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省亲并不是百年贾家的回光返照,而是催命符。这从省亲的时间就能看出来。大多数观点聚焦在元春省亲为什么在晚上进行,其实正月十五元宵节才更让人不安。
元春省亲日期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具体时间“待定”!这让贾母她们不得已在当天五鼓便起来梳妆按品级穿戴起来,早早就去门前迎候。贾家始终不掌握元春省亲的具体时间。
这件小细节很不寻常。按说钦天监和礼部应该制定好全套流程,提前告知贾家以做准备。贾家这边不得消息,按照最早的时间迎候,反映出两点:
一,皇帝并没有批准具体时间,态度冷淡为元春省亲带来负面影响。
二,皇帝对贾家和贾元春不满,有意借不确定的时间表明态度和立场。皇帝不热心,钦天监和礼部当然就不尽心。
好在贾元春及时派人出来通知贾家,她的一天行程。
(第十八回)太监道:“早多着呢!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太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
戌初就是夜里七点。元宵节在正月,戌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正是灯会的热闹开始。
贾元春会在夜里省亲,就源于她要先陪着皇帝“领宴看灯”后方能请旨回来。
这算什么?就像一个怕老公的媳妇,想要在元宵节回娘家却不敢张口。在婆家磨磨蹭蹭尽完了所有义务,才小心翼翼地跟丈夫请求要回趟娘家看看父母……元春省亲拖到晚上才进行,就与这种请况类似。
按说妃嫔省亲是“国之大事”,既然已经定下来就要按照国法规矩办事,不会拖到晚上,更不会非要参加完宫里的宴会和赏灯,皇帝又不差她贤德妃一人。
问题是妃嫔省亲并不是皇帝下旨,而是太上皇的旨意。元春省亲是贾家响应太上皇旨意草办,贾元春也没有制止,皇帝对此不满意,让她心虚也就无可厚非了。有能耐去向太上皇请旨回家啊!
史湘云后面引用了李白的一句诗作为酒令“双悬日月照乾坤”,就是讲唐明皇与儿子肃宗李亨两皇并立的微妙朝廷格局。
曹雪芹借此设计的朝廷格局,就类似“双悬日月照乾坤”,影色太上皇与皇帝关系明显不和睦,并不是贾琏所谓“父慈子孝”。
可怕在贾家虽是皇帝“老丈人”,却听从太上皇旨意大肆草办妃嫔省亲,他们的批股明显坐歪了。皇帝不满甚至警惕是必然的。贾家的灾祸也早已注定。
所谓“双悬日月照乾坤”,太上皇是残阳,皇帝是新月。元春省亲被磨蹭到夜里进行,相当于皇帝在警告贾家别忘了他们现在是谁的臣子!
而且,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月亮最圆最盛的一天,元春省亲定在元宵节,也表明贾家对皇帝不忠不顺,势必要被强势清算。
另外,元宵节当晚贾元春省亲,还要与第一回元宵节甄英莲被仆人霍启弄丢,引发甄家一连串连锁反应直至家破人亡的请节对看。
元宵节在《红楼梦》里不是吉祥的日期,而是乐极生悲的时间节点。甄英莲丢失,贾元春省亲和贾母夜宴都是如此。
秦可卿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形容的就是元宵节元春省亲的悲剧设定。
甄英莲在元宵节当晚“一去不归”,仆人霍启将甄英莲丢失引发“祸起”,甄家被葫芦庙大火烧作白地家破人亡,导致甄士隐最终出家而去。
与之相同,贾元春元宵节省亲后也是一去不归。皇帝借此看出贾家不忠不顺,下决心将他们除之而后快。
贾家不但因元春省亲花光积蓄,更是“祸起”源头。等到皇帝一怒抄了他们,大观园群芳散尽,贾宝玉也出家而去。正是“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最惨的是贾元春,经此一别就是生离死别。她最终死在贾家抄家前夕,通过“榴花开处照宫闱”和脂砚斋批语《长生殿》伏贾元春之死预示。元春的结局与孙权皇后五月榴花神潘淑和杨贵妃一样,都是被皇帝派宫人缢死。
从元春省亲磨蹭到夜里,再结合正月十五元宵节“祸起”之日,贾家的未来早已注定,让人越发不安起来。
文|君笺雅侃红楼
还请帮忙点赞、收藏,能关注作者更好,每日都有新内容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