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突围”,皮定钧率领的第一旅创造奇迹,在敌众我寡的请况下,“皮旅”成功吸引了敌人的主力。
“皮旅”不但掩护了中原军区突围,还成功地从敌军重围中“全身而退”,部队的伤亡人数极少。
此后,一则“皮有功,少晋中”的传闻更让皮定均将军和“皮旅”名扬天下。
然而,当皮定均将军和皮旅尽享至高无上的荣誉之时,人们往往容易忽略这场大戏的一个重要配角-吴诚忠旅长、张体学政委带领的鄂东独立第二旅。
中原突围时,鄂东独立第二旅担任掩护任务,以减轻“皮旅”的压力,掩护主力部队的行动,整个突围行动中,鄂东独立第二旅的损失最为惨重。
中国人历来信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中原突围”中,“皮旅”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可是,后人不应只记得“皮旅”,却淡忘了鄂东独二旅这个悲壮的配角,即使是全军覆没,鄂东独二旅的壮举依然值得后人敬仰!
此次突围行动,鄂东独立第二旅将自己置于死地,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还”之悲壮,
虽然担任的是掩护任务,独二旅的任务也绝不轻松,某种程度上,他们面临的压力和风险甚至更大,因此,全旅上下都抱定了必死之心。
突围行动开始后,独立第二旅6000多人在佛塔山坚持了三天三夜,圆满完成了第一次阻击任务。
此时,吴诚忠旅长接到命令,上级要求他的独二旅佯装成中原军区司令部,继续执行有敌任务。
“猪将军”刘峙果然中计,他立即派出数万大军向吴诚忠所部扑来。
7月18日黄昏,吴诚忠、张体学率部边打边撤,终于暂时摆TUO了追兵,来到了岳西县一个叫冶溪镇的地方。
就在这个阶段,冶溪镇发生了一个传奇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不是吴诚忠旅长,而是镇上一位神秘人物-胡之杰。
胡之杰是安徽岳西冶溪人,他从小就饱读诗书,当过教书先生,参加过武昌起义,曾任川军第一师师长。
此时的胡之杰已经主动TUO离川军,赋闲在家。
胡之杰TUO离川军的原因与蒋介石有关。
因为不是老蒋的嫡系,胡之杰与许多杂牌军将领一样备受排挤,辞官回老家之前,胡之杰供职于南京参谋总部。
在这里,胡之杰有职无权,再加上参谋总部内部争权夺利、勾心斗角,胡之杰整日里无所事事、郁郁寡欢。
最后,胡之杰选择了“眼不见为净”,一怒之下离开南京,回到了岳西冶溪的老家。
胡之杰长期在军中供职,且身居高位,所以积蓄颇丰,回到老家后,胡之杰置办了不少家业,成了这一带赫赫有名的乡绅。
胡之杰原本打算就此颐养天年,再也不过问政事。
可是,独二旅的到来以及后来发生的事请让他改变了想法。
吴诚忠、张体学率独二旅来到冶溪之后,在征得胡之杰首肯的请况下,吴诚忠把临时旅指挥部设在了他的家里。
这是胡之杰第一次与共产党军队近距离接触。
胡之杰惊喜地发现,这支疲惫不堪的共产党军队虽然衣衫褴褛,武器简陋,却有着极其严格的军纪和昂奋的斗志。
对胡之杰这位曾经的国民党高级军官,吴诚忠、张体学和独二旅官兵不仅没有欺凌、打骂,反而尊敬有加。
对胡之杰的家人,家里的粮草财物,独二旅官兵秋毫无犯,所有这些,都让胡之杰对这支共产党军队心生敬意,刮目相看。
没想到,吴诚忠他们刚刚在冶溪安顿下来,请况发生了突变。
7月20日天刚亮,国民党整编第72师突然尾随而至,30000大军团团包围了冶溪镇。
眼看敌人来势汹汹,吴诚忠和张体学商量决定:独二旅绝对不能消极悲观、束手就擒,必须尽一切努力突围出去。
为了避免误伤老百姓,在张体学政委指挥下,部分战士帮助乡亲们转移,吴诚忠则指挥主力部队做好战斗准备。
大战一触即发,吴诚忠深知,此战极其凶险,他开始焚毁机密文件,同时叫来了警卫排长。
吴诚忠给警卫排下达了一道特殊的命令:“胡先生帮助我们安营扎寨,要防止国民党军对他实施报复。”
“你们排的任务就是全力保护胡之杰先生一家的安全!”吴诚忠对警卫排长说。
吴诚忠此举让胡之杰既感到意外,又深受感动。
在如此危急的请况下,吴诚忠旅长还能够顾及一个乡绅的安危,足见这是一支名副其实的仁义之师。
胡之杰当面向吴诚忠表示了谢意,并随口问了一句:“敢问包围镇子的是哪支部队?”
吴诚忠答道:“是国民党整编72师。”
话音未落,胡之杰“呵呵”笑了。
吴诚忠不解道:“胡先生为何发笑?难道你跟他们熟悉?”
“岂止是熟悉。”胡之杰笑着说:“他们的师长叫傅翼,副师长叫祝顺鲲,都是老夫当年的老部下。”
胡之杰自告奋勇道:“这样吧,老夫这就出镇去,亲自去会一会我的那两位小老弟,劝他们给贵军让路、放行。”
“不行,整编第72师有备而来,不会那么容易劝说得了的,再说,我也不能让先生冒这么大的危险。”吴诚忠真诚地说。
胡之杰胸有成竹道:“不碍事,老夫此行起码有九成的把握,吴旅长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胡之杰说罢,便大摇大摆地走出胡家大院,昂首挺胸往镇外的整编第72师营地而去。
吴诚忠后来才知道,整编72师的师长傅翼和副师长祝顺鲲不仅都是胡之杰当年的老部下,还是他最信任的亲信。
当年,胡之杰对傅、祝二位有提携之恩,胡之杰离开军队之后,傅翼和祝顺鲲仍对他敬重有加,从来没有中断过联系。
见到傅翼、祝顺鲲后,胡之杰顾不上喝一口水,立刻开始了他的“说客”工作。
胡之杰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你们此番前来,想必也是奉命行事,镇上的军队不是日本人,他们也是中国人。”
“一旦交战,你们双方必定是两败俱伤,中国人手足相残,我实在于心不忍!”
见傅、祝两位沉默不语,胡之杰接着说:“72师是地地道道的川军部队,老蒋如何对待我们川军的,你们俩一定心知肚明。”
“假如你们把部队打残了、打光了,老蒋是不会给你们补充的,说不定还会乘机撤了72师的番号,类似的事并不少见。”胡之杰的话句句戳中要害。
“依老长官之见,我们应该如何是好?”傅、祝问道。
胡之杰说:“依老夫之见,与其同胞相残、两败俱伤,不如网开一面,各走各的路,现在这个时候,为川军保存一点实力比什么都要紧。”
傅、祝二位虽然稍有犹豫,但是,他们很快就理解了老长官的一片苦心。
傅翼说:“我们听老长官的,其实,这个仗我们也不想打。”
最终,傅翼命令部队暂停进攻,并找了个借口,调走了镇子东边的部队,给独立第二旅留下了一条通道。
当夜,吴诚忠、张体学率全旅官兵迅速行动起来,以最快的速度开出了冶溪镇。
由于胡之杰的帮助,独二旅未伤一人、未放一抢,几千官兵从30000敌军的包围圈中顺利突围而去。
许多年以后,谈到冶溪突围,吴诚忠将军依然感慨万千。
他说:“若不是胡老先生鼎力相助,独二旅免不了与敌人拼死一战,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结果不堪设想……”
独二旅安全离开冶溪后不久,为了更加灵活机动地冲破敌人的包围圈,吴诚忠决定将部队兵分三路,分别突围。
第一路由吴诚忠旅长指挥,率领旅部和第四团向麻城方向突围;
第二路则由第五团自行向罗田方向突围;
第三路由张体学政委指挥,带领第六团向麻城以北方向突围。
最后,三路队伍克服了重重困难,虽然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却终于分别成功突围。
部队在冶溪河会合之后,吴诚忠准备带部队向东开进。
就在此时,上级发来新的指令:停止东进,部队留在大别山,就地开展游击战。
吴诚忠同时被任命为中共鄂皖地委副书记。
在敌人大军压境、围剿不断的请况下,独二旅在大别山地区坚持斗争、艰难苦熬。
他们与国民党军展开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因为没有兵员补给,又没有兄弟部队支援,独二旅的战损请况越来越严重,人数越来越少。
至9月底,在大别山鏖战数月的独二旅伤亡殆尽,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在一次突围行动中,吴诚忠与他身边仅剩的几十个战士也被敌人打散,吴诚忠侥幸TUO险后,乔装打扮回到了老家。
1948年,吴诚忠最终回到了华中军区,吴诚忠后来被任命为中原军区二纵四旅旅长。
1955年9月,吴诚忠被授予新中国开国少将军衔。
此后,吴诚忠历任河南省军区后勤部政委,许昌军分区司令员、河南省军区干部部部长、武汉军区后勤部政委。
1968年10月,吴诚忠将军病逝于北京。
独二旅张体学政委也在战斗中与战友失散,他一路狂奔到了南京,找到了我党在南京的办事处。
在董必武先生的周密安排下,张体学几经周折终于回到了延安。
建国后,张体学离开军队,历任湖北大冶县书记兼大冶军分区政委、湖北省组织部长、湖北省副主席、省长、省军区党委书记兼政委等职。
1973年9月3日,张体学同志在北京病逝,年仅5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