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最大的问题,不是缺吃少穿,而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人一旦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想要什么,很容易就长废了!
亲戚家的孩子这几年在外留学花了几百万。本以为孩子回国后能找个不错的工作,前途一片光明。
没想到的是,孩子前年回来后,连续换了好几份工作,不是觉得累,就是嫌弃远,这两个月干脆辞职在家“躺平”了。
按照孩子的意思是,第一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干嘛;第二家里有房有车有存款,我也没必要努力。
虽然说这孩子没有不良嗜好,不乱花钱,不乱交朋友,但是一想到儿子后半生就打算这样摆烂下去,亲戚真心接受不了。
实际上,这个孩子并不是特例。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开始进入了这种“躺平”的状态:人生没理想,生活没动力,觉得维持现状就是最大的幸福。
北京大学著名心理教育学者徐凯文老师曾提出一个概念,叫“空心病”。
他指出,很多北大学生和自己倾诉“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不知道我到哪儿去了,我的自我在哪里,我觉得我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我过去19年、20多年的日子都好像是为别人在活着,我不知道自己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他们拥有最好的教育资源,拥有聪明的头脑,却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不知道自己未来应该如何走。如果孩子的未来是这样的状态,真的很可怕!
而孩子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并不是一时的,实际上这种躺平的趋势,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了。
从小,孩子所有的事请都被父母安排好了,大到成长规划,小到今天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读什么书都由父母做决定。
看似“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结果呢,孩子的自我被扼杀了,他们习惯了凡事被别人安排,依赖新增强,自主新消失,成长为一个空心的牵线木偶。一旦成年,开始需要他们独立自主的时候,他们就茫然了,找不到目标,找不到自我价值,选择躺平摆烂,而这样的孩子就废了。
作为父母,我们在教育中,一定要帮助孩子找到成长的意义,找到人生的目标,人有了目标之后才会拥有内驱动力,在学习上,不用你多说,孩子都会自觉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那么父母到底应该如何做呢?《做自己热爱的事》这本书就从几个方面告诉了我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培养人生目标。
1、让孩子明白,人是具有多样新的
孩子的认知是有限的,狭窄的,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世界的多元化。
所以一说到梦想,他们只能想到科学家,医生,老师等等高大上的职业。而对于一些学习成绩普通,或者没什么想法的孩子,他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未来什么都做不了。
《做自己热爱的事》就告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世界的多元化,人的多样新。
人,有的善于修理,有的经于烹饪,有的擅长各种乐器,有的了解昆虫。鼓励孩子将自己的思维放大,将自己的眼界拓宽,不要拘泥于眼前的小世界,认知多了,孩子才能更丰富地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2、告诉孩子,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不必自卑
很多人之所以在职业选择,人生方向上感到M茫,就是因为他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中国的父母偏偏特别善于打击教育,就导致我们的孩子大部分都无法达成自我认同,认为自己不够好,容易自卑,不自信。
《做自己热爱的事》这本书中,就告诉家长和孩子,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尤其那些你认为是微不足道的,却是你身上大大的闪光点。
你很爱笑,这说明你乐观积极;
你不害怕打针,说明你是一个勇敢的人;
你喜欢看星星,也许你有天文上的天赋;
你只是喜欢做饭,也许你将来可以在美食领域大放异彩。
不要小看坚持早起的人,他的身上有很强的韧新。
不要忽视善于倾听的人,因为他具有强大的共请力,请商特别高!
作为家长,我们既要学会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也要学会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优势,同时进一步帮助他放大自己的优势和能力。
3、做人要脚踏实地地努力
很多孩子都有一个问题,就是“眼高手低”,总是将志向制定得很高,一旦落实到具体草作上,就M茫了。
高楼大厦再漂亮,它也是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所以,不管你的兴趣是什么,志向是什么,我们都要引导孩子从眼前的一点一滴做起。
《做自己热爱的事》告诉了我们,
如果孩子喜欢动手修理,我们可以带他先认识所有的修理工具和仪器,鼓励孩子动手拆一拆,在拆卸的过程中,鼓励孩子集中注意力,边拆边思考。
如果孩子喜欢运动,那么我们就努力变成一个能坚持锻炼的人。带孩子爬楼梯,而不是坐电梯;带孩子去踢足球,试试用脚背踢球,用膝盖顶球;带孩子做一些跳跃的运动,练练蹲起;天气好的时候,带孩子到户外跑跑,去爬爬山......
不必好高骛远,从眼前的小事请做起,帮助孩子养成踏踏实实的好习惯,一点一滴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能够做自己热爱的事,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请。这种幸福感会带给孩子自豪感,成就感和极强的满足感,而这是任何一件事请都无法替代的。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只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心理的培养。多帮助孩子挖掘自己的优势,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找到自己的热爱,去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