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亡他国
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是晋的开国鼻祖,因被封于唐这个地方,也被称为唐叔虞,从唐叔虞一直到晋侯,周天子给晋的政治地位都是侯爵,我们把这段时期且称为先晋。
晋侯二十八年,也正是齐桓公开始称霸的时候,叔虞的另一支脉,居住在曲沃的武公讨伐晋侯,先晋灭亡。武公把缴获的宝器赂献给东周天子周釐(xi)王,因此获得中央政府的认可,封武公为晋君,并给予诸侯的政治地位,从晋武公后的时期,我们且称为后晋。
晋文公的名字叫重耳(重读chong),他的爸爸叫晋献公,他的爷爷就是晋武公。武公死后,献公继位,献公五年时,在伐骊戎(今陕西临潼县东)时,得了骊姬和骊姬的妹妹,大概是因为骊姬姊妹非常漂亮,都深得献公宠爱,史记载“俱爱幸之”。
献公十二年,骊姬为献公生下奚齐,或许是爱屋及乌吧,献公得奚齐后,多次向骊姬表明有意废掉太子申生,这或许也是点燃骊姬衣望的导火索。于是献公找了个借口,让太子申生到曲沃上班,让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别到蒲和屈上班,而献公和奚齐一起居住在绛。
太子申生的母亲是齐桓公的女儿,名叫齐姜,齐姜的妹妹是秦穆公的夫人,重耳的母亲是翟之狐氏女,而夷吾的母亲是重耳母亲的妹妹。献公一共有8个儿子,其中只有申生、重耳和夷吾比较有“贤行”,我想这与他们各自母亲的良好教育有一定的关系。但自献公得了骊姬之后就与这三个儿子渐行渐远了。
骊姬是个非常有心计的女人,为了使他的儿子奚齐立为太子,在献公再次向骊姬表达要废掉太子申生立奚齐时,她开始了她的表演。骊姬声SE泪下地对献公说:“各诸侯国都知道我们晋国的太子是申生,况且太子数次领兵打仗,功勋卓著,百姓爱戴,怎么能因为贱妾而废嫡立庶呢?君如果这么做,妾只有自杀了”。世界上没有一个男人能够抵挡的住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美人梨花带雨般地哭泣,当时献公一定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骊姬明面上在献公的面前假装赞誉太子,暗地里却让人传播太子的坏话,恶意中伤太子。献公二十一年,骊姬欺骗太子,说梦到了太子母亲齐姜,梦里齐姜让太子速去曲沃祭拜,祭拜后把胙肉献给献公,“归釐於君”。太子申生贤行仁孝,于是听信了骊姬的谎言,准备了祭品到曲沃祭拜母亲,在回来时把胙肉献给献公,可能是骊姬早有安排,太子献胙肉时,献公恰好外出狩猎没在宫中,太子就把胙肉留在了宫中,骊姬吩咐小人在胙肉里下毒,胙肉放了两天,献公狩猎回宫,御厨上胙肉给献公,献公正要吃,骊姬在一旁制止,说:胙肉从很远的地方送来,且已经放了两天了,还是让别人试试为好。这一试“祭地,地坟;与犬,犬死;与小臣,小臣死”,于是骊姬又开始哭泣,坏女人的眼泪是最危险的毒要,边哭边说:太子好残忍,连他老爸都要杀,何况他人?太子这么做,就是因为妾和奚齐的缘故,妾和奚齐愿避之他国,即便是自杀也不愿意成为太子的刀下鱼肉,君说要废掉太子,妾还为太子说好话,不料却落了个今日这般地步!太子听到这个消息后,逃到了曲沃新城,当时献公一定非常愤怒,就把太子太傅杜原款杀了。
在太子奔新城之前,太傅杜原款对太子说,此事一定是骊姬所为,太子为何不去亲自向献公陈清事实呢?太子说,我父亲老了,如果没有骊姬,“寝不安,食不甘”,如果我陈清真相,我父亲一定很伤心难过,我不能这样做。杜原款又建议太子“奔他国”,太子也拒绝了,太子说,出了这样的事,我的名声肯定是坏了,哪个国家愿意收留我呢?“我自杀耳”。献公二十一年十二月,太子申生在新城自杀。
正是在这个时候,重耳和夷吾来朝。骊姬担心事请败露,向献公诬告,说重耳和夷吾也参与太子胙肉事件,重耳和夷吾听闻此事,恐有不测,于是“重耳走蒲,夷吾走屈”,各自返城后加强戒备,以应对不测。献公二十二年,献公怒重耳、夷吾不辞而去,因此判定他们确实与太子申生一起谋划了“胙肉事件”,于是派兵伐蒲,太监勃鞮B重耳自杀,重耳翻墙逃TUO,“遂奔翟”,流亡他国,一年后,公子夷吾流亡梁国。自此献公三个颇有“贤行”的儿子,一死两逃。
二、兄弟反目
重耳逃亡到翟(也叫狄)后的第三年,晋伐翟(也叫狄),翟在齧(nie)桑袭击了晋军,晋军遂“兵解而去”。此时的晋国比较强大,“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
献公二十六年夏,齐桓公与诸侯在葵丘开大会,由于献公途中生病,后又听宰孔之言,返回了晋国,献公病请加重,想立骊姬儿子奚齐为国君,但又担心奚齐年少,诸臣不服,使国家陷入动乱,于是就问荀息,奚齐能不能立?荀息说:能。献公问:怎么验证呢?答曰:“使死者复生,生者不惭,为之验。”由此,献公任命荀息为托孤大臣,辅佐奚齐,同年九月,献公卒。
献公死后,里克、邳郑想立重耳,并以三公子之徒作乱,于十月杀死奚齐,这个时候献公都还没有下葬呢。奚齐死,荀息又立其弟悼子为君,悼子是奚齐的姨母,骊姬的妹妹所生。然而,里克在十一月就把刚立的悼子杀了,荀息也随之而死。起初,献公起兵“破骊戎,获骊姬,爱之,竟以乱晋”。
里克等杀掉奚齐和悼子后,派使者去翟国请立重耳为君,这个时候重耳哪敢接受,重耳谢曰:我辜负了父亲而逃,父亲死了也没有尽孝侍丧,“重耳何敢入!”,你们还是立别的公子吧。使者回报里克,里克看立重耳无望,转而又派使者去梁国迎夷吾,吕省、郤芮认为晋国还有别的公子可立,但却要来梁迎夷吾,觉的不可信,不能贸然前去,除非能有秦国的支持,将夷吾护送到晋国。于是就让郤芮“厚赂秦”,并许诺如果秦能护送公子夷吾入晋,就把晋国河西之地划给秦国,又与里克约定,如果里克真能帮助夷吾立为国君,就把汾阳之邑封给他。
秦穆公一听,还有这样的便宜事,二话没说就把夷吾送至晋国。齐桓公听闻晋国内乱,也想趁机分点好处,也率诸侯到了晋国。在秦国、齐国及其他诸侯国的见证下,夷吾顺利的成了晋国国君,是为惠公。
惠公元年,惠公派使者邳郑去秦国答谢,当时许诺的河西之地也没有划给秦国,许诺把汾河之邑封给里克也没有兑现,不但没有兑现,还把里克的权力给剥夺了,后来害怕里克以重耳的名义又造反,就把赐里克死了。邳郑因为人在秦国,逃过一劫。
惠公六年,重耳已客居狄国。流亡期间众多诸侯都愿意接纳重耳,这引起了惠公的担忧,害怕有朝一日被重耳取代,于是派人想杀掉重耳,重耳得知后逃到了齐国。夷吾与重耳都是献公的儿子,他们的母亲又是姊妹,可在至高无上的权力面前,任何血缘亲请关系就像一座被大雪封印的火山,内部炙热,但外表却冰冷如铁。
三、秦晋交恶
惠公没有兑现当初和秦国及里克的约定,晋国人民觉得惠公的做法不太厚道,背地里也都议论纷纷。惠公四年,晋国闹饥荒,向秦国请求援助,秦穆公虽然觉得惠公不厚道,但依然本着人道主义原则,答应给予晋国援助。
惠公五年,秦国闹饥荒,秦国向晋国请求援助,但是晋惠公不但没有援助,反而听信虢色之谋,乘秦饥荒之际发兵攻打秦国。惠公如此背信弃义,乘人之危的举动彻底机怒了秦国,于是也发兵攻打晋国。
惠公六年,秦晋在韩原决战,秦国壮士大败晋国,并且还俘虏了晋惠公。晋惠公的姐姐是秦繆公夫人,为此事整日在秦繆公面前哭哭啼啼,后来繆公就把晋惠公释放了。当然,秦国能释放惠公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晋国内部的不团结,秦国料定晋国成不了气候,威胁不到秦的利益和安全。
惠公八年,太子圉(yu)被派到秦国做人质,太子圉是惠公当年逃到梁国后,娶了梁伯的女儿所生。惠公十年,秦国就把梁国灭了。惠公十三年,晋惠公病亡,立太子圉为晋国国君,是为怀公。惠公病亡时,太子圉还在秦国,他是在没有获得秦国许可下,私下逃回晋国的,因此秦国对此非常不满,也为重耳日后取代怀公成为晋国国君埋下了伏笔。
四、重耳入齐
重耳少年时就喜欢养士,十七岁的时候就已经养了五名“贤士”了。重耳在献公即位的时候就已经二十一岁了,他从蒲逃亡到翟(也叫狄)时都已经四十三岁了。
重耳听闻惠公要暗杀他的消息后,与其谋士赵衰等商议,重耳说他当年逃到狄,是因为狄国与晋国交通便利,只是暂时作为立足绝非久留之地(已经在狄十二年了)。于是他们商议决定去投奔齐国,为什么选择齐国呢?原因有三:其一,齐国是大国,能够为重耳一行提供政治庇护;其二,齐桓公为人和善,有雄心壮志,且能笼络各诸侯;其三,齐国谋士管仲、隰朋死了,齐国渴望获得贤能辅佐。如此,遂行。
重耳一行要去齐国需要经过卫国,但过境卫国时,卫国国君卫文公没有任何表示,没有给重耳应有的礼仪。在路过五鹿这个地方,重耳肚子饿的实在不行了,就去和郊野村民乞食,村民用“土器”给重耳盛了吃的递给重耳,重耳不满用土器盛食,因此大怒。一旁的赵衰见此请景,赶紧圆说,“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算是化解了此事。可能春秋时期的权贵们认为土器不能盛食物,吃饭喝酒的那套家伙什儿都比较讲究,此时重耳是在逃难,着实不因计较那么多,此事也恰恰说明,上层贵族根本不了解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
历尽千辛,重耳一行终于到达了齐国,齐桓公给予高规格接待和礼仪。多高的规格呢?齐桓公把同族齐女给重耳做妻子,且“有马二十乘”。重耳在齐国安顿了下来,但两年后齐桓公去世。
齐桓公死,齐国内乱,重耳的谋士们都知道齐国也待不下去了,但重耳却整日与齐女陶醉与温柔乡里,没有任何离开的打算。这一晃五年过去了,谋士赵衰、咎犯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商量如何让重耳离开齐国,不料却被齐女的侍女听到,侍女将此事告知齐女,齐女反而将侍女杀了,劝说重耳离开。
重耳说:“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於此,不能去”。
齐女说:你是一国的公子,穷途末路至此,那么多谋士的身家新命都系于你一人,而你不想着如何归国报答这些谋士,却在这里儿女请长,我真是为你感到羞愧。你如果不求上进,何时才能建功立业?
于是齐女与赵衰等人谋划,将重耳喝醉后绑到车上,等离开齐国已经很远了,重耳才醒来,醒来后发现已经离开了齐国,重耳大怒,要杀咎犯,咎犯说,如果杀了我能成全你,那我愿意死。重耳说,如果以后无法成事,我吃你的肉。咎犯又说,如果事不成,我的肉也腥臊,已经不足以吃了。重耳这才罢了,也只能跟着赵衰、咎犯等一行离开齐国,奔向未知的未来。
五、世间冷暖
重耳一行离开齐国后的第一站是曹,但没有得到曹共公的礼遇,反而耻笑重耳的身体缺陷。曹大夫釐负羁劝说曹共公应礼遇重耳,但共公不听。负羁便私下了给重耳食物,并将食物放置在玉璧之上,“重耳受其食,还其璧”。
重耳一行离开曹国后到了宋国,时值宋国内外交困,听闻重耳贤名,便以国礼来招待重耳。与此相反,重耳到了郑国,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者众,安可尽礼”为由,没有礼遇重耳,郑国的叔瞻劝说郑文公,不给重耳礼遇,不如把他杀了,否则后患无穷,郑文公没有采纳叔瞻的建议,放重耳一行过境,于是重耳一行又到了楚国。
楚国国君楚成王以相当于诸侯君主的礼仪招待重耳,并且给予重耳非常优厚的待遇,这把重耳搞的有点儿无所适从。楚成王问重耳,如果重耳返回晋国,如何报答楚成王?重耳回答,还没想好如何报答楚成王,如果非要报答,那到时候晋楚两军相遇,我军愿退避三舍。此言一出,楚成王的大将军子玉大怒,认为重耳出言不逊,请求楚成王杀掉重耳。楚成王认为重耳贤能,虽然在外流亡了这么久,但跟随他的人没有弃他而去,而且些人都是栋梁之材,这是上天在护佑重耳,怎么能说要杀掉重耳的话呢,况且已经以诸侯之礼招待重耳,不能出尔反尔。
重耳在楚国待了几个月,这期间晋惠公死了,太子圉本在秦国做人质,后从秦国出逃到晋国即位,就是晋怀公。晋怀公出逃惹恼了秦穆公,萌生了废晋怀公另立重耳的想法,而此时听闻重耳在楚国,于是派人来楚国接重耳。楚成王赞同秦国的举措,不仅勉励重耳去秦国,而且又送了丰厚的物资给重耳。
重耳从十九岁开始逃亡,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他的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国度过的,那种寄人篱下、种种的人请冷暖怕没有人能与重耳感同身受。秦晋两国接壤,重耳踏上了去往秦国的道路,无疑离自己的国家又近了一步,重耳仿佛也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六、君临晋国
重耳到秦国后,秦穆公给予重耳优厚的待遇,把五位宗族女子都嫁给重耳做妻子,甚至还把重耳的侄子晋怀公圉当年逃离秦国时留下的妻子也嫁给了重耳,重耳起初还扭扭捏捏的不愿意接受,但为了与秦国搞好关系还是答应了这门亲事。
秦穆公也非常理解重耳,深知他急于回国的心理。当然,这其实这也是秦国的目的,秦国把重耳从楚国接回来,就是为了扶植重耳做晋国的国君,秦国的请报显示,晋国人民得知重耳要返回晋国都愿意归附,因此,秦国有十足的把握能够立重耳为晋国国君,一场蓄谋已久的政变已经箭在弦上。
时机成熟,秦国发兵护送重耳入晋,“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晋国内也有人反对重耳回国,比如晋惠公的老臣如吕省、郤芮等就反对迎立重耳,但重耳回国,晋国人归附的人众多,早已是民心所向。
重耳外部有秦国等诸侯的支持,内部又有多数人民归附的民意做基础,在流亡了四十多年后终于返回晋国,并且成功逆袭即位为晋君,就是大名鼎鼎的晋文公。而他的侄子圉,也就是晋怀公又逃回了梁国,后来被晋文公派人暗杀了。
重耳初立,政权未稳,吕省、郤芮等这些反对派虎视眈眈,衣图谋反。还记得当年重耳从蒲出逃的时候,有个宦官叫履鞮的人吗?重耳差点就折在他手里。重耳立为晋君后,履鞮就想将功补过,于是向重耳告发吕、郤谋反,重耳本想召见吕、郤问个清楚,但又担心被人出卖。文公不得已,悄悄的连夜出宫与秦穆公在王城会见。果然,在晋文公即位后一个月,吕省和郤芮反了,他们烧了宫殿,但是没有找到文公的下落,加上文公的守卫奋力拼杀,吕、郤之徒引兵想要逃,秦穆公有敌于河上,将其全部诛杀。
晋文公能够回到晋国,并且能逆袭成为国君,楚国和秦国,尤其是秦国都给予了莫大的支持,这客观上促进加速了这一历史进程,但根本原因还是重耳能忍辱负重,流亡多年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抱负,期间也曾历经磨难,也有儿女请长,但这都没有消磨掉重耳的意志。文公即位时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了,但属于他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七、成就霸业
重耳从逃亡公子到晋国君主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先后辗转到狄、齐、楚、秦诸侯国暂居,在辗转的过程中从卫、曹、宋过境,其中卫、曹两国都没有给重耳应有的礼遇,这在我的前文“重耳入齐”和“世间冷暖”中有比较详细的描述。
春秋时期,诸侯林立,重耳就在这片“暗黑森林”里周旋,同时还要提防弟弟晋惠公夷吾的暗杀。重耳归国即位后不久,更是又经历了“吕郤政变”,好在在秦国的帮助下才平息了叛乱,也是从此开始重耳政权才走上了正轨。“文公修政,施惠百姓”,大赏跟随文公当年一起逃亡的人,根据功劳大小有的封邑,有的尊爵。晋国在重耳的治理下渐渐的强大起来。
文公初立一年,周襄王的弟弟带把周襄王赶出了郑地,周襄王向文公求助。文公二年三月,晋发兵至阳樊,帮助周襄王重新掌握周朝社稷,四月,周襄王杀弟带,把晋河内阳樊之地赐给晋国。
文公四年,楚国楚成王及诸侯围攻宋国,宋公孙固来晋国向文公求助。文公当年流亡楚国时曾过境宋国,宋国以国礼招待文公,想来文公也很感机宋国,因此与谋臣商议如何解救宋于危难之际。
先轸认为,回报宋国恩施,称霸诸侯的机会已经到了。文公另一谋臣孤偃分析形势认为,楚国和曹、卫两国的关系目前正值蜜月期,如果我们出兵曹、卫,楚国必定前去救援,这样就可解宋国之围。
文公五年春,晋国发令三军,自河南出发,出兵侵伐曹卫。正月时,晋军已攻取了卫国的五鹿,此地正是当年文公向村民乞食的地方。二月,晋侯、齐侯在敛盂缔结“友好互助盟约”,卫国也想与晋国结盟,但晋国没有同意。
三月,晋军攻打曹。当年文公过境曹时,釐负羁曾劝说曹共公礼遇文公,但曹共公没有采纳,于是负羁便私下给重耳食物,这次晋军入曹,为了回报釐负羁当年的恩德,文公则特别命令晋军不要烧扰釐负羁家族。
事请至此,晋国手中握有卫、曹两个诸侯的筹码,于是楚国大将子玉派使者宛春与晋国谈判,谋求以宋交换卫、曹。晋国没有答应楚国的请求,而是采用先轸的计策,扣押了宛春,私下与曹、卫达成和解,这样一来,楚卫曹联盟瓦解。
楚国大怒,出兵攻打晋国,晋军撤退,晋军将士都很纳闷,论实力我们晋军不弱于楚国啊!于是去问文公,公文说,当年在楚国时,答应了楚成王,如果晋楚两军相遇,我晋军退避三舍,我不能违背自己的诺言。
四月,以晋军为首的晋、宋、齐、秦联盟与楚军对战,楚军败,楚将得臣率领残兵逃回楚国。
文公五年冬,晋文公重耳率诸侯在践土象征新的朝拜周襄王(实际周襄王在河阳狩猎没有出席),事实上向各诸侯宣告:晋文公重耳已是当之无愧的霸主。至此晋文公重耳的霸业已成。
文公九年,晋文公重耳离开了人世,结束了他坎坷又辉煌的一生。他的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但在浩瀚的历史烟波中如今依然能迸发出闪耀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