于1909年出生在满族八旗中的家族,父亲是晚清时期的内务府主事端恭,其母蒋氏是她父亲的第二任妻子,她还有个胞妹名为文珊。在文绣8岁时母亲就将她送入私立小学中读书,在上学期间的她便用的傅玉芳这一名字。自小聪慧的文绣在读书期间的成绩优异,教授的老师们都很喜欢她。
一直到1922年,14岁的文绣被选为溥仪的皇妃,从此之后她便不用再去学堂念书,傅玉芳这个名字也不能再继续沿用,文绣整天的在家中听五叔华堪讲授君臣间的礼节,还有繁琐的宫中规矩,在此间文绣还需要将《女儿经》熟读。
1922年末,文绣比皇后婉容提前一天进入了皇宫,但在新婚之夜,溥仪并没有进入文绣这个“淑妃”的新房中。第二日在皇后入宫之后,溥仪依旧是这样的作风,独自待在的养心殿中,谁也不宠幸。
入宫后的文绣,生活十分的简单,每日早起洗漱之后便先去到溥仪的寝宫问安,然后再去皇后的寝宫问安,依次序问安后,文绣便回到自己的居住的长春宫中,没事的时候文绣不是刺绣就是教宫女们认字。在宫中,文绣的娴静有礼得到了几乎所有的仆役赞誉,虽然没能改变溥仪对于她的冷落,但是她也落得自在。
后来溥仪为她请了一位英文老师,用心学习的她不仅进步很快,思想也随着学习而更加开放。溥仪成为傀儡之后,文绣等也跟随溥仪前往天津居住,日本人向溥仪承诺说会保护他们的安全,并在以后会帮助他复辟清朝。而看清日本人面目的文绣,一直劝说着溥仪日本不可信,可惜溥仪并没有听取文绣的劝说,反而开始厌恶文绣并冷落她。
文绣也因此遭受了很多不公的对待。后来在妹妹文珊以及侄女玉芬的帮助下,提出了离婚。离婚之后的文绣回到了北平,并在1932年时恢复使用傅玉芳这个名字,在一所私立的小学中做起了老师一职。
“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文绣也被那些倚仗日本势力的狗腿子勒索威胁,最后文绣成为了一个贫困的普通百姓,她糊过纸盒,在瓦工队中做过苦力,也在街头巷尾叫卖过香烟,这世间的饥寒困苦文绣都尝了个遍。1945年抗战胜利后才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华北日报成为了一名报纸校对员,也是在报社社长的关怀下,让她认识了丈夫刘振东。
在1953年9月,年仅44岁的文绣因突发的心肌梗塞于北平家中病逝,她的这一生并未育有子女,在病逝时只有丈夫陪在身边,身后事也是由刘振东一手草办,最后文绣安葬在了北京安定门外的公义墓地中,刘振东在这之后也再未娶妻。
参考资料:
《北方有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