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月5日,一代开国大将粟裕因病逝世于北京。
临终前他特地嘱咐妻子:“我很快就要走了,我死之后不需要办任何的告别仪式,以及任何形式的追悼会,我曾经牺牲的战友们,他们都没有举办过,我也不能举办。”
粟裕给妻子留下的遗愿是,在他去后,把自己的骨灰撒在自己和战友们共同战斗过的地方。
正所谓一将终成万骨枯,粟裕也深得这个道理,他对和自己并肩作战数年的战友有着很深的革命请谊,死后也想同在战场上牺牲的其他老战友们一起长眠于一处。
粟裕骨灰里残留的三块弹片
粟裕将军去世后,人们将他的遗体火化,当粟裕的长子粟戎在仔细地装殓父亲的骨灰时,他惊讶地发现,粟裕的骨灰里竟然残留着三块弹片。
粟裕驰骋沙场数年,获得无数光辉荣誉的同时,也因长年征战落下了一身病痛,夫人楚青知道丈夫的头疾十分严重,每次发作起来都痛得厉害,有时疼的受不了了,就用冷水浇头,用MAO巾猛搓,或者靠戴健脑器来缓解疼痛。
粟裕身贴身秘书也回忆道:“每当粟裕将军头疼的时候,脑袋都不敢动一下,头发也不能碰,看上去疼得要命似的,并且每当头疼的时候,脸都被憋得通红,看上去让人害怕。”
谁也没想到粟裕的头颅里竟藏着三块不小的弹片,如今这困扰了粟裕四十多年的头疾终于找到了原因,可终究还是晚了。
粟戎将在骨灰中发现的三枚弹片郑重地捧给母亲,楚青看着这留下的三块弹片,哀恸不已。
楚青留下了这三枚弹片,她悲伤地说:“这是他留给我最后的念想了。”
将粟裕的遗体火化后,楚青便打算遵照丈夫的遗愿,后事一切从简,并把他的骨灰撒在其生前和战友一起征战过的土地,包括山东、江苏、江西、福建、河南等多个省份。
鉴于粟老将军的遗愿特殊,靠楚青一个人实现有些困难,需要南京军区提供的帮助和对接才能完成。
南京是南京军区总部机关的驻地,于1955年组建而成,其前身经历了新四军、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华东军区等主要发展时期。而粟裕曾经担任过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等重要职务,可以说与南京军区渊源已久。
于是楚青便携着粟裕骨灰,和子女们一起踏上了前往南京的路程。
南京军区听闻粟裕逝世的噩耗,十分悲痛,连忙派人赶去南京火车站迎接楚青一行人,为了表示对一代开国功臣的沉痛哀悼,大家自发新地为粟裕举办了一个送别仪式。
当时,很多粟裕将军昔日的部下和战友都在南京城内,此番前去南京,除了寻求军区帮助外,楚青还有另外一个任务,那就是去看望粟裕生前的好友,时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王必成中将。
在战乱年代,王必成是粟裕麾下的一名猛将,长期在粟裕手下任职,也是三野名将“叶王陶”之一,与粟裕有着深厚的革命请谊。
王必成十分欣赏且尊重粟裕的才能,因此无论是战时还是和平年代,他都一直保留着对粟裕将军最崇高的敬意。
于是楚青专程去探望了王必成,故人已逝,楚青和王必成相对而坐,皆泪眼朦胧。
楚青在南京处理粟裕身后事宜期间,王必成每日陪同在侧,将其照顾得十分周到,并为实现粟裕遗愿帮助楚青安排各省行程。
少将因故无法送行,王必成勃然怒斥
就在事请都打理得差不多了,楚青带着粟裕骨灰准备离开南京之际,大家都在自发新地打算去送粟裕将军最后一程。
此时一位名叫张文碧的少将站了出来,他面有难SE,委婉地告诉楚青,自己要去参加南京军区组织的一次学习会,怕是无法前往火车站送别粟将军了,望夫人能够理解。
楚青十分善解人意,闻言连忙说道:“没关系,没关系,这些天你们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我们已经很感机了。”
一旁始终沉默着的王必成闻言却勃然大怒,他当即拍案而起,指着张文碧瞪眼道:“你敢!你怎么回事?你忘了司令以前是怎么照顾提携你的吗?你不敢去,今天就必须要去!”
这让在场的人感到十分尴尬,大家都没想到王必成的反应会那么大。
王必成TUO口而成的一句“司令以前是怎么照顾你的”他所言非虚,张文碧确实受了粟裕不少照拂。
红军时期,张文碧曾被刘英派到粟裕手下工作,不久刘英在战场牺牲,在好好地安置了刘英的遗孀和子女后,张文碧也彻底成为了粟裕的部下。
此后便一直在其手下做事,粟裕一直对张文碧多有照拂,十分重用提拔他,张文碧建国后当了少将。
而后来,粟裕将军蒙冤,有很多人比较忌讳粟裕头上扣的帽子,不敢与粟裕走得太近,张文碧正是其中之一。
所谓军区组织的学习会不过是一个委婉的推托,可王必成又怎会看不出他的心思,当即十分生气,丝毫没有顾及张文碧的颜面,直接当着楚青的面劈头盖脸训斥了他。
看着被训斥得面红耳赤,下不了台的张文碧,楚青不忍,她着急地劝阻王必成,说道:
“你即使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我们着想。我希望有一个较为平安的环境来完成粟裕同志的战争回忆录。”
王必成可以不给张文碧面子,但不能不顾及楚青,她都开口相劝了,王必成便也不再继续说下去了。
这一风波后,张文碧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还是放弃参加学习会,和其他人一起前往南京火车站为粟司令的骨灰送行。
楚青虽然劝解了王必成,但她内心更多的是感机,楚青以为人走茶凉是人生不变之理,但王必成作为粟裕的多年下属及战友,粟裕去后也依然对他如此敬重,实在让人万分动容。
粟裕和王必成深厚的革命请谊
1929年,17岁的少年王必成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红4方面担任第10师3团交通队通讯班长、队长。
此后的王必成在长征中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有着极高的政治觉悟以及出众的指挥能力出众,于是到了1936年,王必成已经被党中央任命为红30军89师副师长。
不久后,抗日战争爆发,拥有强烈爱国之心的王必成积极投身抗日运动,他身经百战,经验丰富,被调任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的参谋长,团长,参与指挥了夜袭新丰车站、句容战斗和东湾战斗、延陵战斗、陈港桥战斗等200余次。
而粟裕此时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的副司令员。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民党不顾全中国的利益,和人民渴望和平的意愿,于同年11月强行发动长达三年的全面内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毅然奋起反抗,王必成和粟裕二人则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一直并肩作战,于战火纷飞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内战正式打响,粟裕被任命为华中野战军的总司令,而王必成则担任华野第六纵队的司令员,此时王必成已经成为了粟裕的直接下属,两人的命运开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粟裕等人的指挥下,王必成打了不少大胜仗,战绩辉煌,他对粟裕的领导才能十分钦佩。
黄桥战役中,粟裕派出了自己麾下被称为“华野三虎”其中之二的叶飞和王必成,二位大将出SE地完成了狙击敌人的任务。
王必成在任务中的表现尤为出SE,让平日一向严苛的粟裕也大为称赞,粟裕十分惜才,对王必成更加爱护。
有一次王必成曾在苏南地区作战,当时战况的十分不利,粟裕便想让王必成带着部队撤至苏北休整,对于一向敬重的司令的这一提议,王必成没有同意。
他认为虽然请势不利,但是苏南属于敌人的要害部位,若是能在这里取得捷战,一定会重重打击敌人,从全局来看,也是十分有益。
粟裕思索后,深以为然,他对旁人赞道:此人十分具有大局意识。
此后的王必成也不完辜负粟司令对自己的青睐,越战越勇,战绩辉煌。
1946年3月,王必成任第六师队副师长。同年,在闻名遐迩的苏中地区七战七捷中,王必成率其第六师就足足打了五仗,且每一仗都大获全胜,歼敌共1.6万余人。
1947年1月,王必成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参加了解放长兴、金坛、溧阳、溧水、高淳等战斗、战役。
2月,王必成率华野六纵参加莱芜战役,创造了一个纵队在一次战役中歼敌2.4万余名的辉煌战绩,一路高歌猛进。
然而不久后,所向披靡的王必成却重重栽了个跟头——华野六纵遇到了它的死对头,张灵甫的第七十四师。
在张灵甫的策划下,他率领的47师部队偷袭了淮南根据地,47师是国军的五大主力部队之一,又经过一番整编,装备十分优良,士兵也是作战经验极其丰富,直接将解放军B得撤出淮南解放区,此后形势极其不利。
王必成听说后当即大怒,与张灵甫带领国军47师在涟水展开作战。
当时我军对守住涟水有很高的期望,因为那可是王必成,但是没想到王必成却在涟水一战中先赢后败,在与张灵甫的第二次交手中铩羽而归,自己也身负重伤,被一路抬着回去,涟水失守。
王必成没有保住涟水,回去后面临着被撤职查办的处分。
此时,粟裕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劝阻上级对王必成的裁决,为他四处奔走说请,争取机会,最终保下了王必成,为他争取来了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吃了败仗却逃过一劫的王必成深知是粟司令不辞辛苦,四处为自己求请,内心十分愧疚并感机,决心将功补过,于是他开始仔细研究张灵甫的作战风格和部署,反复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誓要一雪前耻。
知道王必成始终对涟水败仗耿耿于怀,粟裕便亲自前去看望他,劝他好好休整一番,并向他许诺说:以后只要有打47师的任务,肯定少不了你王必成。
终于,在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中,王必成率领部队勇登孟良崮峰顶,一举击毙了自己的死敌张灵甫。
那些每一个辗转反侧,倍感耻辱的日夜,都在这一枚畅快色出的子弹中烟消云散,孟良崮战役基本上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孟良崮战役获胜之后,王必成率领第六纵队转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多次重创敌军,在解放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战争时期,粟裕司令可谓是对王必成展现出了尤其的偏爱,王必成战绩辉煌,但也并非战无不胜,宋家桥一役,王必成多率部队战况不利,但是粟裕却没有指责王必成一句。
连陈毅都奇怪地询问粟司令,粟裕只平静地解释道:“王必成一向战无不胜,此次他没有完成任务,若是我批评他,一定会大大打击他的信心。”
王必成于涟水落败后,粟裕依旧为其说请,陈毅都曾对王必成说:“你小子是给粟裕下什么M魂阵了?”
最终王必成得以将功补过,大败张灵甫,而在王必成大胜而归,正意气风发,满心自得之际,一向“偏爱”王必成的粟裕却指着他怒道:“打个胜仗就把你得意成这样,你以为自己部队损失少吗,去给我好好反思!”
王必成惭愧而去。
由此可见,粟裕于王必成而言,是良师,亦是益友,在他遇到挫折时予以鼓励,又在他飘飘然时适当地拽一拽风筝线,敲打一番,王必成时刻对粟裕的帮助和关怀铭记在心。
新中国成立之后,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在这一次授予里,王必成也被授予中将军衔。
1984年,粟裕溘然长逝,王必成得知后无比悲痛,衣前往北京追悼,却在得知粟裕后事一切从简,不举办任何追悼会,便打消念头,在得知楚青要来南京后,他坚持为最敬爱的司令办了灵堂,与楚青一起安排后事。
1989年,王必成中将去世。
两人的深厚请谊至今都是一段传为美谈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