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得三春晖
第四十三天 孝新温和孝味甘
第四十三天
孝新温和孝味甘
1974年8月28日
立秋后有了一丝凉意。我一直没有将自己“累得直恶心”的感受 告诉父母,母亲对姥姥行孝不也没说自己重病在身吗?
另一个原因也很简单,父母非常心疼我。现在放暑假,我可以每天帮母亲干活,可是母亲总怕我累坏了身体;如果告诉了父母,我害怕父母以后不会让我再去装火车了,母亲会更加劳累。
看日记全文就点这里
2007年3月8日
十多年了,不知道用我那辆三轮车与轮椅送父母亲去医院多少次了,不记得住院多少回了,化验单已经钉成厚厚的本子,脑子里恍惚着病房墙上大大的“静”字。此时,我仿佛还在消毒水的气味中浸泡着。
能侍候父母是幸运的,哪怕老人瘫在床上,孩子们回家也有个奔头啊,所以,好好侍候他们。我是幸运的,父母晚年是幸福的!
看日记全文就点这里
《忠孝家国请》选读
一、感悟
1.第一篇日记描绘了“我”的人生就是行孝的历程。“我”为什么能够有这样的孝行呢?(提示:母亲的“身教”)
2.母亲的孝心启迪了我的心灵。日记中哪句话揭示了这个主题?(提示:母亲对姥姥行孝不也没说自己重病在身吗)
3. 第二篇日记,随着时间的沉淀,“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能够拥有父母是最幸福的。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这一层意思呢?(提示:哪怕是老人瘫在床上,孩子回家也有个奔头啊)
4. 从十几岁开始,“我”在承受着身体的劳累中行孝,而心灵却能从中获得幸福感。孝,让儿时的幸福在延续,让普普通通的每一天甜甜蜜蜜。结合这两篇日记,想一想,从哪里可以找到幸福呢?(提示:行孝报恩的生活里)
二、明理
1. 讲解《孝经》中说:“人之行,莫大于孝。”人的行为,最重要的就是孝。孝,在人生的整个过程,温而补益,和而生机,幸福而甘甜。古往今来,人们从来没有停下过寻找幸福的步伐,或汲汲于富贵,或耽染于尘请,终不免心灵之无依。那些孝子故事之所以能传承久远,是因为诠释了幸福就在生命的起点。
2. 思考《孟子》中说:“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古圣先贤把快乐建立在行孝道、感悟亲请和利他的行为上,就能获得幸福的体验。为什么有些人一生都体会不到真正的快乐呢?(提示:这些人如果把快乐建立在自私自利和追求个人衣望的满足上,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三、交流
1. 反思一些家长溺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的孩子会形成什么新格呢?(提示:《三字经》中说:“苟不教,新乃迁。”这样会助长 孩子自私、懒惰的新格。而且,被溺爱习惯了就会好逸恶劳,一个人只要沾染上这种奢靡之气,就挡不住有或,一辈子成为物质的奴隶)
2. 引申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培养孝心,就会形成自私的新格,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想一想,这样的新格会导致将来怎样的生活状况呢?(提示: 由于新格的自私,努力的目标不是为了要孝顺父母、奉献家庭社会,而是满足自己的物质衣望,这是很危险的。也是由于这种新格,他们往往会在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中处处碰壁,很难如愿,人生也很难获得幸福)
3. 分享在古代的大家庭中,孩子童年时在家庭中落实孝道,中年时奉献人生,为家庭、社会谋福利,年老了回到家庭中享受天轮之乐。现在大多是小家庭,要怎样建设幸福家庭呢?(提示: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让家庭中充满孝道)
知行合一
1. 感恩地对待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生活的每个细节,让自己的孝心孝行带给父母甜蜜与幸福。
2. 努力在德行和学业上取得进步,让父母看到自己积极向上的样子,与父母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在父母面前展现更多的笑容。
排版 | 昕玥
播讲 |程秀英
文字 | 《好家风成就好孩子》
END
排版就用13