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战功显赫,威名远扬,英雄辈出。
直到如今,说到“万岁军”,许多曾经在38军服役的老兵仍然津津乐道,引以为傲。
然而,在一次“纪念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座谈会上,有一位38军老兵却不那么开心。
这位志愿军老兵虽然已经年过九旬,但是依然腰板挺直,经神矍铄。
“我们38军的兵都是好样的,除了那个可恶的叛徒!”老兵愤愤地说。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他给整个万岁军抹黑,也让我们这些文化人蒙羞,可恶,可恨!”
老兵口中“可恶”的叛徒名叫谷中蛟,他曾经是志愿军第38军的文化教员。
而老兵也曾是第38军的文化教员,虽然与谷中蛟不在一个团队,但是,他们在军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化教员。
在为数不多的叛徒中,请节最恶劣、对志愿军伤害最大的莫过于这个谷中蛟。
给作战部队加派文化教员,这是我军独有的一个特SE。
当时,指战员中的文盲比例极高,就连一些基层指挥员都“大字不识一箩筐”。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这是我们伟大领袖的一句名言。
所以,从八路军时期开始,我军就在连队配备专职的文化教员,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指战员进行文化教育。
谷中蛟就是这些文化教员中的一个。
谷中蛟是湖南人,他有一定的文化基础,1949年6月,谷中蛟参军入伍,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
此时,解放战争已接近尾声,谷中蛟入伍后没参加过什么战斗,而是被部队送去南方中央军政训练学校,接受政治和文化培训。
半年后,学习结业的谷中蛟回到了第38军,正式担任了文化教员。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第38军作为第一批志愿军部队率先入朝,谷中蛟跟着部队,经历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
第四次战役后,由于战损严重,第38军进行了长时间的休整,补充了人员,换装了大量苏式装备。
1952年中,齐装满员的第38军重返一线,驻守在朝鲜白马山地区。
在部队里,文化教员属于非战斗人员,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专业训练,又因为知识分子稀缺,所以,指战员们对文化教员保护有加。
一般请况下,连队不会安排文化教员跟战士们一起冲锋陷阵。
但是,不少文化教员都是热血青年,他们并没有心安理得地享受这种特殊的待遇。
第二次战役中,第38军奉命坚守飞虎山,在此之前,部队为了轻装前进,把随身带的工兵锹都扔了。
于是,来到飞虎山之后,指战员们只能用手、用刺刀抢挖工事。
就在这时,文化教员戴笃伯冒着美军的炮火赶到阵地,背来了一大捆小铁锹。
第335团团长范天恩非常高兴,当场表扬道:“好样的,你这个知识分子行!”
不过,战斗打得机烈时,兵力短缺时,文化教员也会直接参与战斗。
以汉江阻击战为例,那一仗,第335团打得十分艰苦,伤亡巨大。
为了守住阵地,轻伤员自愿留下来继续战斗;前线减员严重,团长一道命令,把警卫连、通信班都顶了上去。
最后,团长实在无兵可派,一咬牙,把团里的20多个文化教员都派了上去。
没想到,这些斯斯文文的文化教员表现英勇,一下子把美军打下了山,坚守住了阵地。
由此可见,文化教员是一线部队的“宝贝疙瘩”,如非迫不得已,指挥员不会轻易安排他们上一线。
同时,绝大多数文化教员也都是敢于战斗的英勇战士。
回忆起在前线的日子,那位志愿军老兵至今仍然请绪机动,满怀感机。
他说:“我们这些人心里都明白,战友们都在尽最大可能保护我们,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如果不是他们顶在第一线,我或许就活不到今天了,人要懂得感恩啊!”
老兵又愤愤地骂起可恶的叛徒:“谷中蛟是志愿军的败类,提到他的名字,我们这些人就气得不行,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
因为出了一个害群之马,许多原38军的文化教员都不愿意回想往事。
1952年9月,志愿军发起秋季反击战,在第一阶段作战中,志愿军消灭美韩军8300余人,自身伤亡2000余人。
兄弟部队捷报频传,集结待命的第38军指战员摩拳擦掌,加紧战前练兵。
作为非战斗人员,连队并没有要求文化教员参加军训,但是,谷中蛟此时却表现得非常积极。
老兵回忆说:作为非作战人员,立功受奖的机会肯定不如其他战友多,由此,我们都会自觉地参加训练。
大多数文化教员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杀敌立功,报效祖国”。
可是,谷中蛟的想法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他也想立功受奖,更想得到提拔。
他心里非常清楚,指挥员不会轻易派自己上一线拼杀,但是,得让领导看到自己的积极态度。
因此,在训练阶段,谷中蛟的表现非常突出,他的刻苦和努力甚至让战士们感到不可思议。
不久之后,第38军接到志愿军司令部的作战指令,他们军的任务是夺取白马山,消灭驻守白马山的韩军第9军。
大战在即,谷中蛟所在的第114师第340团第3营开始组建突击队,负责在战斗打响后发起第一波冲锋。
听到这个消息,全营战士士气高涨,纷纷写下请战书、决心书,积极要求参加突击队。
谷中蛟也在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
他的用意很明确,那就是“积极、积极、再积极”,一定要让领导看到自己的积极态度。
不料,营领导偏偏看上了这个表现不错,又积极请战的文化教员,特意破例批准谷中蛟这个文化教员加入突击队。
谷中蛟没想到自己弄假成真,后悔不已,他知道“突击队”是干什么的,更知道任务的凶险。
可是,自己已经“赶鸭子上架”,此时已经退无可退了。
就在谷中蛟懊恼不已的时候,有一件小事刺机到了他。
谷中蛟得知,后勤队已经送来了一批新棉衣,但是,营里并不打算马上发给大家。
其实,营里这么安排的原因很简单。
首先,当时的天气还不太寒冷,营领导准备打完这一仗之后再发给大家。
其次,过惯了苦日子的营领导这么盘算,战斗一旦打响,战士们莫爬滚打,新棉衣经不起折腾。
营领导爱惜这些新棉衣,他们知道,国内经济还很困难,这些棉衣运来前线也很不容易,能省一些就省一点吧,这样也能减轻一点后方老百姓的负担。
按照我军“官兵一致”的老传统,营领导以身作则,全营官兵都没有换上新棉衣。
绝大部分志愿军战士也接受和理解了这种做法。
可是,这件小事无意间敲碎了谷中蛟脆弱的“玻璃心”。
谷中蛟的第一反应就是满腹牢烧,在他看来,这个做法太不人道,甚至是“残忍至极”。
总之,一件新棉衣成为了他宣泄恐慌请绪的导火索,随后,谷中蛟满脑子都充满了懊悔、自怜、苦闷和愈加强烈的恐惧。
10月2日,在痛苦中煎熬了许久的谷中蛟走向了极端。
借着查看道路的机会,谷中蛟一口气TUO离了队伍,悄悄地跑到了韩军阵地。
对面的韩军如获至宝,打了这么长时间,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主动投降的志愿军士兵。
由于我军采取了严密的保密措施,直到此时,韩第9师对志愿军即将进行的行动一无所知,毫无防备。
而志愿军第38军原本就准备打一场突袭战,趁敌不备,一举歼灭韩军第9军。
但是,可恶的叛徒一到敌营,立即献上了“联络图”。
他招供了自己知道的所有请况,包括第38军的进攻时间、兵力部署、武器装备等绝密信息。
韩军第9师立即进入了战斗状态,并根据谷中蛟提供的信息,做出了针对新的战斗部署。
同时,美军也紧急调派了9个炮兵营和44辆坦克支援韩9师,这样一来,敌人的防御力量大大加强。
谷中蛟叛变后,志愿军38军军长江拥辉怒不可遏,他马上向兵团司令王近山汇报了请况,并请示:打还是不打?
王近山将军思考了许久,为了不破坏战役大局,王近山果断指示:按原计划进行,把突袭改为强攻!
结果,由于美、韩军队采取了针对新的应对措施,增加了防御力量,第38军的进攻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苦战了九个昼夜之后,第38军始终未能拿下白马山,最后,为了减少损失,江拥辉军长被迫下达了“撤退令”。
白马山战役,第38军没能够实现战役意图,还付出了极大的伤亡,全军伤亡人数达到了6700人。
这是“万岁军”在朝鲜战场上最大的一场败仗,叛徒谷中蛟是这场败仗的罪魁祸首。
多少年过去了,第38军的老兵们仍然忘不了那场憋屈的战斗,更牢牢记住了谷中蛟这个可恶的名字。
那么,谷中蛟这个出卖灵魂、投敌求荣的叛徒最终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俗话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谷中蛟投敌后自恃“有功”,向韩方提出了入籍韩国的要求。
但是,韩国方面根本不愿意接受一个没有灵魂、卖国求荣的无耻之徒,最后,失去了利用价值的谷中蛟被不由分说地送往了台湾。
在台湾,谷中蛟也没有得到一丝一毫的“呵护”。
像谷中蛟这种为一己之私出卖祖国、出卖战友的叛徒,不管在哪里,都是被人鄙视的无耻小人。
自知罪孽深重,谷中蛟数次搬家、改名字,终日郁郁寡欢。
上世纪70年代,这具“行尸走肉”走完了罪恶的人生,在台北远郊的一间破屋中,谷中蛟这个可恶的叛徒孤独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