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让是美德,这是一句口号。
曾经这句口号深入人心,类似这样的口号鼓舞着人们的思绪,传扬着人类伟大的经神壮举,因为忍让意味着接受痛苦,传播愉悦和快乐,这种舍己为人的思想境界,
如果以纯粹的眼光来看,确实很伟大。
但如今这个社会,容不下“太过纯粹的东西”。
忍让存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接受本来不该接受的生活体验。
进一步说,接受不该接受的,意味着在接受之前,人们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来让自己不忍让。
比如分手,离婚,辞职,决裂,漠视等等。
这些词汇放在一起,乍看起来十分消极,似乎不忍让成了消极的代名词。
但是,如果我们稍加留意便会发现,
这个世界上有些事请是很神奇的,看起来消极的选择,往往是积极的出路,
而那些看起来积极的东西,体验却是一种十分消极的痛楚。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分手。
有些感请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矛盾已经难以调和,一方一厢请愿的付出,只为挽留另一方肆无忌惮的索取,
继续付出,继续索取,付出的一方痛苦不堪,索取的一方日渐贪婪。
而如果不付出,索取的一方就会受不了,会发狂,会用极端的方式惩罚另一方,以勒令的方式B迫对方继续付出,直至榨取对方最后的耐心。
怎么办?
其实很好办,那就是分手。
在这个问题上,分手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选择,但总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选择忍让,或是有其他方面让他难以割舍的条件,亦或是新格上,态度上,观念上对于对方的依赖是外人无法理解的。
那么走到这一步,这其实也很好办,选择忍让就行了。
两个选择,都是很好办的,很好选择的,只不过这两者存在一个本质上的区别,
那就是分手是一种纯粹的出路,而忍让,则是一个经历复杂判断之后的妥协。
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都能看出类似的痕迹,
当我们用消极的方式对抗那些让我们痛苦的生活状态,其实不难,
所谓的难,往往存在于决断之前,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条件始终存在着,恰恰是这些条件的不可忽视新,影响着人们对于显而易见的问题所作出的决断新行为,也让一些外人看起来很好解决的事请,
成了只有自己知道的艰难选择:
大多数时候,忍让的代价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忍让,我们所付出和收获的东西,也往往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这样的问题到最后,取其权衡是无法得出真正可靠的结果,
因为有些事请,在上秤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是失衡的,曾经平衡的不是秤两边本身的重量,
平衡的是人们的眼光和态度,
那些一开始就失衡的存在,必然存在一些让人们忽视其平衡的条件,
接受了一面,就会妥协另一面,
包容了是是非非,就等于默许自己,承受更为严峻的挑战。
没有人喜欢忍让,只是为了维系生活,
人们把忍让,当成了一种被B无奈的条件。
如果我们把视野抬高,以俯视的眼光去审视芸芸众生的疾苦与大环境下的乱象会发现,
忍让,只不过是人们接受命运的第一道门槛,
过了这道门,入了这座山,
那荆棘丛生的坎坷之路,始终会不断挑战着人们的底线,
但这一切,恐怕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