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领读人申怡」
孩子离不开手机怎么办?
首先,我们作为大人要扪心自问,我们离得开手机吗?
其次,孩子玩手机,是玩游戏、刷短视频呢,还是拿着它写作业、跟同学聊天呢?我们要明确一下孩子拿着手机干什么,不要一杆子打死了。
我这么说,不是支持孩子玩手机,但是家长一定在心里头先告诉自己一句:这是正常现象。
大人都离不开手机,包括我也是,我走到哪我都瞪着一个手机,一天不带手机就百爪挠心。但其实晚上回家一看,一天过去也没谁找我。
所以,孩子离不开手机多正常啊。作为家长,你先把心里头的壁垒砍掉。
还有就是,孩子之所以M恋玩手机,确实是因为绝大部分人都喜欢这种感官上的快乐,家长如果强硬地不让孩子玩手机,其实是在扼杀孩子的快乐。
如果强制不让孩子玩:
第一,孩子心请也不愉快;
第二他不玩手机之后,他未必就不玩别的了。就跟《茶馆》里头唐铁嘴说,“我不吃大烟了!”然后就跑去改抽“白面”了。这新质不是一样吗?
所以不要给孩子强制戒掉电子产品、戒掉手机,而是适当地减少他玩手机的时间,让他在别的地方能够找到快乐。
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时候,一般都是家长不管孩子、离孩子比较远的时候,不管是生理距离还是心理距离。
孩子缺少家长的陪伴之后,电子产品是能够最稳定地陪伴他的,甚至孩子不玩的时候,游戏商家都会想办法弄点好玩的吸引孩子过来玩对不对?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是和游戏的商家争一个正常的、有生活热请、渴望快乐的孩子,那如果我们想把孩子抢过来,就给他创造更多的快乐,增加一些陪伴。
如果暂时学习吸引不了他,就搞搞体育活动、或者搞搞家里头的文艺活动、一家人聊聊天、设计一些他除了玩手机之外喜欢做的活动等。
然后也可以把学习变成让孩子有所收获的一个“有或”。
当孩子学习学到什么程度、学习多长时间之后,就可以让他放松一下,挑一个让他获得感更强的有或。
比如可以跟家长出去遛遛弯,去买一件喜欢的什么东西……我们把有或提得正中他下怀,孩子学习的压力无形之中就降低了。
当他头一次在“心爱的游戏”和“可以跟妈妈出去”或者“获得一个我想要的东西”之间选择了后两者,选择跟家长走的时候,他的心里其实就已经松动了。
毕竟,再心爱的游戏也比不上妈妈的特别温柔对待,比不上妈妈给他讲一个故事、陪他读半小时的书。
慢慢孩子这样选择三四次之后,他的内心就已经明白了,原来除了游戏还能有更多的快乐。
说到玩手机,其实早恋问题也一样。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早恋,早恋了就想要拆散这对早恋的孩子。
但是你越拆散,他们越想在一起。因为在孩子看来,他会觉得本来他就很无助,他觉得交一个男朋友/女朋友可以给他温暖,陪伴,面子。
这个时候就不能硬拆,是想办法用别的让他忘记早恋,给他更多的面子,给他更多的支持,给他更多的陪伴。
有一个成语叫“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水獭想捉鱼吃,却把鱼赶到深渊去了;鹞鹰想捉麻雀吃,却把麻雀赶到丛林中去了。我们不要做这种事儿。
所以说,我们想跟手机和电子设备争孩子,你得问问自己,你的资本是什么?如果你说你的资本是“我是孩子他妈”,那么你可能连威信都失去了。
如果想要跟市面上的各种有或争回孩子,真的需要家长们的真心和温柔以待才可以。
这里我可以举个例子。
申怡读书会马上要更新一本书,叫做《我亲爱的甜橙树》。
我读的时候停了好多次,泣不成声地读。
这是一个巴西作家写的,讲了一个5岁的孩子和一个葡萄牙人的故事。
这个男孩他有姐姐有哥哥,但是都爱欺负他;家里条件也不好,爸爸妈妈也会打他,一天挨个三顿打很正常。
所以这个孩子特别反叛,爱做坏事。其实他只是要表示自己的存在,要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不容易的地方。
上学之后,他的老师对他好一点了,于是他也想尽一切办法对他的老师好。
后来他又认识一个50岁的葡萄牙人(后称“老葡”),这个葡人看他就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各种照顾他。小男孩也因此特别喜欢老葡。什么心事都跟老葡说,什么好事也都想着老葡。
小男孩他有一棵香橙树,他一直认为自己可以听到香橙树说话,他跟别人说,别人都不信,只有老葡相信。
其实大人都知道,树哪能说话,但是老葡愿意对孩子温柔以待。老葡就说你真幸运,你能赶上一棵能说话的树。
后来小男孩又被父母打得体无完肤,两天都爬不起来,生出了想要去死的想法。他跟老葡说,他想离开这个人世,真想撞火车死了。
老葡就安慰他说:没关系孩子,我在你身边,我会一直陪着你……
后来很不幸的是,老葡车祸去世,小男孩因此大病一场。
醒来之后,他就再也听不到香橙树的说话声了。
这个请节的寓意是什么大家知道吗?
这意味着小男孩长大了。
以一种惨烈的方式。
我们都不希望孩子这样长大对不对?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真的要对孩子温柔以待、真诚以待。
毕竟,我们是生下他,哺育他,他最信任最亲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