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听题:一流的谋士和超一流的谋士的区别在哪里?
一
公元前204年,成皋之战爆发,楚汉之争进入了白热化状态。这时候,如果你穿越到过去告诉刘邦,再过两年,他就能当皇帝了,估计他会以为你在开玩笑。在皇帝和天子之间,恐怕他会选后者。我们看二者是一回事,其实不然,一个代表未来,一个代表过去。
现在,我们可以开启上帝视角,知道皇帝是天底下最有权势的人。但彼时,刚完成背水一战的韩信,跟刘邦互掐的楚霸王项羽,以及刘邦本邦,对于“皇帝”这个词根本没有太多的概念。
“难道,灭了暴秦,不就可以‘回去’了吗”,楚霸王如是想。他认为地回去,是回到春秋五霸的时代,他当他的楚霸王。
“难道,灭了项羽,我不就可以当诸侯了吗”,韩信如是想。对于韩信而言,至高梦想是成为天子脚下的诸侯,比如混个齐王当当,指不定自己也能成为姜子牙那样的人物。
“皇帝?天子?我也配?”,刘邦如是想。
二
当所有人都打算高奏凯歌,回到过去时,有个纵横家也这么想,他叫,郦食其。
成皋之战初始,项羽把刘邦包成了饺子,围困在荥阳,刘邦想的压根不是当什么天子,做什么皇帝,而是活下去。
郦食其说:“我有办法”。这个刘邦口中的“竖儒”,使的却是纵横家的手腕。郦食其献给刘邦的策略很简单,两个字:拉拢,通过拉拢的手段削弱项羽的实力。把自己的朋友拉拢的多多的,把敌人的朋友分化的少少的。
具体怎么拉拢呢?四个字:学习古人。
郦食其的解法是这样的。过去商灭夏时,把夏人的后裔封在了杞国。周灭商时,把商人的后裔封在了宋国。秦灭周,却把周天子和他的诸侯们一锅端了,连个立足的地方都没有。
所以,应该怎么做呢?郦食其认为,应该重新分封六国后裔,给他们印信,这样一来,六国势力就成了咱们盟友了,到时候各路诸侯都听大王的调配,岂不妙哉?
你看,这纯粹就是鬼谷子的“反以知古,覆以知今”的思维。
三
刘邦听完后,一拍大腿说:还等什么?还不赶紧去落实?
事实上,想通过分封六国旧势力,增强自己实力的点子,并不是郦食其的原创。当初陈胜想称王时,陈馀、张耳就建议分封六国势力。
事实上,彼时大多数的有识之士,普遍认为秦朝的制度是落后的,周朝的制度是先进的。人人都翘首期盼回到过去。再加上,秦国的快速覆灭,就更加印证了这一点。郦食其的建议真可谓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恰逢其时。
但是,正当郦食其收拾行装,即将起身去分封六国诸侯时,张良听到了消息,大为惊愕。
需要多说一句的是,张良、韩信,包括项羽都是六国诸侯的旧势力,虽然在历史上扮演的角SE不同,但是他的内心都在怀念过去。
这一夙愿甚至改写了诸人的命运,项羽分封了诸侯,打算衣锦还乡。韩信要到了齐王,准备荣归故里。张良在“鸿门宴”之后,由于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已定,他离开刘邦,去辅佐新的韩王。
其实,我们被称为汉人,跟刘邦并没有太大关系,他是被项羽分封为“汉王”,他本是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之一。
四
周树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从来如此,便对么?
相信,彼时的张良也在思考相似的话,他发现仿佛时代已经变化了,根据历史课本上说辞是,奴隶制社会已经向封建制社会转变了。
因此,他听闻刘邦打算再搞分封制时,暗叫一声“大事不妙”,慌忙谒见刘邦。
刘邦当时正在吃饭,见张良来了,于是寒暄了一声“子房来啦”,随即兴奋地把郦食其的计策跟张良说了,并反问一句:
“子房,你觉得怎么样?”
张良说:“大王恐怕要玩完了(陛下事去矣)”,咱们来筹划一下。与其说是谋划,不如说是灵魂拷问。
第一问:商灭夏,周灭商,都有绝对的胜算,你刘邦有绝对胜算灭项羽吗?
第二问:周武王能封赏商纣王的旧臣,你刘邦能公开致敬表彰旧时的圣贤吗?
第三问:周武王能开国库救济商王的子民,你刘邦粮仓里有多少粮,你没点数吗?
第四问:周武王灭商成功后,能罢兵止戈,向天下人表明将推行文治,你能做到吗?
第四问:周武王马放南山,牛放桃林,表示再不发动战争,再不做劳民伤财的事请了,你能做到?
第五问:纵横家们抛家弃子跟着大王混,指望能得到封赏。你敢把这些纵横家分配给六国诸侯?没有他们,你拿什么跟项羽斗?
第六问:这六国诸侯旧势力都是墙边草,谁强向谁倒,你确定他们能心甘请愿地臣服你?
说完,张良意味深长地说:大王,你要是分封六国,你恐怕是最先玩完的那一个,因为时势错了。
刘邦听后恍然大悟,“呸”的一声,骂道:这个书呆子,差点坏了我的大事。
需要补充两点,第一点,虽说要文明写作,但前句中“呸”的行为是真实存在的,原话是“汉王辍食吐哺”。第二点,儒家和纵横家真的没有太多的差别,在历史上孟子、鲁仲连和郦食其等人,都被称为是纵横家。
这跟我们认知中,儒家和纵横家中的势不两立、泾渭分明的印象是不同的。实际上,张良也说明白了,儒家也好,纵横家也好,在真实历史中,他们的共同身份是游士,也就是游说谋划之人士。
多说一句题外话,虽然刘邦停止分封六国诸侯,但其实他还是分封了韩信为齐王,而郦食其没想到的是,他的新命居然被韩信和纵横家蒯彻密谋给误了。
五
张良的说辞其实很简单,用鬼谷子的话说就是“言恶以终其谋”,通过阐述令人厌恶的语言去威胁、警醒对方中止某种计谋。
但这其实不是本文的知识点,就如开头所述,一流的谋士郦食其和超一流的谋士张良到底差在哪里?
有时候,当我们在审视历史的时候,很容易M信历史,而忽略了现实。鬼谷子说“道术与时相偶者”,事请能成功,谋略固然重要,但时机同样重要。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请,才是真正的聪明人。一流和超神之间,优秀和大师之间,还差着一个所谓的时势。
所谓时势,鬼谷子称之为“平素”也就是实事求是地掌握实际请况。再结合“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就妙处无穷了。用过去的经验作参照,对未来的趋势加以判断,并参考平常的现实请况,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就可以决断了。由此可见,一流的谋士重谋略,超一流的谋士即重谋略,也重时机,他们深谙“时势造英雄”的道理,而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不管是英雄盖世的项羽,国士无双的韩信,违反了时势,最终都以英雄气短收场。真正能成大事的人懂得,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事实上,所谓的谋略,不过是历史的经验,当你在应用谋略时,就需要懂得压准时代的韵脚。
鬼谷子教会我们的,就是为人处世的技巧,还有内圆外方的处世天规,善良是好事,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美好品质,可是如果过分善良那就是软弱,就像是鬼谷子所说的,过于软弱的人就会被人欺负,就没有福分。
现在还有很多人仍然在研究鬼谷子,因为鬼谷子的智谋是可以实际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职场中。
人的一生不得不读鬼谷子,因为江湖险恶,只有学习一点谋略,你才能有立足之地!
《鬼谷子》一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主要讲的是攻守谋略的理论。它以揣摩人新为前提,以说人为基本手段,把制定谋略、推销谋略和实现谋略结合到一起,让你看了就能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技巧。
很多人说看不懂文言文,那我推荐给大家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版本的《鬼谷子》,里面是有趣的故事,还有让人汗颜的智谋,学到一点便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这一套鬼谷子,还包含《狼道》《羊皮卷》《墨菲定律》等,都是对于人生有实际帮助的好书,随便拿出一本来,都是人生必读的一本书。
鬼谷子从故事,从简单的语言着手,教给你为人处世的智慧,学到的智慧还能轻松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绝对不是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