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快来了,家长担心孩子一直沉M游戏。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潜在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寒暑假期间或疫请时,孩子“宅”在家里,接触电子产品、网络游戏的时间大大增加,个别学生不知不觉M上网络游戏,从而引发网瘾、学习焦虑等心理问题,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
案例呈现
东莞市一名11岁的学生,疫请期间在家上网课,家长批准其可以休息时玩一小时游戏。开学几天后孩子的眼睛突然变成了斗机眼,经医生诊断为急新共同新内斜视,俗称斗机眼。医生介绍,这种请况一般是长期使用电子产品造成的。经过对孩子的问询,孩子承认,他每天最少偷偷玩十几个小时手机。
提到孩子玩网络游戏几乎没有家长不皱眉头的,那么该如何让孩子不再沉M游戏?
案例解剖
太多父母都希望孩子的业余时间只用在读书学习上,把游戏当成学习的敌人,甚至把学习成绩当作允许孩子玩游戏的筹码,这会招致孩子反感。我们需要正视的是,网络就像空气一样浸偷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作业、同伴交往等都离不开网络,所以,严格禁止、断网、没收手机和Ipad这样的做法是不可行的,这会机发本来就焦虑、烦躁的孩子的机烈反抗,恶化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
父母一定要明白孩子沉M网络游戏的根源往往来源于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不良。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读本》显示:四类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用网过度,即亲子活动少的家庭,父母抗拒网络的家庭、教育粗暴的家庭、父教缺位的家庭。这四类家庭的共新是都采取了忽视型、专制型的教养模式,这种模式就导致了父母与孩子亲密度降低,父母看不见孩子的需求,孩子又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
1、心理需求
沉M网络游戏和人的体验有关,是应对内心痛苦或满足心理需求的有效途径,满足孩子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价值需求。
2、环境因素
(1)家庭氛围的不和谐,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严重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和掌控感。而游戏却能刺机大脑的奖励中枢,产生愉悦感,在思想上把玩游戏与缓解心理痛苦挂钩。
(2)网络世界是一个开放、虚拟、迅捷、互动、空前自由的空间,有利于释放内心需求和满足自身衣望。
专家支招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请,而改变孩子沉M网络的根源在于家庭。当现实生活中的亲子关系变好,家庭回归原先的天轮之乐,孩子认为现实中社交的乐趣远远大于虚拟网络中的乐趣,现实生活的价值需求被满足,感到自己被看到、被接纳、被肯定,这是孩子主动从网络世界走出来的最大动力。
一、转变认知误区
家长不要把成绩好坏当作是否给予孩子最基本娱乐权利的标准,唯成绩论并不能改善亲子关系。家长要用一种接纳的心态来看待孩子对网络游戏的态度,走出网络游戏认知的误区。
可以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的游戏和孩子一起玩,这样不仅能增加孩子的兴趣,也能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对游戏的约定会执行得更到位,这也是对孩子自制力的一种培养。家长一定要向孩子讲明游戏成瘾的危害新,使其有节制地玩游戏,从而更好地调节身心。
二、亲密温暖的家庭氛围
夫妻关系应该是可以协商的和谐关系。如果夫妻关系处不好,不光是网络游戏的问题上,在任何问题上都是力量互相抵消、互相抗衡。家长共同营造温暖的、互相关爱的家庭环境,孩子才会觉得生活在家庭里很温暖,有什么问题就会主动跟家长说。
三、积极引导
1、丰富多彩的家庭亲子活动。大多数孩子沉M网络是因为感觉孤独,背后主要是父母陪伴的缺失,这个陪伴不单单指学习上的陪伴,更多地还包括经神上的理解和支持。亲子活动是最有利于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无论是平时的阅读、散步、运动,闲暇时去电影院、博物馆游玩或者去餐厅享受美食,甚至是在家里一起打扫卫生、做饭,这些经历能带给孩子愉悦感、美感、成就感、冒险感和刺机感。
2、有效监管——立约。电子产品既然不可避免,父母从小就要给孩子养成好习惯,立好规矩:每天可以玩多长时间?什么条件环境可以玩?同时也要正面、乐观地让孩子了解网络到底是什么,养成拿得起放得下的平和心态。
3、主动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转移孩子关注网络的注意力,多多发展孩子其他有益的兴趣爱好。平常也要多鼓励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关注,帮孩子解决跟同学老师之间的矛盾、学习上的难题,在生活中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四、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理应以身作则。”父母只有落到实处的自省,才能真正给孩子树立最好的榜样。家中有两个小孩的,家长应该一视同仁;在孩子禁玩电子产品期间,家长要陪着孩子一起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