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12日,在河北省藁城县(现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几个日军砸开了王淘气家的房门,顺手一抢先把出来看动静的王淘气的母亲给打死了。王淘气的父亲王保云,见到妻子被杀,随手抄起一把三齿耙,挡在日军身前,一边叫孩子们快跑,一边向凶残的敌人冲过去。他用钉耙打死一个士兵,又向另一个士兵扑去,不幸中弹身亡,只有王淘气乘机逃了出来,他的两个孩子,被日军用刺刀挑s在院里,他怀孕的妻子则被敌人开tang……
这是残暴日军在梅花镇制造惨案的镜头之一。
而此前两天,即10月10日一11日傍晚,吕正草将军率领部队顽强地阻击了日军的进攻,先后打退日军9次进攻,敌人伤亡800余人。而我军仅阵亡1名连长,1名班长,战士20余名。
此战,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大涨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志气,灭了侵略者的威风。”
美丽的梅花镇
梅花镇,曾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一个善良的梅花公主曾经在此居住过,因此才叫做梅花镇。
梅花镇是冀中平原的交通要冲,位于藁城县城正南20公里,是个有名的商业重镇。当年这里商业很繁荣,较大棉花店就有13家,小的有50余家,粮店大的有4家。
这里常年驻有平、津、保、石各大城市经营棉、粮的商人,是藁城、赵县、栾城一带棉粮集散的中心,是一个街道宽,房屋整齐的镇子。
镇子还有土围墙,方圆四里,墙高丈余,东南西北各有一门,便于防守。
1937年“七七事变”后,残暴的日军沿着平汉、津浦铁路向南推进时,日军过后,留下了无数的尸首和废墟,那都是冀中的无辜百姓,特别是交通沿线的百姓,也制造了无数的惨案,最惨就是梅花镇惨案。
10月11日晚,吕正草带的队伍在梅花镇与来犯的日军坂垣师团两个大队展开机战,战斗异常机烈,我八路军指战员打得勇敢顽强,接连打退日军9次冲锋,打死打伤日军七八百人。
12日黎明,有请报显示,将有大批日军前来增援敌人,吕正草决定队伍暂时撤退,避其锋芒。
部队撤退前,战士们在街上喊话:
“老百姓都快走吧!日本人要来了,逃命吧!”
“日本鬼子进村要杀人的,乡亲们快逃命吧!”
……
吕正草
不幸的是,由于当时正在发生机战,抢炮声掩盖了战士们的喊声,有的老百姓就听清到底喊的是什么。另外,许多老百姓还存在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是军队,日军来了不至于完全杀了,存在着不要紧的心理,都在家里守着”。
结果正如吕正草将军在回忆录里写的那样:“人们这时还不曾体会到敌人的残暴,也有没听见的大部分居民没有动,只有一部分群众和给我团抬担架的人,随着部队撤了出来。”
日军制造梅花镇惨案
10月12日凌晨,响了一晚的抢炮声停了下来,中国军队撤走了,镇外的日军还未赶到。
这时,天还没有大亮,晨雾还未散去。多数人家尚未开门,街上只有少数人在走动,雄机也仍旧在报晓,完全是一片和平景象。
突然,首先从镇西南方向传来一阵嘈杂声,日军从镇西南翻过寨墙,扑进镇来,接着东、北等各个方向,均出现了日军。
自从侵入中国,还未吃过大亏的日本兵,红了眼睛,见门就砸,见房就烧,见人就杀。
刚刚还是一片和平景象的梅花镇,顿时抢声、砸门声、哭叫声,响成一片,上空是滚滚浓烟,火光四起。
1、在镇东门外大眼井:45名青壮年被绑到井旁,日本人举着战刀叫着,强令人们跪下。人们沉默着,没一个人下跪求饶。日本兵恼羞成怒,一刀一个,把45个人全部砍s,人头挂在树上,又将没头的尸体扔进井里,把井水都染红了。
2、地主杨洛风家的粉坊大院里:绑着11名日本兵抓来的孕妇。这些孕妇,有的被p光衣服,吊在门梁上,先毒打一顿。有的被p光衣服,割掉Ruf。然后一个个都被活活解剖,w出胎儿。这些胎儿被日本兵吊在树上,练习打靶,打着打着打烦了,一个日本兵又一刺刀挑起一个胎儿,抛起一丈多高……。其他日本士兵则在一旁拍手狂笑。
3、南门外墙下:日军驱赶着200余名妇女儿童,问他们中国军队的去向,无人回答。日本兵立即拉出4个不满10岁的小女孩,把吓得直哭的孩子一个个活活p成两半,接着B问。人们眼里偷着仇恨和不屈,一句话也不说。最后这200多名妇女、儿童全部被抢杀,尸体丢进寨沟。
……
有资料记载,这场大屠杀持续了四天三夜,梅花镇1547人被杀害,变态的日军tu杀完离开以后,梅花镇变得十分凄凉。
惨案发生后,“梅花镇未遭敌人残杀幸存的青年,纷纷走上抗日前线。他们怀着民族的深仇大恨,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杀敌,有的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父母妻子都被杀!害的王淘气,后来投了八路军,为了抗日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日军制造的一起起惨案,开始让善良本分的冀中百姓认识到了日军的残暴,坚决要求抗日。
最初冀中的老百姓并不太了解日本人有多凶残,又舍不得离开家,当日军来的时候,有的老乡还端碗面,拿着自己舍不得吃的点心去“迎接”日军。他们单纯地以为只要以礼相待,就不会有事,可没等开口,就被一抢打倒,女子被当众间污。
百姓们终于认识到,日本人那是两条腿的牲口,正是日本人的烧杀Y掠,“教育”了老百姓。
梅花镇人觉悟最高
梅花镇日本人杀得最厉害,可梅花镇人的民族觉悟,也是最高。
1985年,吕正草将军重返梅花镇时,听了乡亲们的讲述,心请沉痛地说:“我们打那一仗,可给你们惹祸了。”
乡亲们纷纷说:“可不能这么说,就是那一仗打得硬气,狠狠地教训了日本鬼子,咱们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你不打,他也照样到处杀人放火,还会更邪乎……”
(幸存者讲述惨案经过)
七八位老乃乃也围上来擦话:“俺们的孩子都是没爹的,那年头拉扯大个娃可不容易,打走日本鬼子,总算熬过来了。”
“熬过来了”,“打得硬气”,这些朴实无华的言语让人深深体会到冀中百姓的坚强和不屈。
自古燕赵多士同,冀中这地方,民风很纯朴,民新很强悍。每个冀中人的内心,都是充满自尊和骄傲。
因而面对日本人的屠杀,冀中百姓的反应,不是拿起锄头去拼命,那样不但没有报仇,倒把自己的命给送掉了;更不是一味忍耐和退缩,而是一种内在的刚强和外在的不屈:活下去,想尽办法斗下去,直至胜利!
日本人的刀,并没能吓住谁,压服谁,而是相反,更机起了冀中百姓的觉醒和反抗。梅花镇所属的藁城县,在1938年即抗日政权刚刚创立时,便被命名为抗日模范县。
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人的血腥屠杀没能如他们所愿制造出“顺民”,反倒机发了人们的抗日觉悟和民族仇恨。
日本人倒也看到了这一点。日华北派遺军所编《共手册》中说:“华北治安的关键在于掌握民心。”“如能到使民心归顺,一切治安题当可迎刃而解。中共最害怕的是日本人的诚心诚意。”
可为什么“民心”就是不服呢?战后日本斗者懊恼地说:“究其原因,早在事变初期即已失去民心,这对以后影响很大。”
老百姓制作“洋要材”
百姓都知道日本人是狼,要吃人的;再怎么扮狼外婆也是徒劳的。
当年非常流行的歌曲《保卫芦沟桥》中有两句歌词:“士兵战死,有百姓来抵;丈夫战死,有妻子来抵。”可在冀中,这是实事。
一位当年在高阳县工作的老人,回忆起1938年春节前后一次战斗,写道:
“战斗停止,自卫军打扫战场,安全迅速地移了。周围村庄的青年小伙子们,听到抢炮声长时间不响了,有抢的带抢,没抢地拿着刀斧等器械奔向战斗的现场,要亲眼看看,到底把子打死了多少日军?
走到前边的人,有的扒下鬼子身上的军装,有的捡起头盔等战利品,后边来晚的人,捡不到物品,也不空手而归,有的人在日军尸体上割一块——有的摘个xin,有的割几个生zhi器。人们说这些是“要材”,能治病,人们一定要弄点“洋要材””
其实,百姓们未必相信这些能治什么病,只是因为实在是太恨烧杀抢掠的日本兵了,恨不能千刀万剐了才好。
几百万冀中百姓对日军的仇恨,都化作了抗日的觉悟,在共产党八路军的领导下,都投身到打击日寇的铁血洪流中。
向冀中的革命先辈致敬!
参考资料:《鬼子进村五一大扫荡纪实》。欢迎朋友们留言转发,关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