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可查的,李世民一生中共有15位妻妾,包括“皇后”1位(长孙氏),“夫人”(唐初以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为夫人,合称四夫人,秩正一品,位在皇后之下,九嫔之上)6位(韦贵妃、杨贵妃、燕德妃、郑贤妃、徐贤妃、音德妃);
“嫔”(唐初以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嫔,合称九嫔,秩正二品,位在皇后、四夫人之下,二十七世妇之上)1位(韦昭容);
世妇(唐初以婕妤、美人、才人为世妇,各9人,合称“二十七世妇”,婕妤秩正三品,美人秩正四品,才人秩正五品,位在皇后、四夫人、九嫔之下,八十一御妻之上)5位(杨婕妤、萧美人、武才人、崔才人、萧才人);
1位不知等级的妃嫔(王氏,蒋王李恽之母),1位妃位存在争议的妃嫔(吴王李恪、蜀王李愔之母,隋炀帝之女杨妃,有说她是四夫人之一的淑妃,也有说她是四夫人之一的德妃)。
PS:以上妃位包括高宗李治追封的,比如徐贤妃在太宗时期为正二品“充容”,但因其对李世民的思念而郁郁而终,李治感念其对父亲的至死不渝,下旨追封她为正一品“贤妃”。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皇太子李治即位,年号“永徽”,改明年为永徽元年,是为唐高宗。
李治即位后,李世民的15位妻妾中明确还在世的只有5位,即纪王李慎母韦贵妃,越王李贞、江王李嚣母燕德妃,徐贤妃,韦昭容,武才人。
除此,李世民的其他妃嫔或是史料中有明确去世时间的,又或是因史料缺乏无法得知去世时间的,比如长孙皇后,她明确于贞观十年六月己卯(636年7月28日),崩逝于立政殿;再比如杨婕妤,因史料缺乏,无法得知其去世时间。
那么,对于这5位明确在世的妃嫔,李治即位后,是如何对待她们的呢?
唐太宗曾言:
“太子(李治)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
在李世民诸子中能力并不突出的李治之所以能最终被确定为太子,有很大原因是因为 李世民认为他宽厚仁慈,和睦兄弟,让他即位不会出现兄弟相残的局面,至少不会无故屠戮兄弟。
毕竟纵使自古皇家无亲请,可“虎毒不食子”,没有多少父亲是不疼爱自己的子女的,更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子女自相残杀。
李世民对于兄弟相残一事可是“深有体会”,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为争夺皇位,兵戎相见,最后李建成、李元吉遇害,李世民登上皇位。
李世民虽然是靠着杀弟弑兄登上皇位的,但是正因为他曾经历过兄弟相残之事,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因此他从内心抵触自己的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一旦李世民认定某个皇子有可能在登基后会容不下自己的兄弟,那么这个皇子就注定与皇位无望。
曾宠冠诸王的魏王李泰,在太子李承乾被废后,他原是最有希望成为新一任大唐皇太子的,但就因为他对自己的兄弟形同陌路,为了皇位,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跟李世民承诺,只要让自己做皇帝,自己百年之后一定会杀掉自己的所有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
为了皇位,连自己的儿子都可以杀,更别说是兄弟,如此李泰这个曾经最受李世民疼爱的儿子最终因触碰到李世民的逆鳞,彻底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
与李泰相比,李治却是宽厚仁慈,对父母孝顺,与兄弟和睦。
一次,李世民曾问李治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孝经》中什么最重要?”
李治对答道:
“孝道最重要,幼年侍奉双亲,长大后侍奉君王,最后达到修身养新。君子侍奉君王,在朝堂要想着效忠君王,为国尽忠,在家要想到劝谏君王的过错,纠正其恶。”
李治的回答让李世民很是高兴,盛赞其仁孝。
还有一次,李治跟着李世民巡视并州,途中李世民身上长了一个大毒疮,而要想治好毒疮,就必须先把里面的毒脓给吸出来,那个时候的医疗条件可没有现在这么先进,有专门的吸取工具可以吸出毒脓,古代要想 排出 毒脓只有2个选择,要么用手挤,要么用嘴吸。
当时,李治知道父亲长了个大毒疮,没有一丝犹豫,当即用嘴吸毒脓,让李世民大受感动。
李治靠着“仁孝”二字,最终成为大唐第三位皇帝,成为盛世之君。
历史证明,李世民的选择没有错,诸子中李治的确是最适合的皇位继承人。
李治即位后,不但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了“隆平日久,户口滋多”的盛世局面,且在他的宽厚仁慈下,太宗诸子没有一位是因李治而死的,大多是以善终为结局,就算是大臣告兄弟谋反,也是不忍心下旨赐死兄弟,一心想要保下兄弟的命。
永徽四年(653年),吴王李恪被告谋反,且“证据确凿”(事后查出纯属子虚乌有,完全是宰相长孙无忌为清除政敌而诬告),李治得知后,第一时间想得不是杀他,而是想要赦免他。
李治对自己的侍臣说:“ 荆 王是我的叔父,吴王是我的兄长,我想赦免他们的死罪,可以吗?”因为此时朝政大权悉数被长孙无忌所控,李治虽然想赦免李恪,但长孙无忌执意要弄死他,李治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哥哥李恪被处死。
历代皇帝,最憎恨的就是儿子、兄弟造反,只要儿子、兄弟造反,哪怕只是风闻他们要造反,皇帝一般也都会下旨赐死,最轻的也是废为庶人。
好比玄宗朝,唐玄宗李隆基的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被玄宗妃子武惠妃诬陷造反,玄宗就毫不犹豫赐死他们。
想想看,连父杀子都有,更别说兄弟杀兄弟,李治在兄弟涉嫌造反的请况下,第一时间想 的 不是杀,而是救,可见李治真得把自己的兄弟当兄弟看,亲请在他的眼里要远比皇位重要。
魏王李泰,他曾为了争夺皇位威胁过李治,李治被他吓得半死。按理说,对于李泰,李治坐上皇位后,就算不找个借口杀他,也不会让他有好日子过。然而,李治登基后,李泰的生活非但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是越过越好,李治对他是优待异常,
“车服羞膳,特加优异”。
李泰死后,李治也十分伤心,以唐朝最高的丧葬规格“诏葬”的形式来为李泰举哀——不仅将其追赠为太尉与雍州牧,下旨辍朝,还下令
“班剑卌人,羽葆鼓吹,赙物三千段,米粟三千石,赐东园秘器,葬事官给,务从优厚”
,又特意请了法藏禅师来为李泰的往生祈福。
对待曾经为了皇位都想害他的哥哥李泰,李治都能如此仁厚,由此可见李治真的很仁厚。
如此仁厚的李治,连对待自己的兄弟都如此仁义,对待那些母妃自然也绝不会差,甚至有位妃子还因为他的“提携”,成为了中国二千余年封建史中唯一一位公认的女皇帝。
纪王李慎母韦贵妃
韦贵妃,名韦珪,出身京兆韦氏,其家族兴起于西汉,西汉韦氏连续三代人 位至 三公(西汉宣帝朝丞相韦贤、西汉元帝朝丞相韦玄成、西汉哀帝朝大司马韦赏),家族遂成关中名门。
唐代,韦氏与当朝李姓皇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李武韦杨”联姻政治集团的四姓之一,唐二百余年间多有京兆韦氏女子入宫为妃,甚至为后,比如唐中宗皇后韦皇后,唐玄宗妃嫔韦秀,唐肃宗李亨妃嫔韦妃,唐德宗妃嫔韦贤妃等等。
韦贵妃不但出身名门,且本身的家世也是贵不可言,她的曾祖父是北周大司空、上柱国,郧国公韦孝宽(帮助北周武帝统一北方),祖父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河南郡公韦总,父亲是隋朝开府仪同三司、陈沈二州刺史,郧国公韦圆成。
在嫁给李世民为妃前,韦珪其实已经有过一段婚姻,她的前任丈夫是隋朝大将军、户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珉,并为其生下一女,即定襄县主(唐薛国公阿史那忠之妻)。
隋大业九年(613年),李子雄随杨玄感起兵反隋 事败 ,珉父子俱诛,“籍没其家”,韦珪因为是郧国公之后而侥幸逃过一劫,幸免于难。
后来,李渊、李世民父子为了拉拢京兆韦氏这个望门家族(此时唐朝还未彻底平定天下,天下尚有割据势力与唐朝争夺天下),李世民便纳韦珪为妾。
唐太宗即位后,韦珪被册立为贵妃,位列四夫人之一,秩正一品。韦珪为李世民诞下一对儿女,即临川公主和纪王李慎。李世民与韦珪的婚姻虽多多少少带有政治联姻的意思,但是韦珪能被册立为四夫人之一,父亲还被追赠为徐州都督,可见李世民对她还是恩宠的。
李世民驾崩后,高宗李治对韦珪也很是孝顺,她的生活因李治的孝顺而过得很是舒心。
李治即位后,为免韦珪于宫中孤独终老,下旨允其随儿子纪王李慎迁居封地,并封其为纪国太妃。李治每次去拜谒昭陵时也都会带上韦珪一起,并将其奉于长辈之席。除此,李治还时常让韦珪来京城休养几天,于宫中团聚,以尽孝道。
而她的亲生儿子李慎对她更是孝顺,晨昏定省且从未中断,每日必会向母亲请安,也从不忤逆母亲。有着如此孝顺的两个儿子,韦珪的生活自然舒心无比。
麟德二年(665年),韦珪和燕德妃陪同李治到泰山封禅,为了让韦珪路上能够舒心些,李治还特意给她专门准备了车马和衣服。行至途中,韦珪突然在洛阳病倒,李治虽急忙派遣御医前往诊治,但终究无力回天,韦珪薨逝于河南敦行里第,年69岁。
韦珪逝世后,李治悲痛万分,下诏司稼正卿杨思谦监护丧事,赐东园秘器以吊祭,并派司平大夫窦孝慈监护灵柩还京,为以示尊重,特给鼓吹仪仗往返。
乾封元年(666年)十二月,韦贵妃陪葬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
越王李贞、江王李嚣母燕德妃
燕德妃,本姓慕容,燕氏,鲜卑族人,祖上是北朝的上层军事贵族,仕西魏、北周、隋三朝,统兵一方。燕德妃的曾祖父是西魏上柱国、阳平郡公燕偘;祖父是北周幽州总管、高邑县公燕荣,替北周镇守幽州,抵御突厥,曾随随河间王杨弘大败突厥。
据燕德妃的墓志铭记载,燕德妃很小便聪明伶俐、诗文俱佳,她的哥哥燕敬嗣让其读《上林赋》,燕德妃只是看了寥寥数眼便能随口背出,她的母亲杨氏就常常与旁人说:
“新请聪慧,见识广博,善于文辞。如果她是一个男子,定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因其声名远扬,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高门淑女,所以在武德四年(612年),她被李世民纳为妾室,封“贵人”。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即位后,她被册封为贤妃,秩正一品。
18年后,因为齐王李佑造反 事败 ,其生母音德妃受子株连被贬为嫔,致使德妃之位空缺,燕氏得以升为德妃。韦珪为李世民诞下二子,即越王李贞和江王李嚣,其中江王李嚣早夭。
李治即位后,同韦贵妃一样,燕德妃也被允许跟随儿子越王李贞前往封地生活,并被封为越国太妃。德妃生新喜好清净,不喜丝竹娱乐,在封地唯一的乐趣就是读书,后来因为眼疾的关系,就让侍从诵读文章,以听为乐。
燕德妃的儿子李贞对她也极其孝顺,为免她生活无趣,常常陪伴在她左右,替代侍从为母诵读文章。燕德妃也时常以忠孝约束李贞行为,告诫他切莫对皇位有什么不该有的想法,要忠君爱国,替皇帝管好封地。
燕德妃在世时,甚少出封地,只有在李治相邀时才会走出封地。燕德妃常常和韦贵妃一起受邀回京休养,在京时她也常常和韦贵妃一道受到李治的邀请,入宫聚会。
麟德二年(665年),燕德妃和韦贵妃一起跟随李治泰山封禅,燕德妃以太妃的身份在李治、武则天之后主持第三次献爵,即终献。
能以女新的身份参加并主持这个国家最高级别的祭祀大典,可见李治对燕德妃真的很是恩宠,可谓是荣宠至极。
咸亨二年(671年)七月,燕德妃病逝于郑州传舍,享年63岁。
燕德妃去世后,李治极为哀痛,下旨命工部尚书杨昉负责葬仪,太子少师许敬宗为其神道碑撰文,并赐东园秘器、赠物七百段、米粟七百石,特别给予鼓吹。
同年十二月,燕德妃陪葬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
徐贤妃
徐贤妃,出身湖州长城徐氏,曾祖父是陈朝始安太守徐综,家世与韦贵妃、燕德妃相比着实不显。家世虽然不显,但徐氏的才学却与韦贵妃、燕德妃不相上下,她四岁就熟读《论语》,八岁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很快便声名远播,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女神童。
后来,李世民听说了徐氏的才学,便下旨将她纳入宫中,册封为“才人”,秩正四品。
徐才人入宫后,一不争宠,二不害人,整日手不释卷,流连于书海之中而忘返。皇宫中的藏书自然是整个天下最为珍贵、最为齐全,有了这些书籍,徐才人的才学与日俱增,最后更是落笔便成文。对于这样不争不抢的才女,谁能不喜欢呢?唐太宗也不例外,晋封其为充容。
徐氏不但才学过人,且也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四月,李世民驾幸玉华宫,徐惠伴驾而行。
来到玉华宫后,见到百姓为了供应玉华宫一应用度,疲惫不堪,徐氏就劝谏太宗李世民:
“翠微、玉华等宫,虽因山藉水,无筑构之苦,而 工力 和僦,不 谓 无烦。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
意思是玉华宫虽依山傍水,没有修建什么奢华建筑,但人力、运输,也是很繁杂、劳民的。有德行的皇帝,当以百姓安乐为安乐;没有德行的皇帝,才会以自己的快乐为快乐。
李世民驾崩后,深爱着太宗的徐氏思念成疾,且不肯服要,一心想要求死。
弥留之际,徐氏对自己身边的侍女说:
“吾荷顾实深,志在早殁,魂其有灵,得侍园寝,吾之志也。”
意思就是太宗待我不薄,我希望自己能够早点去下面陪伴太宗,我死后唯一的心愿就是埋在先帝的陵墓旁。
永徽元年(650年),徐氏因病去世,年仅24岁。徐氏病逝后,李治被她对父亲的至死不渝所深深感动,遂下旨追封其为贤妃,陪葬昭陵。
韦昭容
韦昭容与韦贵妃是堂姐妹,同一个曾祖父和祖父,父亲是隋朝尚衣奉御、舒国公韦匡伯。
武德四年(621年),韦昭容与韦贵妃同时被召入秦王后宫,为妾室。李世民即位后,她被册封为“昭容”,在九嫔中位列第二,仅在“昭仪”之下,秩正二品。
李世民驾崩,李治即位后,依隋制,无子的妃子虽不用陪葬,但也不能待在宫中,只能出家为僧尼,因此韦昭容在太宗死后,就入崇圣宫(太宗别庙)为尼。
显庆元年(656年)九月,韦氏病亡于崇圣宫,年50岁,死后李治追赠其一品。
其年十月,韦昭容陪葬昭陵。
武才人
武才人就是我们熟知的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位公认的女皇帝,武周开国皇帝武则天。
贞观十一年(637年),李世民驾幸洛阳宫时,他从侍从的口中听说有一个叫武则天的长得很是美园,后将其召入宫中,果见其长得很美园,遂封其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
然而,武则天入宫后并没有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做了足足十二年的武才人。
武则天是一个野心极大的女人,没有野心她成不了日后的大周女皇,见到从李世民的身上得不到宠爱,更得不到半点权势,李世民又垂垂老矣,武则天便将目光投向了太子李治,胆大包天与他私通起来。
与太子私通,这是极其胆大的行为,一旦被李世民发现,武则天必死无疑,可以说她是用自己的命来博自己未来的“权途”,且这个权途成功的几率还十分渺茫。
从中可见武则天能成为后来的女皇不是没有道理的,能够用命来博一个渺茫的“权途”,这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能做到的绝对是枭雄。
历史证明,武则天DU对了,且得到的回报很大,大到哪怕用命去DU也是绝对不亏的。
武则天用自己的 媚术 M的李治是神魂颠倒的,宁愿背上与母妃私通的骂名,宁愿与满朝文武作对,也要把在长安感业寺做尼姑的武则天重新接回宫中,并立为妃嫔。
武则天与李治在一起后,不知道是真的有缘分,还是因为什么,与李世民在一起12年都没有诞下一个子嗣,可与李治在一起后,却接连诞下四子二女:长子代王李弘、次子潞王李贤、三子唐中宗李显、四子唐睿宗李旦和长女安定思公主、次女太平公主。
自入宫后,武则天便是荣宠后宫,风头一时无两。655年,基于李治希望打击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大臣势力,重振皇权的需要,“废王立武”事件爆发,王皇后被废,武则天被立为皇后,自此武则天登上了事业的第一个高峰,成为大唐国母。
之后,因为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没有经力再去处理堆积成山的国家大事,于是便让武则天代他处理朝政,后来武则天便借着李治给她的权力顺势掌控了朝堂,史称“二圣临朝”。
永淳二年(683年),李治驾崩,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武则天被尊为皇太后,并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年),因李显想利用韦氏外戚来对付武则天, 事败 后,武则天直接废掉李显的皇位,改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
载初元年(690年),一切准备就绪后,武则天废掉儿子李旦的皇位,登基称帝,改唐为周,成为了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位公认的女皇帝。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等唐朝旧臣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禅让于太子李显。同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驾崩,年82岁。次年五月,与李治合葬乾陵。
李治即位后,李世民那些还活着的妃嫔,每个人结局都很不错,李治对她们很是厚待。
有儿子的册封为太妃,并允其跟着儿子前往封地居住,死后则陪葬昭陵;没有儿子也不会陪葬,也不用在皇宫中孤独终老,而是出家为尼,与其他妃子相伴终老,死后也能陪葬昭陵。
5位妃子中结局最好的无疑是武则天,在李治的“提携”下,不但“逆境崛起”从五品才人成为一国之母的皇后,且最后更是成为了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位公认的女皇帝,执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