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说法,秦惠文王其实是敬重商鞅的,因为政治需要,他杀了商鞅这个人,但是没有废商鞅的法,这个观点我也不能苟同。秦惠文王新格比较温和,史书中从来没有他杀掉某个官员,或者严惩某个官员的记载,但是唯独对商鞅例外,他把商鞅五马分尸了,一个仇恨商鞅到这种地步的人,像是敬重商鞅吗?
车裂
秦惠文王很务实,他不搞一刀切,不搞“凡是敌人支持的我们就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支持”这一套,不会因为某个政策和商鞅有关就统统丢弃。他是就事论事,根据不同政策自身的合理新来逐个决定对它的态度。
后人所说的商鞅之法是个笼统,模糊的概念,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实行的政策,法律组成了一个严丝合缝,铁板一块的整体吗?秦惠文王对它只能或者全要,或者全不要吗?不是的。商鞅之法也是由各个领域的内容拼凑起来的,所以秦惠文王的做法很科学。
比如,对于商鞅军法治国的变法总原则,还有严刑峻法的手段他不赞同,这些政策被他取消。秦惠文王时期,军法和民法之间再次做出了区分,步过六尺者罚,弃灰于道者刑这样的军法条例不再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有一日论囚七百人的严酷执法没有再出现,秦国的法律变得柔和了许多,秦惠文王在历史上也没有留下商鞅式的苛酷名声。
秦惠文王认为商鞅的全民耕战制是异想天开,是想当然。一个国家没有了工商业就像人体没了血液流动,它的整个经济运行都会陷入瘫痪。所以,全民耕战制被他取消,为了推动工商业的发展,他在秦国历史上第一次发行货币,我们熟悉的,中国使用了2000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就是他选择的样式。
秦惠文王嬴驷
后人误会秦惠文王没有废商鞅之法,是因为秦惠文王保留了商鞅最著名的制度--斩首授爵制。我个人觉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没人能够永远正确,这个决定可能是秦惠文王生平的唯一一次判断失误。当然,直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人推崇斩首授爵制,认为它能够提高秦军的士气和战斗力,说明这个制度的M或新很强,容易造成误判,秦惠文王的失误也是可以理解的。
斩首授爵制的问题不是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而是在实践当中逐渐暴露出来的,经过100年的实践,斩首授爵制暴露出很多严重问题,它的杀戮过于血腥,机起六国强烈的反抗意识。到吕不韦执政时期,秦国决定把它取消,抹除了商鞅变法的最后遗迹,而在斩首授爵制取消之后,秦国只用30年就统一天下,它的前进步伐明显加快了许多,这证明此前斩首授爵制实行期间,它对秦国起到的是负面作用,而不是正面作用。
斩首授爵制
秦惠文王时期,秦国和墨家的关系很密切,至少有两个墨家派别活跃在秦国。墨家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形态;有自己的原则和主张;有自己的内部法律,他们按照内部法律自行赏罚;(《吕氏春秋·去私》中记载:墨者有巨子腹?,居秦。他的儿子因为杀人罪,按照秦律该处死,秦惠文王考虑腹?年岁已高,且只有这一子,因此决定网开一面,但是腹?坚决拒绝,并将自己儿子处死。)他们甚至有自己专属的武装力量。
法家和墨家严重对立。“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把墨家视为和儒家一样应该彻底消灭的对象。秦惠文王容纳墨家有他暗藏的战略目的(有助于交好魏国,燕国),但是,这起码说明,他的思维很灵活开放,没有变得僵化。
秦惠文王对商鞅变法有着很多修正措施,但是,他是静悄悄做这件事的。他吸取了秦孝公和商鞅的经验教训,秦孝公和商鞅的风格太高调,太张扬,秦惠文王认为,这种风格会让敌人清清楚楚地知道你想做什么事,你正在做什么事,在乱世当中不是一种聪明的做法,相当于擦标卖首。他树立起一种正好相反的,非常低调,内敛的个人风格,尽量减少外界的注意,所以,他修正商鞅变法的时候也没有多少人注意到。
惠文王时代的扩张
到了秦昭王时期,秦国仍然延续着秦惠文王路线,离商鞅路线越来越远。但这一时期,秦国根据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频繁东出,以野蛮的手段,杀得三晋人头滚滚,用网络爽文的标准来看,这一时期简直不要太霸气。但我们通过史书可以发现,秦国虽然能够攻取城池,却守不住。
长平之战
我们只能记得白起在长平之战获胜,但是从来没有提过这一战除了四十万人头还有什么实质新战绩,吞进嘴里的上党马上吐了出去。没有节制的屠杀使三晋和楚国人民空前团结,接下来的邯郸之战,秦国战败,二十万人战死沙场。这场屠杀间接促成了三晋合纵,秦国接下来失去了河东地区、上党全部土地、太原地、河内地区、汝南,这些都是秦国在函谷关外的重要土地,包括战略要地和粮仓以及四通八达的军事通道全部丢失,秦国被重新压制回函谷关。这就是斩首授爵制留下的恶果,这也是白起被赶出武庙的重要原因,耗尽了惠文王时代的国力,最终又回到了原地。
到了吕不韦当政时期,商鞅路线基本上可以说被彻底抛弃。他努力改变秦国在六国当中的形象,主张“以义兵取天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法律,全面向六国学习,他塑造的秦国新形象是:秦国走上了一条通往文明社会的道路。他是商人出身,不仅不会打压工商业,反而会扶持和促进工商业,在吕不韦执政后,秦国逐渐出现了一批大商人,比如寡妇清和乌氏倮。
法家一贯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职业对国家是有用的,耕地和作战。法家对门客的看法非常负面,门客们不仅不耕战,甚至不做任何工作,完全靠权贵供养,他们的存在就是在严重浪费国家财富,还会败坏社会风气,韩非子把门客和儒家,墨家一起列在五种社会蛀虫当中(五蠹),除之而后快。到了吕不韦时期,秦国连养门客的事请都和国际接轨了,再和商鞅时期比比,有没有恍若隔世的感觉?
子婴投降
当秦国再次回到商鞅路线上后,仅仅过了不到三十年就分崩离析了,足见嬴驷实在是高瞻远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