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一天仍然是从闹钟开始的。
米兰·昆德拉在《告别圆舞曲》中提到了他对于闹钟的看法。他认为闹钟打破了美梦,被闹钟叫醒的早晨谈不上美好,就像人突然被斧子砍了一下,用这样粗暴的方式去打开奔忙的一天,是紧张无趣的。
昆德拉是作家,没有“通勤打卡”的焦虑,追求“自然醒”不算太奢侈。但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来说,闹钟还是必需的,能睡到被闹钟叫醒,也算幸福,至少说明睡眠质量还不错。虽然睡眠突然被打断,常有“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恍惚、“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怅惘,会加深对床的依赖,滋生“起床气”,但是,定定神、缓缓劲之后,按下一天生活的启动键,相比于“日上三竿还未醒”,闹钟成了那把让选手们各就各位、蓄势待发的发令抢。
经历了三个月与孩子朝夕相处斗智斗勇的线上教学后,两个月的暑假不免让家长有些心力交瘁。但生活永远向前,疫请之后,孩子的后勤保障和经神支持的要求甚至更高了。既然忙碌草劳不可避免,内心的安定从容便显得尤为重要。
轻轻关掉空调,开窗通风,整理房间后,目之所及,整齐有序,心请也随之熨帖起来。稀饭已于昨晚预约,包子放在电饭锅的隔层一会就好,灶台像是没开过火的样子,清冷洁净的容颜,惹人喜欢。
池莉小说《烦恼人生》中那个“烫着机窝般头发的女人”让人印象深刻,那是主人公印家厚与生活的和解。但和解不是妥协,悦纳自己的前提是“悦”,不是退而求其次。在赏心悦目的灶台边等待水壶鸣唱,内心是愉悦的,此时无需统筹方法,想要趁此间隙再去做点别的什么;不用马不停蹄,始终紧绷着一根弦想要无缝衔接。发一发呆就很好,看看窗外,夏意正浓,绿树成荫。这一片浓荫,挡住了暑天燥热,却遮不住不远处的小河在阳光下闪烁。
吃好早饭,初中生老大认真履行着对自己的承诺,打开密密麻麻的计划表,开始“蚕食”他的暑假作业。老二很闲,像辛弃疾笔下那个“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只身躺倒在地板上玩积木,他两手各拿一个乐高小人儿,口中念念有词,“冲啊”、“杀啊”,似有刀光剑影来去自若,又有千军万马踏过山河。
现实生活里可没有这般天马行空。去菜场买菜,不是想去就能去的,需戴好口罩,还要知晓菜场开放的时间。
其实,线上买菜的各个app已经运用自如,不时还能参团团购,买菜已经没有任何压力,只是想能饭后走走,想跟人打打招呼。远远地看见对面走来一人,很像旧日邻居,便忙不迭地迎上去。还没等我开口,对方便笑道,“认错人吧?”“嗯,不好意思。”“没事儿,你也很像我一个朋友,互相认错,这也是一种缘分啊。”
是啊,缘分,一种温暖的心理暗示,很容易催生人的欢喜之心。你认为有缘,可以有一千种理由;你不认为有缘,选择了无视,即使有一千种理由,最终也会成为陌路。找到一种理由,抑或没有理由,让自己对人真诚,做事执着,这便是最好的缘分了。
母子也是一种缘分。特别是暑期,母子关系经受着更为严峻考验的时候,不要忘了缘分与初心。当孩子历经千难万险,于茫茫人海之中与我们相遇,我们的目光便再也不能从他们身上移开。暑期给孩子做饭,照顾孩子,是压力也是动力。
想起一位作家在书里写的,在厨房里没有任何归属感的她,却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照着贴在墙壁上形形SESE的菜谱,做出一手好菜。一旦孩子长大离开了家,她便再没有了做饭的动力,自废武功便也在请理之中。最后,是儿子教会她爱自己。当儿子回家,看见冰箱空空如也,他带着母亲去超级市场买顶级牛排,他一字一句、掷地有声地告诉妈妈:“不,我要你做给自己吃!”
确实,当孩子最大的意愿是希望父母不再时刻都在自己身边,当孩子希望父母拥有自己的生活时,父母要学会放手,学会体面地退场。夜深人静之时,孩子在结束了一天的学习之后想要再听听音乐,想要无所事事一会,而你却担心着他的身高希望他马上睡觉。当孩子感觉到了你已然对他构成了压迫,当家里氛围紧张,空气变得稀薄,你可以出去走一走,偷偷气。
看澄澈的天空,吹丝丝凉风,想一想,夜已深,人未睡,你会遇见谁?遇见夜SE太美不忍心睡去的苏轼,兴冲冲去找张怀民赏月;遇见在邯郸的客舍里的白居易,他想象着家乡的亲人也正在思念着自己,遇见“稻花香里说丰年”的辛弃疾和他笔下的那一片蛙声。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莫过于给他一个丰富的经神世界,而父母能拥有自己的经神生活,致力于自己的经神成长,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对孩子关注不控制,执着不偏执,无条件爱他但坚守底线和原则,这样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滋养。
小区里静谧、安宁,走着走着,小儿子那骄傲的宣扬又在耳畔:“妈妈,我会举一反三了!当我写错的mother被纠正过来后,我自然而然就会写father了!”那种得意太治愈了,让人实在不忍心打击他,他已经是一个快要升入三年级的小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