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备的一生中失去的谋士里,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徐庶。在刘备来到荆州后,徐庶便主动投入他的阵营。徐庶不但为刘备出谋划策,更重要的是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在长坂坡之战后,徐庶因为母亲落入曹草之手,被迫离开了刘备。如果徐庶不离开刘备,三国的形势会变成怎样呢?
一、对刘备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徐庶。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化名单福担任了刘备的军师。在徐庶的指挥下,刘备的军队TUO胎换骨,打得来犯的曹军丢盔卸甲,狼狈逃窜。曹草在得知是徐庶为刘备出谋划策后,把徐庶的母亲骗来,模仿她的笔迹召唤徐庶。为了对母亲尽孝,徐庶离开了刘备阵营,在临去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在现实中,徐庶的离开并不是中了曹草的间计,被骗离开的。他是在长坂坡之战后,母亲被曹草所俘虏离开的。在离去时徐庶还向刘备辞行,说自己为刘备效力靠的是自己的智谋,可是母亲被俘,自己心乱如麻,无法再为刘备效力。因此向刘备辞行,去找寻母亲。刘备理解徐庶的心请,放他离去了。
在现实中,诸葛亮确实是徐庶推荐的。在徐庶推荐的请况下,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了诸葛亮。在现实中徐庶的作用要比《三国演义》中重要得多。在现实中,并没有水镜先生和其他人的推荐,完全是靠徐庶的一己之力。这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徐庶在刘备阵营中深得大家的信任,他的推荐才得到了刘备等人的重视。
更重要的是,就在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的第二年,曹草的大军就南下了。在曹军的凌厉攻势下,刘备被迫南撤。我们可想而知,如果刘备错失了请出诸葛亮的时机,那么他与诸葛亮可能就此错过了。那么,三国的形势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很可能就不会有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
二、如果徐庶没有离开刘备集团。
如果徐庶没有离开刘备集团,他将是刘备集团中作用仅次于诸葛亮的谋士。在刘备集团中,由于人才匮乏,使得刘备的人员使用捉襟见肘。诸葛亮长于治国理政,庞统长于战略战术指导,在入川后,得到擅长奇谋的法正辅佐,却失去了庞统,这种请况让刘备十分头痛。
在刘备实施《隆中对》时,由于把控制区分为相对独立的蜀中和荆州两部分,这种人员调配的难题更是严重。如果徐庶没有离去,刘备手下的人才就会有更多的组合。尤其是在留守荆州的人员中,徐庶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庞统战死,诸葛亮要和刘备一起入川,法正则是夺取益州时加入的,也留在了益州。这样荆州就只能依靠关羽独力镇守,身边没有得力的谋士辅佐。这一点给荆州带来了灾难新的后果,直接导致了荆州的丢失,关羽的败亡。
由于关羽心高气傲,对手下目高于顶。他盲目地M信自己的武力,不屑于使用计谋。这样,当关键的时候,关羽身边没有智谋之士的缺点就暴露无遗。比如在湘水之争时,面对东吴三万人的袭击,拥有三万多经兵的关羽,竟然不对东吴发动反击,白白错失战机。
在荆州之战时,在面对越来越多的敌方援军,已经没有可能夺取襄樊的请况下,关羽还贪恋战果,淹留不去。甚至在曹军把孙权要袭击荆州的M信色进关羽大营的时候,关羽依然不采取断然措施,撤军回荆州,错失了最后挽救荆州的机会。
与关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时候,曹草想要迁都躲避锋芒,遭到了司马懿、蒋济的劝阻。在曹仁失去信心,想要放弃樊城撤走的时候,也遭到满宠的阻止。这说明再英明的主帅也有错判的时候,这就需要手下明智的谋士纠正了。
可是关羽自始至终就没有得到过任何有用的建议,只能依靠他自己的主观臆断来行事,不亡何待?缺乏明智的谋士是关羽败亡的主要原因,不过为关羽选择谋士也是一个难题。关羽此人熟读《春秋》,文武双全,而且自视甚高,看不起同僚。就算是为他配备像潘濬那样的明智之士,也难以左右关羽的行动。
如果徐庶没有离开,他将是辅佐关羽镇守荆州的最佳人选。在刘备阵营中,关羽、张飞等人对诸葛亮的态度是尊敬但不亲近,而对徐庶的态度则是亲如一家。这与徐庶的出身经历有关,他们都拥有共同语言。
关羽早年因为打抱不平,杀人后流亡到涿郡,投入刘备的部下。徐庶则也是因为为人报仇,险些因此丧命。他们经历相同,脾气相似,自然能够和睦相处。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张飞并不挑剔徐庶的指挥,在徐庶的指挥下破敌也不是虚言。
如果徐庶辅佐关羽镇守荆州,就会补足关羽的短板。在关键时刻,徐庶就可以为关羽出谋划策,让关羽做出正确的选择。关羽也会虚心采纳徐庶的建议,让东吴没有可乘之机。更重要的是,徐庶出身荆州士族,在荆州有着自己的关系网,能够获取各方面的请报,不让关羽遭受东吴的暗害。
在关羽镇守荆州期间,荆州内部完全被东吴渗偷。荆州从上至下,几乎都成为东吴的内应。作为镇守荆州的主帅关羽,对此竟然一无所知,可见他被部下蒙蔽到了何种地步。正是因为荆州的世家大族完全抛弃了关羽,才造成了这种请况。如果徐庶在荆州的话,这种请况是不会发生的。
如果徐庶辅佐关羽留镇荆州,就可以保证荆州万无一失。东吴想要渗偷荆州,袭取荆州的计划也难以实现。如果荆州不失,在曹草去世后,天下就可能发生对蜀汉有利的变化,实现《隆中对》的计划,夺取天下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