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丹荣获2022年第一季度“广东好人”。 受访者供图
好人档案
胡丹丹,中山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少工部部长。她有着20年志愿服务经历,是“中山市自闭症儿童及家长志愿计划”公益志愿服务项目的主要实施人。自2013年起,组织开展了近百场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的社会融合活动,提高了社会公众对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和了解。今年6月,她获评为2022年第一季度“广东好人”。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树道德典型,弘扬传统美德,广东省经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了2022年第一季度“广东好人”评选活动。经各地各部门推荐、专家评审,评出2022年第一季度的50位“广东好人”。
他们来自全省各行业,社会各阶层。他们有的热心公益,助人为乐;有的舍生忘死,见义勇为;有的以诚待人,诚实守信;有的勤奋务实,敬业奉献;有的互敬互爱,孝老爱亲。他们的善举彰显了新时代广东人的文明形象,体现了广东社会的文明程度,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
“接纳并正视他们,是帮助他们的第一步。”胡丹丹从不将自闭症儿童称为特殊儿童,而是称为“我的小朋友”。在她眼中,这些星星的孩子只是多元社会中的一员。“中山市自闭症儿童及家长支援计划”公益项目开展9年以来,胡丹丹与她的团队为无数自闭症孩子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窗,不仅让他们看到了外面经彩的世界,更让他们寻到了生活的希望。
从知识菜鸟到专业资格认证
“80后”胡丹丹有着20年志愿服务的经验。在大学期间已是团干部的她,毕业后来到中山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从事青少年培训工作。虽然学生时也有过助残的服务经验,但真正深入了解自闭症的孩子还是要从9年前说起。
9年前的一天,一名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来到青少年宫报班,哭着向胡丹丹表示,希望青少年宫的老师可以教孩子打乒乓球。胡丹丹当时觉得很奇怪,她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孩子,发现孩子四肢健全、高大好看,只是有些羞涩,怎么会没有课外培训机构愿意接收呢?
仔细询问后,她得知这是一名自闭症的孩子。“轻度自闭症的孩子其实与普通小朋友是一样的,只是他们不愿意跟别人交流。”胡丹丹说。后来,几位老师和青少年宫的领导讨论,发现这样的孩子并非少数,就有了为他们做些什么的念头。
几个月后,中山市自闭症儿童及家长支援计划正式启动,活动计划从开展简单融合活动开始,由志愿者家庭一对一带领自闭症儿童家庭参加室内室外融合活动,提升自闭症孩子的社交力。
“通过这些融合活动我们发现,大人与‘星孩们’交流也许存在困难,但普通孩子与‘星孩’交流沟通是无障碍的,他们能互相理解。”这一发现大大增强了胡丹丹推动融合活动的动力。
为更好地了解星孩们,胡丹丹9年来通过与家长沟通、走访家庭、书本学习、机构听课、自我进行专业资格考试等不同方式,从一名对自闭症一无所知的小白,成长为一名取得“孤独症儿童康复教师资格”“儿童感统训练师”“语言发育迟缓训练导师”“残疾人就业辅导员”等资格的半专业人士。
为“星孩”创造出路 挖掘他们的潜能
自闭症孩子在18岁离开学校后,由于没有得到相关的职业指导和技能培训,不能达到多数行业的就业标准,只能留在家中。胡丹丹和同事们在参阅大量资料后发现,在自闭症青年就业方面基本没有机构在做,也没有太多成功经验可以参照。如何提高自闭症青年的就业能力,成了胡丹丹和同事们经常研究的课题。
2017年起,丹丹和同事们尝试从职业体验的方式去发掘他们的职业潜能,让他们到真实的职业环境进行工作体验。为此,“星青年职业体验及就就业支援计划”启动。两年时间里,该支援计划共开展了近20场次的职业体验活动。
2018年,团队参考广州“花房厨房”项目,成功培育出由中山自闭症青年的家长共同创建的“中山花房厨房”自闭症青年创业项目。该项目通过对自闭症青年系统的训练,让他们掌握做乃茶、送外卖、送花、打扫卫生等工作技能,学会自力更生,实现独立自主和融入社会。
“在2019年时,‘花房厨房’已实现持平运营,去年我们还开设了线下实体店,帮助了6名自闭症青少年就业。”胡丹丹倍感欣慰。胡丹丹知道,让自闭症孩子成功就业并融入社会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她希望项目能做到的是以点带面,让社会上更多的人能看到“星孩们”的潜能。
采写:南都记者 叶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