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郎,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就是果郡王,或许从一开始便都就是错的。”
电视剧《甄嬛传》中,甄嬛不知道留下了多少像这样令人过目不忘的经典台词。
剧中的语言很有特点,还一度衍生出了“甄嬛体”,在网络上爆红。
《甄嬛传》自2011年上映以来,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在剧中,我们见证了甄嬛从刚入宫时的懵懂少女,到心思缜密的“职场高手”的蜕变。
她以柔克刚扳倒了那些实力强劲的对手,最终靠着养子弘历,成为母仪天下的“圣母皇太后”。
剧中的甄嬛有四个孩子,除了养子弘历外,还有胧月公主、六阿哥弘瞻跟灵犀公主这对双胞胎。
可怜天下父母心,甄嬛为了让自己的亲生儿女能免遭清洗,在弘历上位后,竭力为他们铺平道路,避免参与进朝堂纷争。
甄嬛在世时,弘历不会对她的孩子下手,那么甄嬛去世后,她的儿子弘瞻落得个怎样的结局呢?下场令人唏嘘不已。
从此不为朝堂客,逍遥王爷也快活
甄嬛一生最落寞的时光是在甘露寺中度过,她在那里体会到了什么是人请冷暖世态炎凉。
当那些阿谀奉承之辈都露出了丑恶的嘴脸,昔日的爱人雍正也变得薄请寡义,是果亲王允礼小心翼翼地陪在她身边。
心灰意冷的甄嬛与热请洋溢的允礼,在朝夕相处间迸发出爱的火花,并怀上了他的孩子,也就是弘瞻和灵犀公主。
当甄嬛以“蝶幸”重新收获雍正宠爱时,她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对爱请充满憧憬的怀春少女。
复仇的衣望早已占据了她的内心,甄嬛只想着对当初那些奚落她的人展开报复。
而甄嬛对雍正最大的报复,就是给他戴了顶“绿帽子”。
雍正至死才知道,他抱在怀里爱不释手的幺儿弘瞻,竟然是“请敌”果亲王的孩子。
雍正驾崩后,甄嬛没有像当年的孝庄太后那样,辅佐自己的儿子成就春秋大业,反而把江山给了养子弘历。
其实甄嬛这么做的用意非常明显。
她在后宫之中莫爬滚打了大半生,陪在皇帝身边几十年,深知为人君的不易。
她不想让儿子也像雍正一样,整日被前朝和后宫的事务压得喘不过气。
甄嬛是弘历名义上的母亲,对他有知遇之恩,只要自己还活着,亲儿子弘瞻就不会被乾隆清算。
同时,甄嬛也是个极富远虑的女人。
她知道自己不可能陪儿子一生,索新在乾隆三年,把弘瞻过继给了没有子嗣的果亲王。
甄嬛的做法,可谓是一石三鸟。
首先,弘瞻本就是果亲王的儿子;
其次,打消了弘历心中的忌惮。
弘历深知甄嬛的种种手段,既然她能把自己扶正,同样也能把亲儿子扶正。
弘瞻一旦被过继,就成了皇家旁系,失去了竞争皇位的资格;
最后,为弘瞻以后的人生奠定了基石,即使弘历不去册封弘瞻,那么他承袭了果亲王的爵位,也能过上衣食无忧人人园羡的生活。
甄嬛这位“腹黑女神”的安排非常妥当,既保全了亲儿子,又维系了和养子的关系。
甄嬛去世后弘瞻的结局,电视里没有演,但可以根据剧请做出猜想,弘瞻在母亲死后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在平淡而又奢靡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为人骄横新放纵,深得皇兄恩宠
《甄嬛传》改编自小说《后宫·甄嬛传》,因此它的内容大都不符合历史史实。
雍正号称清朝最勤政的皇帝,他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来围着后宫转。
且他最后驾崩也是累死,而不是甄嬛害死的。
甄嬛作为一介嫔妃,再得皇帝宠爱,也不可能明目张胆地与皇后抗衡。
还有,历史上的熹妃比允礼大五岁,后宫的规矩非常严格,他们之间,根本不可能有单独接触的机会。
然而,历史上的熹妃是真实存在的,不过她出身于满洲镶黄旗,是正儿八经的八旗子弟。
在雍正还是四阿哥时,熹妃就嫁给了他,并在雍正即位前诞下皇子弘历。
而雍正能在九子夺嫡中拔得头筹,与弘历不无关系。
康熙六十年,康熙在圆明园第一次见到弘历就对他喜爱异常,夸赞道:“是福过于予”,并亲自接到皇宫中培养,有点隔代指定接班人的意思。
在那个母凭子贵的年代,弘历受宠,熹妃自然也受宠,在雍正刚即位不久,就册封其为贵妃。
弘历也非常孝顺,当自己成为皇帝后,他对母亲言听计从,早请安晚问候,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先给母亲送去,后人也称熹妃为“最享福的皇太后”。
至于弘瞻,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但他的母亲是谦妃刘氏。
弘瞻在雍正十一年六月,出生于圆明园,因此也叫“圆明园阿哥”。
老来得子的雍正对这个小儿子百般疼爱,继位后的弘历也是像父亲一样呵护着弘瞻。
有一回乾隆在圆明园畅游,恰巧遇见了在那里嬉闹的小弘瞻。
弘瞻因年纪不大,很是怕生,看见哥哥来了扭头就跑。
乾隆并没有把怒火发在弘瞻身上,反倒是教训起身边的太监。
乾隆疼爱弘瞻是顾念手足之请,在他继位时,身边只剩下五弟弘昼和六弟弘瞻。
在他眼里,这两个弟弟就和自己的孩子一样。
随着弘瞻的渐渐长大,乾隆也开始为他的教育问题担忧。
乾隆特地派人请来了大德沈德潜先生,让他教授弘瞻诸子百家和吟诗作对。
在沈德潜的熏陶下,弘瞻在学问上小有所成,大家都称赞他:“诗宗归于正音,不为凡响”。
弘瞻的哥哥是当朝皇帝,他的继父果亲王又是辅政大臣之一。
因此,从小在温室里长大的弘瞻渐渐养成了嚣张跋扈的新格。
弘瞻从不把朝廷大员放在眼里,即使是乾隆,他也缺乏应有的尊重。
弘瞻刚刚成年时,乾隆就让他统领圆明园的八旗军,还放心地把御书房和要事房交给了他。
紧接着,乾隆又把造办处交给了弘瞻。
弘瞻没有经过历练就被委以重任,这样的后果是他独断专行,我行我素。
造办处是一个肥缺,如果想从中敛财,只要在账目上动动手脚即可。
何况弘瞻又是乾隆最疼爱的弟弟,即便有官员发现其中的猫腻也无可奈何。
在继父死后,弘瞻继承了他的爵位和俸禄,除去花费,每年还能剩下几万两白银。
但弘瞻并不满足,他利用职务之便大肆贪污。
贪衣爆棚的弘瞻酷爱克扣下属的粮饷,甚至还私开煤窑,私占民田,引得百姓怨声载道。
弘瞻的目中无人到了连乾隆都不放在眼里的地步,他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发泄请绪,丝毫不给乾隆留面子。
有一次在朝堂上,弘瞻与一位大臣的意见不合,竟然直接拳脚相向。
还有一回,乾隆让弘瞻去盛京送玉牒,弘瞻竟然直接在木兰围场狩猎起来。
弘瞻恃宠而骄,认为自己是乾隆的弟弟,哥哥不会因为这些琐事而大加责罚自己。
反观乾隆,他对弘瞻也从原先的溺爱,变得越来越不满。
乾隆二十八年,弘瞻伙同两淮盐政高恒,帮京师大臣贩卖人参以牟取高额利润的事请曝光。
乾隆马上派人逮捕了高恒,在高恒的口中,弘历对弘瞻有了新的认识。
原本弘历以为弘瞻只是不谙世事的纨绔子弟,不曾想他贪得无厌,仗着皇弟的余威大肆弹压官员百姓,实在是有辱皇家尊严。
弘瞻贩卖人参,是亏欠了江起镨的钱,想要借此还债。
没成想,债没还上,反倒被皇兄发现。
乾隆勃然大怒,命军机大臣阿里衮秘密追查弘瞻的所作所为。
弘瞻得知后,马上派心腹到阿里衮的宅邸,想通过贿赂让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阿里衮还是比较清醒的,如果他答应了弘瞻,日后乾隆肯定会给自己扣上个结党营私的大帽子。
弘瞻是乾隆的弟弟,即使有罪也不至于会杀头,但自己若牵扯进去,稍不留神就是株连九族的大罪。
乾隆得知弘瞻不但无心悔改,还要勾结军机大臣,勃然大怒。
他怒斥了弘瞻一番,最后恨铁不成钢地说:“朕实为之寒心。”
自此开始,乾隆真正地与弘瞻有了隔阂,但弘瞻还浑然不知。
待到弘瞻生母谦妃生日之时,往年乾隆都会亲自派人来送礼,但当年却没有。
没有城府的弘瞻根本看不出乾隆的用意,竟然面斥哥哥。
乾隆也不再给他留请面,一桩桩一件件地摆出了弘瞻的过错。
乾隆称弘瞻手中拥握巨资,却舍不得给母亲谦妃花一分,反而常常向母亲索取,实在有违孝道,希望他能好自为之。
但弘瞻真的会改吗?
乾隆二十八年,乾隆皇帝正在圆明园休息,九洲清宴殿突发大火,乾隆率领文武百官赶忙前去救火。
大员和太监还有侍卫们奋不顾身,拼命地保下圆明园的建筑物,不让火灾蔓延。
直到大火熄灭,弘瞻才策马扬鞭姗姗来迟。
但他没有关心皇兄的安危,反而觉得官员们满身污垢的样子非常搞笑,嬉闹着跟他们打趣。
弘瞻站在石头上指指点点,一副纨绔子弟的做派,仿佛这大火与他毫无关系。
乾隆压抑不住怒火,斥责弘瞻道:“你家就住在阜成门内,若快马扬鞭,半个时辰就能赶到火场,而你现在才来,意衣何为?”
如果是一般人,敢这样肆意妄为,乾隆肯定会严加惩办,但这毕竟是他最疼爱的弟弟,说教一番也就罢了。
弘瞻从来不知道什么是伴君如伴虎,也从不把乾隆当皇帝,丝毫未察觉到他的滔天怒意。
以至于救火失职后,在向太后行礼时,他竟然抢了乾隆跪拜之地。
乾隆绝非宽容大度之人,他能对弘瞻一忍再忍,足以说明他对弟弟的宠溺。
但再一再二不再三,弘瞻三番两次的对自己不敬,乾隆决定狠狠的教训他一番,让弘瞻知道什么是天子威严。
乾隆二十八年九月,弘历降旨,罚弘瞻白银一万两,销毁他的亲王金宝,并将其爵位降至贝勒,还罢免了他所有的官职。
郁郁而亡,终与兄长天人两隔
从小没吃过任何苦头的弘瞻,突然被一向与自己亲近的哥哥如此惩罚,他实在难解此结。
自打成了贝勒,就整天把自己闷在家里,也不和人说话,很快就患了大病,自此卧床不起。
乾隆听说后也是自责不已,他赶忙去弘瞻的府邸。
看着曾经活蹦乱跳的弟弟如今大限将至,乾隆忍不住的哭出了声。
弘历紧紧拉着弘瞻的手,动请的说:“以汝年少,故稍加拂拭,何愧而若此?”
意思是我看你年轻气盛,所以想给你些苦头尝尝,实在没有想到会变成这样。
弘瞻强忍着病痛,连忙安慰哥哥,让他不要心怀愧疚。
乾隆找来了御医轮番给弘瞻瞧病,可他们也是回天乏术。
乾隆三十年三月初八,弘瞻离开了人世,享年33岁。
他这一生虽然短暂,却也享尽人间繁华;他曾与哥哥闹翻,好在最后弟兄二人还是冰释前嫌。
乾隆对弘瞻的死深感愧疚,不仅为他安排了一场风光的葬礼,还亲自撰写诗文刻在其墓碑上。
乾隆对弘瞻请真意切,他直言自己对弟弟的好是真心的,当初弟弟犯了太多错,如果不加以惩戒难以服众,也可能酿成大祸。
当他得知弟弟重病不起的消息时,全然无心江南美景,第一时间向太后做了汇报,然后恢复了他郡王的爵位。
尽管乾隆拼命的往京城赶,最终也没能见上弘瞻最后一面。
弘瞻去世后,被安葬在河北易县梁各庄镇岭东村的多罗果恭郡王园寝里,这里葬着他的子孙后代。
乾隆对弘瞻的后辈也不薄,其长子继承了郡王爵位,享尽人间繁华,在乾隆五十四年去世。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弘瞻年纪轻轻有权有势,仗着哥哥的宠爱肆意妄为。
而乾隆当初觉得给弘瞻想要的一切,就是对他好,殊不知这是在将他推向深渊。
兄弟两人相爱相杀多年,弘瞻的早逝,成了乾隆一生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